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为研究密集型克隆植物对放牧扰动和生境资源变化的生物量分配和补偿生长响应特性,验证克隆植物的觅食模型和3个有关植物个体补偿反应的假说(①放牧优化假说,grazing optimization hypothesis,GOH;②反应连续谱假说,continuum of responses hypothesis,CRH;③增长率模型,growth rate model,GRM),在具有不同放牧利用格局和土壤养分水平的高寒矮嵩草草甸(Ⅰ.畜圈草地:重度放牧、资源丰富;Ⅱ.牧道草地:中度放牧、资源贫乏;Ⅲ.封育草地:不放牧、资源贫乏)中通过设置扣笼/无扣笼样方对其建群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当年解除家畜放牧与否,春季采摘率越高(畜圈草地),分株生物量向生长的投入越少,向贮藏器官的投入越多.繁殖分配在中度采摘下最高(牧道草地),扣笼内外分株各部分的生物量分配无差异.矮嵩草分株在中度采摘×资源贫乏条件下产生了超补偿响应,在重度采摘×资源丰富条件下为等量补偿,重度采摘导致分株密度显著减少.生物量分配格局与觅食模型的预测不符.补偿生长响应特性证实了GOH和GRM的预测,但与CRH的预测不符.这说明在研究地区放牧扰动格局对克隆植物矮嵩草分株的生物量分配和补偿生长具有重要影响,适度放牧利用更利于引起超补偿,而重度利用可能会对该种群的长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对单叶黄荆(Vitex simplicifolia)模式标本的研究,结合在其模式产地的野外调查,发现单叶黄荆与黄荆(V.negundo)并无本质区别,不宜作为独立的种,但其叶片为单叶而且比较稳定,将其降级并组合为黄荆的变种。  相似文献   
103.
根据对单叶黄荆(Vitex simplicifolia)模式标本的研究,结合在其模式产地的野外调查,发现单叶黄荆与黄荆(V.negundo)并无本质区别,不宜作为独立的种,但其叶片为单叶而且比较稳定,将其降级并组合为黄荆的变种。  相似文献   
104.
Z曲线在基因组中应用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爽  黄萍  藏露  欧阳玉梅  马志强 《生物信息学》2009,7(3):212-214,226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大规模分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生物数据的处理方法也层出不穷。这里介绍了一种新的表示DNA序列的模型-Z曲线,并详细的介绍了它的数学原理、和它在识别基因、基因起始位点以及识别Isochore结构上的应用,最后展望了Z曲线在识别TFBS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茂县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途径,植被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反映了植被的恢复程度.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 恢复过程中6类不同类型群落分别表现其对于不同环境特征、干扰及更新方式等的响应;森林是较灌丛更适合当地环境状况的植被类型;人工恢复无干扰和轻度干扰群落的多样性相对较高,是较好的恢复模式.重度干扰使得1年生植物与地下芽植物比例增加,其它口食性较好的多年生草本减少.较强的干扰是群落无法更新、长期处于灌丛阶段且多样性较低的重要原因.本地区人工恢复群落在更新进程和多样性维持上优于自然更新群落,种植华山松加速了本地区植被演替进程.建议以适合恢复区域的多种恢复配置方式进行造林,并避免较强干扰,可以加速群落演替进程并保持恢复群落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6.
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7月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对虾养殖厂凡纳滨对虾大面积暴发红体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发红,活动减弱,食欲减退,壳变硬,死亡率高等。本研究从患红体病的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分离到三株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证实其中一株为引发本次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病原菌,编号为0107。对该菌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判定为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7.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群落水平生理活性(CLPPs)和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RDRA)标记,综合评估低浓度和高浓度甲胺磷连续施用2和4 yr后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胺磷胁迫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减少而细菌(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增加,同时使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下降而遗传多样性提高;处理2 yr后高浓度甲胺磷胁迫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较低浓度胁迫更为明显,处理4 yr后两个浓度胁迫则具有相似的显著影响,表明不同浓度甲胺磷的长期胁迫均能对微生物群落造成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氨基葡萄糖硫酸盐(Glucosamine Sulfate,GS)诱导K562细胞凋亡中溶酶体Cathepsin D释放后与Bcl-xL的细胞内共定位关系。方法:采用5.0mmol.L-1 GS诱导K562细胞凋亡,通过HE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5.0mmol.L-1 GS诱导凋亡前后Cathepsin D与Bcl-xL的细胞内共定位关系。结果:GS诱导K562细胞72小时后出现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细胞出现凋亡,诱导凋亡后的Cathepsin D与Bcl-xL的细胞内共定位信号增强。结论:GS诱导K562细胞凋亡后Cathepsin D与Bcl-xL存在细胞内共定位关系,具备一定相互作用的空间基础。  相似文献   
109.
中国桑树选育品种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ISSR标记构建了24个选育桑品种的指纹图谱,用3种独立的方法(特殊的标记;特异的谱带类型;不同引物提供的谱带类型组合)可以有效地鉴别桑树选育品种,证明ISSR标记在桑树品种的鉴别方面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和方法。17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80条带,40条带具有多态性,占50.0%。24份选育桑树品种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Nei’S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8731,0.1210和0.1942。桑树选育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说明中国选育桑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较狭窄。UPGMA法聚类和PCA分析都清楚地显示了24个桑树选育品种的亲缘关系,聚类结果与桑树品种的系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0.
中国桂花的研究历史、现状与桂花品种国际登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简要回顾了中国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的研究历史,对桂花品种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介绍了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工作的意义和目前的工作进展。桂花品种的现代分类始于20世纪80年代,除了传统的形态分类以外,同工酶、分子标记等技术已用于桂花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中,但目前仍缺乏合理的品种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品种调查、记载和命名比较混乱,因此应加强桂花品种形态学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