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9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28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藤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体系,并采用连苯三酚法在碱性溶液中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邻二氮菲-Fe2+/H2 O2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法,在酶标仪上检测藤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藤茶各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效果,杨梅素对DPPH·的清除作用最强DPPH·IC50 (2.91±0.28) mg/L,二氢杨梅素对O2-+的清除作用最强IC50 (3.88±0.99) mg/L,对·OH的清除效果是杨梅素>二氢杨梅素>藤茶总黄酮.确定杨梅素和二氢杨梅素为藤茶的主要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筛选试验鱼适宜急性毒性试验的发育期。方法将诸氏鲻虾虎鱼早期仔鱼、中期仔鱼、晚期仔鱼、稚鱼、幼鱼及成鱼暴露于一定浓度的钻井液中,比较钻井液对不同发育期诸氏鲻虾虎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早期仔鱼48 h LC50为157 mg/L,中期仔鱼48 h LC50大于500 mg/L;中期仔鱼96 h LC50为79 mg/L,晚期仔鱼96h LC50为625 mg/L,稚鱼、幼鱼、成鱼96 h LC50显著大于500 mg/L;卤虫无节幼体96 h LC50为105 mg/L;不同发育期诸氏鲻虾虎鱼对钻井液的敏感性顺序为:早期仔鱼〉中期仔鱼〉晚期仔鱼〉稚、幼、成鱼。结论诸氏鲻虾虎鱼的早期仔鱼适用于海洋污染物急性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3.
以广州地区村边风水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7个风水林斑块,并在每个斑块内建立了一个20m×20m的样方,调查了其胸径大于1cm的植物组成。首先以种面积关系外推法和非参数法估计了风水林群落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贡献;然后以加法准则拆分了gamma多样性,以分析风水林群落物种组成的异质性;最后根据每个风水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稀有种(在所有群落中只出现一次的物种)数目和谱系多样性分析了在保护中需要优先考虑的区域。结果发现:(1)广州地区风水林群落至少保存了32.74%的区域物种多样性;(2)gamma多样性(184)中绝大部分由beta多样性(163.43)构建,只有很小部分来自于alpha多样性(20.57)。这表明风水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要想尽可能多地保护风水林内物种多样性,就需要尽可能多地保护风水林群落斑块;(3)相对于平原地区,位于山区的风水林群落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以及更多的稀有种数目。在保护资金和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位于山区的风水林群落应该给予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鼠肺Dectin-1和β2-防御素的表达变化,探讨地塞米松对Deetin-1和B2-防御素的影响与疾病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分4组:正常对照组、Pc刺激组、PCP模型组以及PCP模型恢复组。免疫抑制方法建立PCP动物模型,改良四胺银(Groeoti’s methenamine—silver nitrate method,GMS)染色检测Pc包囊;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和Westernblot检测Deetin-1和B2-防御素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Pc刺激组的Dectin.1和β2-防御素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c刺激组和PCP恢复组的Dectin-1和β2-防御素的mRNA以及蛋白显著高于PCP组(P〈0.05),而PCP恢复组与PCP组肺部炎症无明显差别。结论对免疫功能正常宿主,Dectin-1受体和p2-防御素可能在防Pc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抑制了鼠肺Deetin-1和β2-防御素的表达,这可能与PCP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5.
RT-PCR扩增猕猴黄嘌呤脱氢酶/氧化酶(XDH/XO)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实验资料。方法提取猕猴新鲜肝脏组织总RNA,用RT-PCR二步法进行XDH/XO基因片段扩增,对获得的目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与GenBank上发表的人类(Homosapiens)、小鼠(Musmusculus)、家鼠(Rattusnorvegicus)、野猪(Susscrofa)等物种XDH/XO基因进行该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DNAMAN软件预测该段核苷酸的氨基酸序列,Inter-ProScan及SWISS-MODEL工具进行XDH/XO的编码蛋白结构域及功能预测及三维结构构建。结果RT-PCR产物电泳检测得到了与设计大小相一致的目的条带,序列测定共测到683个核苷酸,DNAMAN软件预测该段核苷酸的氨基酸序列包括了1个编码53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RF),通过该软件包中Multiplealignment对目的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NCBI报道的人类、小鼠、家鼠、野猪XDH/XO基因mRNA互补的cDNA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所扩增得到的目的片段与人类同源性最高,为95.6%,与小鼠、家鼠、野猪的同源性分别为85.2%、84.3%、86.1%,说明获得的基因片段是猕猴的XDH/XO基因片段,且该基因在物种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生物信息学预测该段XDH/XO编码蛋白含有醛氧化/脱氢酶的钼喋呤结合点结构域及黄嘌呤脱氢酶结构域。结论在体外成功扩增出猕猴XDH/XO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开展高尿酸血症致病机理研究,抗高尿酸血症新药研发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06.
107.
中国兰科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兰科2新记录种,大花大苞兰(Sunipia grandiflora (Rolfe) P.F. Hunt)及小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parviflorum C.S.P. Parish &; Rchb.f.)。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肺部淋巴瘤可为原发,亦可为其他部位淋巴瘤的肺部浸润,临床上很少见。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病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容易与多种其他肺部病变混淆,以往文献对于肺部淋巴瘤的CT影像特征性表现报道不多,本文旨在探讨肺部淋巴瘤的特征性CT表现,以提高该痛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瘤患者CT资料,分析特征性影像表现。结果:17例中多发者13例,单发者4例。叶段性或斑片状实变影13例,多发结节影13例,肿块状实变影8例,具有两种以上病灶的12例。特征性的征象有:病灶密度均匀(88.2%,15/17)、病灶边缘模糊(82.3%,14/17)、支气管气相(64.7%,11/17)、支气管血管柬增厚(58.8%,10/17)和CT血管造影征(41.2%,7/17),对诊断有较大意义。结论:肺部淋巴瘤CT表现以多发、多形态病变居多,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表现,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的实变、团块或结节影,具有支气管气相、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增强扫描可见CT血管造影征等表现可高度提示本病的可能,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对于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为了分析水产品腐败菌群体感应的新型信号分子二酮哌嗪(DKPs)化合物,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通过优化气相色谱和质谱条件、培养基和提取溶剂建立定量检测方法,确定Cyclo-(L-Pro-L-Gly)、Cyclo-(L-Pro-L-Leu)、Cyclo-(L-Leu-L-Leu)和Cyclo-(L-Pro-L-Phe)4种DKPs标准品的特征离子,并检测水产品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中的DKPs。【结果】4种DKPs化合物在1-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为0.06、0.10、0.06和0.04 mg/L,定量限为0.16、0.18、0.14和0.12 mg/L,回收率为51.8%-88.5%,标准偏差为1.4%-8.3%。以LB培养基为细菌培养基,氯仿作为萃取溶剂,检测的DKPs含量较高。两种水产品腐败菌都检测到DKPs活性,主要种类为Cyclo-(L-Pro-L-Leu)和Cyclo-(L-Pro-L-Phe)。随着两种细菌的生长,培养上清中DKPs含量显著增加,在12 h达到最高。【结论】建立了检测细菌DKPs的GC-MS定量方法,具有较高精密度、准确度,能够准确定量分析4种DKPs的含量。为探究水产品特定腐败菌DKPs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粒毛盘菌黄色素的稳定性。【方法】以色素吸光值为指标,研究温度、光照、pH、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及食品添加剂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该黄色素属黄酮类物质,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紫外区及可见光区各呈现一个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00 nm和410 nm;热稳定性较好,70°C处理4 h的色素保存率近90%;光照能降低黄色素水溶液的稳定性;随着pH的升高,色素溶液颜色逐渐加深,其A410增大;色素溶液在pH 9.0-10.0下较稳定,pH 10.0的色素溶液放置5 d后色素保存率近90%;Na_2SO_3对色素水溶液有增色作用,色素水溶液抗NaNO_2、H_2O_2能力较强,对抗坏血酸敏感。Fe~(3+)、Fe~(2+)与色素反应而改变色素颜色,Al~(3+)、Cu~(2+)、Zn~(2+)对色素水溶液具有一定的褪色作用,Ca~(2+)、K~+、Mg~(2+)对色素溶液无明显影响。蔗糖、葡萄糖和山梨酸钾对色素水溶液无明显影响,氯化钠对色素水溶液具有较弱的褪色作用。【结论】粒毛盘菌黄色素在稳定性上呈现出一定优势,具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