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186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丰水期长江感潮河口段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与长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6、8月对长江口门至江阴的河口段浮游植物进行了拖网采集,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99属239种。其中:硅藻123种,甲藻19种,绿藻和蓝藻各42种,裸藻9种,黄藻4种。河口段网采浮游植物丰度以蓝藻占绝对优势,硅藻次之,两者合计在群落中的比例超过了95%。优势种也主要以蓝藻(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柔软腔球藻Coelosphaerium kuetzingiarum、微囊藻Microcystis spp.、颤藻Oscillatoria spp.和席藻Phorimidium spp.)构成,硅藻仅有2种(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和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口门内盐度均<0.5,群落基本以淡水类群为主,口门附近则以半咸水类群为主,海水类群主要位于口门外(盐度>13)。随着水温和营养盐水平的升高,8月浮游植物平均丰度(347.75×104 个/m3)明显高于6月(204.19×104 个/m3)。根据多维尺度和相似性分析,丰水期长江河口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存在显著(P<0.01)的时空差异。对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资料发现,长江口门内网采浮游植物丰度显著升高,且优势种也从硅藻(骨条藻、直链藻和圆筛藻)转变为蓝藻(颤藻、鱼腥藻和微囊藻)。  相似文献   
112.
朱臻  沈月琴  吴伟光  徐秀英  曾程 《生态学报》2013,33(8):2577-2585
增加森林碳汇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基于浙江和江西两省农户调研数据,以杉木为案例树种,引用生长模型、修正的Faustmann模型碳密度和价格数据,对单一和碳汇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的杉木最佳轮伐期和林地期望值进行比较研究,并模拟了不同碳价格和利率水平下的变化,同时绘制了农户的碳汇供给曲线.可以发现,在碳汇林经营模式下,基于目前的杉木市场价格远高于碳价格的现实,农户的经营采伐决策并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在大范围的碳价格变动下碳汇的供给也没有显著增加,这也说明木材收益和碳收益的两个不同经营目标是协调的.同时,基于碳汇经营模式下的杉木林地期望值增长迅速,碳汇林地潜在投资价值巨大,也意味着森林碳汇对于土地利用改变可能会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3.
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lactis)是革兰氏阳性益生菌,作为食品安全级微生物,它在当今社会的多个方面得到运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可以将多种外源蛋白质表达并展示在乳酸乳球菌的表面,使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得以展示,进而应用于工业和农业。又由于乳酸乳球菌不产生脂多糖和其他毒素,所以也能很好地运用于医学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4.
贵州白鹇湖沉积物中孢粉记录的5.5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荣荣  陈敬安  曾艳  朱正杰 《生态学报》2013,33(12):3783-3791
通过对白鹇湖沉积物柱芯孢粉组合的剖面变化分析,在有机质14C定年基础上,探讨了白鹇湖地区过去5.5 ka calB.P.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5500-4500 aB.P.期间,各类植被比较丰富,气候温暖湿润;4500-2750 aB.P.期间,干旱草本和蕨类植物开始出现,是气候转变过渡期;2750-1500 aB.P.期间,木本植物组合类型发生明显变化,喜湿草本减少,耐旱草本增加,气候向温凉干旱化发展;1500 aB.P.至今,木本植被和喜湿草本继续减少,中生耐旱草本和蕨类植物数量继续大幅增加,干旱化趋势明显,植被组合向典型石漠化植被组合类型发展.白鹇湖沉积物剖面孢粉组合变化表明,该地区近5000a来气候变化以温度下降、降水减少为主要趋势,并存在明显的陆地植被退化现象.研究还揭示了自然气候变化事件(如气候持续干旱)可导致喀斯特地区发生石漠化,证实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具先天脆弱性.科学评估白鹇湖地区气候干旱化趋势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对指导该地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具重要意义,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5.
以铁氰化钾为掩蔽剂,1.5% KBH4为还原剂,10%的盐酸为载流液,微波消解处理样品,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分别测定桉树叶、皮、躯干和根中硒元素含量。加标回收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考察了仪器测定硒的检出限。并对铁氰化钾,聚环氧琥珀酸(PESA),酒石酸,柠檬酸,乙二胺五种掩蔽剂对11种常见干扰元素的掩蔽效果进行了探究,为优良掩蔽剂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性资料。  相似文献   
116.
小朱兰在广东的首次记录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宪锋 《广西植物》2013,(6):798-800
报道了广东省朱兰属1新记录——小朱兰,并论述了它的分类学、区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7.
岩溶区和非岩溶区两种优势植物凋落叶分解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野外分解网袋法对岩溶地区和非岩溶地区两种优势树种桂花和青冈栎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解1年后,凋落叶失重率桂花大于青冈栎,同一物种岩溶区大于非岩溶区。凋落叶各元素浓度随分解时间变化也有一定差异,C含量均表现为初期上升,后下降,最后上升的趋势;N含量前半年呈波动状态,后半年逐渐上升;P含量处波动状态,总体呈上升趋势。N、P含量和凋落叶失重率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而C:N、C:P、N:P与凋落叶失重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失重率与N、P含量及C:N、C:P、N:P关系密切。凋落叶桂花N、P含量比青冈栎高,分解速率也比较快。  相似文献   
118.
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是近年来新兴的将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与深度测序技术相结合,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DNA结合蛋白结合位点、组蛋白修饰、核小体定位和DNA甲基化的高通量技术.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的大力推动下,ChIP-seq提供了一种相对于ChIP-chip高分辨率、低噪音、高覆盖率的研究方法.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ChIP-seq逐步成为研究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机制的一种常用手段.本文就该技术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ChIP-seq数据分析过程及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9.
不同类型森林石灰土的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中国西南喀斯特石灰土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3个主要森林类型的6个代表性群落,建立18个20m×20m的样方,按梅花型5点法采集各样方的原状土壤,基于团聚体的干湿筛2种分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森林石灰土机械性、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全土、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3类森林石灰土干湿筛团聚体均以>2mm粒径为主,分别为67.93%~81.24%和30.49%~76.81%,1~10mm粒径的干湿筛优势团聚体分别高达78.18%~88.67%和43.41%~84.00%。(2)团聚体的整体稳定性很好,干湿筛平均重量直径(MWD)为4.82~5.77和0.75~2.13,平均几何直径(GMD)为2.87~4.17和1.45~2.85;>0.25mm和>2mm粒径的团聚体破坏率(PAD)分别仅为6.15~20.91和2.04~52.79。(3)石灰土的有机碳含量很高,全土和干、湿筛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7.28~58.85、19.12~91.47、17.16~78.86g/kg,其中干筛以<2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较高,湿筛反之,但干湿筛均以>2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贮量最高。研究表明,中国西南喀斯特石灰土林区土壤沿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土壤扰动递减梯度,石灰土的团聚化作用越来越强,稳定性越来越好,有机碳含量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120.
索戈托病毒属于正黏病毒家族,是一种由蜱传播给人或动物的虫媒病毒,其基因结构特征、复制及转录、编码产物的功能等与流感病毒有诸多相似之处,对流感病毒保守位点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索戈托病毒属病毒的动物模型有望作为人感染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一个替代模型。不过迄今为止全球对索戈托病毒的研究尚少,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对索戈托病毒的分类、基因组成及各基因编码产物、进化特点等进行了介绍,重点总结了其第六个基因片段编码的基质蛋白M和ML蛋白在病毒复制周期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