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创杰;何向阳;付橙;邓瑾;邱源;黄泽双;刘佩莹;张礼标 《四川动物》2024,43(5):544-550
2021年2月2日,在广东省惠州市一防空洞内使用抄网捕获1只蝙蝠。该蝙蝠体型中等,头体长53.37 mm,前臂长51.60 mm,体重12.70 g;体毛鲜艳,全身金黄色;耳狭长而窄,耳屏钝尖;耳缘、拇指、后足棕色;翼膜有橙黄色和黑色的特殊图案。脑颅较大,颅全长18.70 mm,颅高7.29 mm,额部明显隆起,后部高且呈球形,吻部宽短,泪骨有明显突起,吻部至额部较平缓。以上特征与金黄鼠耳蝠Myotis formosus的外形及头骨特征相符。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该标本与金黄鼠耳蝠聚为一支。结合形态与分子数据,确定该标本为金黄鼠耳蝠,为广东省蝙蝠分布新记录,标本现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3.
4.
广东种子植物区系共有219科1434属4986种。其中:①热带区系成分占有较大的比例,约占非世界属的62.3%,表明广东区系受到热带区系的强烈渗透,次之为亚热带(至亚热带山地)成分约占32.2%,及中国特有分布占5.6%;②以单型属(72属),单种属(585属)和寡种属(562属)占绝对优势,共占85.0%,充分显示了广东区系的古老性和过渡性特点;③从区系组成和植被结构的特征成分来看,以华夏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包括:亚热带分布,亚热带山地分布,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及一些亚洲热带分布中以亚热带为主的属:④在这些属中有东亚特有属132属,中国特有属75属以及华南—西南—中南半岛特有属68属等;这些属的存在毫无疑问地说明,广东区系是华夏植物区系的核心地区之一,同时也显示了热带区系与亚热带区系有着不可分隔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6.
黄泽双;肖金海;何向阳;邓瑾;曾金阳;邱源;刘佩莹;陈创杰;张礼标 《四川动物》2024,43(4):420-425
为调查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翼手目多样性情况,于2019年9月使用雾网采集到一批蝙蝠,其中5只伏翼(1♂、4♀)体型小,前臂长27.7~30.5 mm。头部及耳朵呈深棕色;被毛较密,背毛暗棕色,腹毛稍浅,基部褐色,毛尖灰白色;后足长约为胫骨长的一半,翼和尾膜深棕色;头骨粗壮,吻突宽平;颧弓窄而短,无眶上突,矢状嵴和人字嵴微弱;齿式:2.1.2.3/3.1.2.3=34。上述标本与爪哇伏翼Pipistrellus javanicus的外形及头骨特征相符。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也支持形态学鉴定结果。本发现为爪哇伏翼在广东省分布的新记录,标本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记录,分析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属种地理分布特点及其种群结构。结果表明,白盆珠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有40种,隶属于27属,包括地生兰26种、附生兰13种和腐生兰1种;以人为干扰较少的山林和溪谷沟边较为丰富。白盆珠保护区兰科植物属和种的地理成分均以热带亚洲分布成分为主,与邻近地区七目嶂保护区最为相似,两地的属种相似性系数分别达71.11%和61.11%。此外,调查中发现1个广东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全唇盂兰Lecanorchis nigricans,及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 1个新分布点。 相似文献
8.
湖南的新记录植物(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报道了湖南植物分布新记录,其中新记录种10个,即短茎淫羊藿(Epimedium brachyrrhizum Steam)、婺源凤仙花(Impatiens wuyuanensis Y.L.Chen)、滑叶猕猴桃(Actinidia laevissima C.F.Liang)、江浙狗舌草(Tephroseris pierotii(Miq.)Holub)、卵叶韭菜(Allium ovalifolium Hand.-Mzt.)、细花虾脊兰(Calanthe mannii Hook.f.)、银带虾脊兰(Calanthe argenteo-striata C.Z.Tang et S.J.Cheng)、乐昌虾脊兰(Calanthe lechangensis Z.H.Tsi et T.Tang)、大花羊耳蒜(Liparis distans C.B.Clarke)和牛虱草(Eragrostis unioloides(Retz.)Nees ex Steud.);新记录变种1个,即多裂荷青花(Hylomecon japonica vat.dissecta(Franch.et Savat.)Fedde)。 相似文献
9.
11.
12.
福建省兴化湾是我国大陆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连续4个冬季的调查显示,在湾内的江镜华侨农场越冬的黑脸琵鹭种群数量为40~60只,其中2007年越冬种群的数量较前3个冬季显著增加.黑脸琵鹭主要栖息在农场面积约320 hm2的养殖塘内,多集群.昼间栖息的各种行为中休息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0%;其次是维护行为,约10%;觅食等其他行为所占的比例很低,因此养殖塘主要作黑脸琵鹭昼间的休息场所之用.兴化湾同时是黑脸琵鹭重要的迁徙停歇地,2007年秋季南迁的时间为11月3日至12月12日;2008春季北迁的时间为3月8日至4月加日.江镜华侨农场南迁停歇的种群数量约为136只,北迁的数量约为226只.春季北迁种群中具繁殖羽的个体比例最高时超过60%,表明种群中能够参与繁殖的个体数量较多.建议加强兴化湾滩涂及养殖塘人工湿地的科学管理,促进黑脸琵鹭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产自齐云山的江西藓类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产自齐云山的江西藓类植物分布新记录14种2变种,它们是大曲柄藓(Campylopus hemitrichius)、粗叶青毛藓(Dicranodontium asperulum)、长叶青毛藓(D. didymodon)、大锦叶藓(Dicranoloma assimile)、锦叶藓(D. dicarpum)、曲肋凤尾藓(Fissidens oblongifolius)、爪哇凤尾藓(F. javanicus)、巴西网藓鞘齿变种(Syrrhopodon prolifer var. tosaensis)、阔叶桧藓(Pyrrhobryum latifolium)、狭叶蓑藓(Macromitrium angustifolium)、厚角黄藓宽边变种(Distichophyllum collenchymatosum[WTBZ] var. [WTBX]pseudosinense)、台湾多枝藓(Haplohymenium formosanum)、三列疣胞藓(Clastobryum glabresscens)、腐木藓(Heterophyllium affine)、细枝刺枝藓(Wijkia surcularis)、明叶藓(Vesicularia montagnei)。而且锦叶藓属(Dicranoloma)、疣胞藓属(Clastobryum)和腐木藓属(Heterophyllum)为江西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17~2018年对福建省本土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发现2种木本植物新记录:薄叶红厚壳(Calophyllum membranaceum Gardn. & Champ.)和光叶紫玉盘(Uvaria boniana Finet&Gagnep.)。薄叶红厚壳为藤黄科(Calophyllaceae)红厚壳属(Calophyllum)植物,该属为福建省新记录属;光叶紫玉盘为福建省番荔枝科(Annonaceae)紫玉盘属(Uvaria)新记录种。现予以报道,并提供相应照片及描述,此次报道丰富了福建省本土木本植物资源,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通过对采自山东的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首次发现裂齿藓[ Dichodontium pellucidum (Hedw.) Schimp.]和粗疣藓[ Fauriella tenuis (Mitt.) Cardot]在山东的分布,这也是昂氏藓科(Aongstroemiaceae)裂齿藓属( Dichodontium Schimp.)和粗疣藓属( Fauriella Besch.)的苔藓植物在山东的首次发现。文中还详细描述了裂齿藓和粗疣藓的形态特征,绘制了墨线图,并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省德庆县进行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时采集了大量标本,经过鉴定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其中一号标本为紫花苣苔属(Loxostigma Clarke)东兴紫花苣苔[Loxostigma dongxingensis(Chun ex K.Y.Pan)M9llerY.M.Shui]。该属及该种在广东尚无分布报道,这是首次发现。紫花苣苔属为草本或亚灌木,根状茎匍匐或不存在,花冠粗筒状,檐部二唇形,雄蕊4,花药顶端成对连着,两对雄蕊紧密靠合,种子两端具毛状附属物。紫花苣苔属目前共11种,我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及越南北部均有分布,在我国11种全产,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广东首次记录。目前广东省是紫花苣苔属自然分布的最东界。东兴紫花苣苔为多年生草本,具横走根状茎,茎高为20~60 cm,花冠粗筒状,黄色,下方肿胀,近基部之上、中部之下突然收缩呈缢缩状,檐部2唇形,雄蕊4,花药成对连着,分布于广西及越南北部,广东首次记录,发现地位于德庆县象牙山林场,种群沿山间溪流两侧分布,生于林下沟谷旁光线较暗处。 相似文献
17.
18.
报道广东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5种,即土佐景天(SedumtosaenseMakino.)、浙江木蓝(Indigoferaparkesii Craib)、墙草(Parietaria micrantha Ledeb.)、寻乌阴山荠[Yinshania sinuata subsp. qianwuensis (Y. H. Zhang) Al-Shehbaz et al.]和浙江乳突果[Biondia microcentra (Tsiang) P. T. Li],其中墙草属(Parietaria L.)为新分布属,均发现于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广东省种子植物种质资源,同时为丹霞山的植物多样性与区系发生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