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9篇
  免费   634篇
  国内免费   238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记述片角叶蝉亚科中国1新纪录属,皱背叶蝉属Rhytidodus Fieber,1新纪录种,黄斑皱背叶蝉R.melanthes Anufriev,2新种:杨皱背叶蝉R.poplara Li et Yan,sp.nov.和扎兰屯皱背叶蝉R.zalantunensis Li et Zhang,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992.
基于MODIS-EVI数据的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育期信息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动态监测、田间精细管理以及产量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NASA提供的2005年1~7月8d合成的MYD09数据产品计算出的EVI(增强型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图像,对河北省冬小麦的返青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等3个关键生育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在空间分布上,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增加,其返青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依次推迟;不同纬度地区冬小麦的返青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时间间隔基本一致,河北省南部地区冬小麦的3个主要生育期比北部地区约提前8d以上;在东西向分布上,生长条件存在异质性差异的冬小麦,其返青期相对一致,但生长条件较好冬小麦的抽穗期和成熟期比普通冬小麦提前4d左右.  相似文献   
993.
陈立红  于学梅  姚贵敏  闫伟 《生态学报》2008,28(9):4213-4220
为了研究中国沙棘亚种共生菌Frankia的遗传多样性,利用PCR-RFLP分子标记方法,对从青海西宁到内蒙古库伦17个地点采集的106个中国沙棘根瘤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样品nifD-nifK基因间隔区(IGS)扩增产物分别用3种内切酶(HinfⅠ、HaeⅢ和MboⅠ)酶切,共产生21条酶切谱带,其中1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80.99%,所有样品可被划分为9个基因型.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根瘤内的Frankia菌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土壤质量较好地点的丰富度高于土壤质量较差地点,海拔较高地区的丰富度高于海拔较低地区,多数地点至少有2种不同基因型的Frankia 菌.聚类分析显示Frankia 菌不同基因型间的遗传距离在4.88%~55.96%之间,它们在不同地点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没有发现不同基因型菌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点有相关性.中国沙棘根瘤中Frankia菌可分为两个基因型组,组内基因型分布比较一致,而组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4.
张跃环  闫喜武  杨凤  张国范 《生态学报》2008,28(9):4246-4252
通过对菲律宾蛤仔大连群体壳宽的选择,于2006年5月建立了壳宽型(WS)和壳扁型(PS)两个家系.对两种壳型亲本的鲜重、性比、产卵量及其子代的生长与存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亲贝的鲜重差异显著(P<0.05),WS、PS亲贝的雌雄比例分别为0.88 : 1、0.62 : 1,产卵量分别为124.19万/粒和408.50万/粒;两家系子代的卵径、D形幼虫大小、变态规格无显著差异(P>0.05),但单水管、双水管稚贝的大小差异显著(P<0.05);幼虫浮游期间(0~16日龄),WS和PS幼虫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9.46±1.56)ìm d-1和 (9.60±0.38)ìm d-1,差异不显著(P>0.05).12日龄前,WS和PS幼虫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16日龄时,WS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PS (P<0.05).变态期间(16~24日龄),WS家系的生长速度((2.64±0.34)ìm d-1)显著地小于PS家系((3.91±0.67)ìm d-1) (P<0.05),WS家系的变态率(5.32%±1.53%)也显著地小于PS家系(15.68%±3.06%) (P<0.01).PS家系在稚贝的室内培育期间(24~60日龄)和生态池育成阶段(60~180日龄)的生长速度均显著地快于WS家系(P<0.05);PS家系的存活率也均显著地高于WS家系(P<0.05).  相似文献   
995.
外来植物入侵对陆地生态系统地下碳循环及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宗平  仝川 《生态学报》2008,28(9):4440-4450
生物入侵是当今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是全球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评价外来植物入侵对于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地上部分,对于生态系统地下部分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对于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性之一体现在它处于生态系统碳分配过程的核心环节.入侵种通过影响群落凋落物的输入数量、质量以及输入时间,影响到对于土壤的碳输入,而入侵种与土著种根系的差异以及入侵种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造成土壤呼吸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前者土壤呼吸强度一般比后者高.多数研究表明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地下碳循环和碳库产生影响,但由于入侵植物种类较多以及研究地点环境条件的不同,关于外来植物入侵对于土壤碳库和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最后,提出了今后该研究领域应加强的一些建议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6.
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盐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在盐生环境中δ13C值的改变可能包含两个成分:一个是盐分对CO2的扩散、传递或光合速率的影响而引起的δ13C值的改变;另一个是光合途径的转换引起的δ13C值的变化,δ13C值的大小与诱导发生CAM或C4代谢的程度有关.植物组织的δ13C值随盐度的变化趋势除了与植物本身固有的耐盐性有关以外,盐度和胁迫时间是影响植物δ13C的重要因素.根据盐生条件下同位素分馏特点可知,盐生植物与非盐生植物的δ13C随盐度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对非盐生植物而言,在低盐度和短期的盐处理下,随盐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植物的δ13C值增大,这个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导度;但是如果盐度过低,δ13C变化很小,则难以表现出应有的相关性;随着胁迫的加强,当限制光合作用的非气孔因素成为主导因素时,由于光合作用受到强烈抑制(光合结构遭到破坏),δ13C将随之降低.对盐生植物而言,其δ13C与最适盐度有关.最适盐度下,植物的δ13C低于其它盐度条件下的δ13C值.盐生条件下,有些C3植物可能发生光合途径的转换,无论诱导发生的是C4代谢还是CAM代谢,δ13C值均趋于增大.但是,一般情况下,盐处理诱导的光合途径的改变对植物组织整体的δ13C的影响很小.在密闭环境中或郁闭林地,植物和土壤呼吸释放的CO2再次参与光合作用,也会改变植物的δ13C值.为了更加全面地考察植物δ13C与盐度的关系,需要设置较大的盐度范围和进行长期的胁迫处理,才能够获得相对充分的数据,才有利于全面分析植物δ13C值与耐盐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碳收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东北地区(38.43'N~53.34'N,115.37'E~135.5'E)为研究对象,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基于个体生长过程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模拟了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和碳收支(NEP)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02年期间,东北森林NPP总量位于0.27~0.40 pgc·a-1之间,平均值为0.34 pgc·a-1;土壤呼吸总量在0.11~0.27 PgC·a-1,平均为0.19 PgC·a-1;NEP总量位于0.11~0.18 PgC·a-1之间,且近20多年来该区森林起着CO2汇的作用,平均每年吸收0.15 Pg C的CO2;该区森林NPP和NEP对温度升高比对降雨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综合降雨增加(20%)和气温增加(3℃)的情况,该区各点森林的NPP和NEP增加的幅度最大;温度不变、降水增加(不变)情景下最小.  相似文献   
998.
999.
瘦蛋白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16kDa的活性蛋白质,其三维结构与长链细胞因子家族相似。瘦蛋白受体属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包括6种剪接体(OB-Ra、b、c、d、e、f),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组织,其中的功能性受体(OB-Rb)与瘦蛋白结合后可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K-STAT)途径、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二酯酶3B(PDE3B)/cAMP途径、5'-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等主要信号途径,在调节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多效能作用,并参与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该文主要结合瘦蛋白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对二者相互作用的模式和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高压氧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高压氧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把来源于牙槽骨的成骨细胞接种在24孔培养皿中,每孔2 500个细胞,4个治疗组分别接受不同条件的高压氧治疗,分别是2.4ATA 90 min,2.4ATA 30 min,1.5ATA 90 min和1.5ATA30 min,每天一次,共10天.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细胞培养.分别在高压氧治疗前和高压氧治疗后的1、2、3、4、6、8、10天,采用WST-1分析试剂进行成骨细胞的增殖分析.使用乳酸脱氢酶(LDH)毒性分析法检测高压氧对成骨细胞的毒性影响.另将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皿中,每孔10 000个细胞,正常培养3天后,改用成骨化培养基,24h后,两个治疗组分别接受2.4ATA 90 min和1.5ATA 90 min的高压氧治疗,每天一次共19次.采用钙沉积分析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析和Von Kossa染色进行成骨分析.同样的方法观察高压空气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0%小牛血清培养基条件下,高压氧刺激了成骨细胞的增殖,而在使用2%小牛血清培养基时,并末观察到高压氧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高压氧治疗前后细胞外乳酸脱氢酶含量没有发生改变,提示了高压氧未对成骨细胞造成毒性影响.另一方面,高压氧增加了骨结节的形成,同时钙沉积增加,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也显著增强,表明了高压氧促进了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