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43篇
  免费   5159篇
  国内免费   22023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1272篇
  2022年   2135篇
  2021年   2223篇
  2020年   2198篇
  2019年   2526篇
  2018年   1616篇
  2017年   1583篇
  2016年   1690篇
  2015年   2213篇
  2014年   3175篇
  2013年   2727篇
  2012年   3917篇
  2011年   4009篇
  2010年   3325篇
  2009年   3417篇
  2008年   3651篇
  2007年   3441篇
  2006年   3213篇
  2005年   2711篇
  2004年   2082篇
  2003年   1732篇
  2002年   1574篇
  2001年   1568篇
  2000年   1421篇
  1999年   877篇
  1998年   470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241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86篇
  1981年   40篇
  1979年   15篇
  1957年   25篇
  1956年   14篇
  1954年   14篇
  1953年   14篇
  1950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洞门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新城镇沙女沟村东1 km处,西距丁村遗址5.1 km。2015年10月~2016年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发掘,发掘面积27 m2。遗址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表土层、马兰黄土层(L1)、棕红色古土壤层(S1)。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碎片、炭屑等在内的文化遗物均出土于S1中。另外在遗址西侧100 m左右的L1内采集石制品2件。石制品原料以角页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等。与此同时,在沙女沟村东黄土台塬的S1地层中发现多个类似的原地埋藏的石器地点,说明在末次间冰期丁村遗址群附近汾河东岸至大崮堆山之间的黄土塬区人类活动十分频繁,且持续较长时间。研究表明,洞门遗址是一个别于丁村遗址的河流相埋藏类型的临时营地,它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丁村人的活动范围、行为模式以及末次间冰期及末次冰期古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记述粤西云开地区中奥陶统东冲组一种奇异的翼形类(双壳类)化石,建立了郁南蛤超科(新超科)Yunannioidea superfam.nov.,郁南蛤科(新科)Yunanniidae fam.nov.,郁南蛤属(新属)Yunannia gen.nov.及2新种:干坑郁南蛤(新属新种)Yunannia gankengensis gen.et sp.nov.和云开郁南蛤(新属新种)Yunannia yunkaiensis gen.et sp.nov..讨论了它们的内部构造特征及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   
993.
云南地区中新世晚期的玛姆象和嵌齿象类化石的归类一直存在较多的争议,尤其是涉及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的起源问题.本文对此前发表及最近发现的产自元谋盆地中新世晚期小河组(8.2-7.2 Ma)的玛姆象类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辨认出了两个颊齿形态截然不同的类群.一类颊齿轭形化程度高,将其鉴定为曾经在禄丰、昭通等地报道的禄丰玛姆象(Mammut lufengense),代表了高轭型化的玛姆象类在中国南方中新世晚期的一个分支.另一类鉴定为竹棚上新乳齿象(Pliomastodon?zhupengensis comb.nov.),如同期的其他玛姆象类,比如马修上新乳齿象(Pliomastodon matthewi)和斜脊玛姆象(Mammut obliquelophus),竹棚上新乳齿象具有直而略向上弯的上门齿,下颌联合部中等伸长,具有短棒状的下门齿,但它的颊齿轭形化程度低,具有如下特征:齿嵴和新月嵴粗钝,保存主齿柱中心小尖,侧视主齿柱达到齿谷的一半高度,副齿柱分裂程度低,以上特征与禄丰玛姆象等高轭形化的类群相区别.竹棚上新乳齿象颊齿形态特征继承了中国北方中新世中期的戈壁中新乳齿象(Miomastodon gobiensis),又与其后昭通盆地(6.5-6.0 Ma)的先中间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 praeintermedius)有被继承的关系,很可能是后者的祖先.中华乳齿象不大可能是比它晚的美洲的南方乳齿象(Notiomastodon)(2.5-0.01 Ma)演化而来,也可能如早期所认为的归为玛姆象类,而非嵌齿象类.  相似文献   
994.
探讨阿魏酸钠(SF)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体外培养HSFb,MTT法计算SF的LC50及最佳药物时间后,分为空白对照组、SF干预组(高、中、低浓度分别为0.3、0.03、0.003 mg/mL),培养72 h后,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HSFb微观形态学变化;MTT法、Western blot法检测SF对HSFb细胞增殖和I、Ⅲ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倒置显微镜下HSFb细胞明显减少,电镜下见核固缩,线粒体轻度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泡状,有较多空泡、自噬的产生;MTT法显示各浓度SF干预组对HSFb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低浓度SF对I胶原蛋白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高、中浓度SF能明显抑制HSFb的I、Ⅲ胶原蛋白的表达(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SF能改变HSFb的微观形态,抑制HSFb的细胞增殖及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旨在探究黄芩川贝母不同比例配伍后对黄芩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影响及等比配伍后抗肺炎作用。将黄芩川贝母按3∶0、3∶1、3∶2、3∶3、2∶3、1∶3、0∶3比例配伍后,水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选择健康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LPS组、阳性药组、黄芩组、川贝母组、黄芩-川贝母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6天;第7天,实验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空白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LPS造模6 h,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发现黄芩川贝母配伍比例在3∶1、3∶2、3∶3、2∶3时,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总含量变化小于6%,当配伍比例达到1∶3时,四种化学成分的总量下降了23.7%。黄芩川贝母等比配伍后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改善肺组织病理形态,其治疗效果优于单药组。黄芩川贝母配伍比例控制在3∶1~2∶3为宜,且二者在抗肺炎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果胶酶协同超声波法,对沙棘果渣有效成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提取率为指标,通过酶用量、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等单因素分析,选定酶用量、液料比、超声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确定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果胶酶用量5.1%,液料比41∶1,超声提取时间81 min,此条件下,沙棘果渣总黄酮提取率达到8.91 mg/g;以BHT为阳性对照,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得出沙棘果渣总黄酮提取液浓度为0.14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了94.42%;提取液浓度为1.2 mg/mL时,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为83.10%和43.41%。整体来看,沙棘果渣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97.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这两种临床表现不同病症的共同致病原,其基因组中ORF43是VZV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的必需基因,但目前尚无针对VZV ORF43编码蛋白性质与功能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目的 是制备抗VZV ORF43单克隆抗体,以初步研究该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本研究构建了VZV ORF43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该蛋白的表达,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后,使用杂交瘤技术及克隆化筛选,获得一株特异性强、反应性好的抗VZV ORF43单克隆抗体2D3.本研究使用该抗体鉴定出VZV ORF43蛋白在质粒转染细胞与病毒感染细胞中表达的分子量大小均约为70kD,但分别呈现出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不同亚细胞定位.以上工作为后续进一步探究该蛋白在VZV感染与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胡庆峰  罗毅  雷卓异  翟崇宇  王琦  吴雪 《蛇志》2021,(1):10-12,16
目的探讨动物学、临床医学跨界研究成果联合运用于快速准确诊断不明蛇类咬伤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不明蛇类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史、动物学生活习性、咬痕鉴别、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蛇类动物学分布6个方面进行剖析不明蛇类咬伤的诊断思路与方法。结果该例蛇伤患者的病史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1)病史特征符合银环蛇生活习性;(2)咬痕特征首先符合毒蛇咬痕,其次与银环蛇咬痕特征高度吻合;(3)蛇伤流行病学研究支持被咬地域存在银环蛇致伤病种;(4)临床表现首先符合毒蛇咬伤,其次与银环蛇/金环蛇咬伤临床表现高度吻合;(5)依据桂中毒蛇种类分布研究成果结合银环蛇咬痕特征确诊为银环蛇咬伤。结论将蛇类动物学、临床医学跨界研究成果联合运用于不明蛇类咬伤的快速准确诊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为构建含东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全基因组的HPV16.HaCaT细胞模型,收集中国东北地区HPV16单一感染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提取DNA,将HPV16全基因组分成4个区段,通过4对特异性引物对HPV16全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测序后进行序列拼接及核酸序列分析,克隆HPV16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细胞转染,构建含HPV16全基因组的HPV16.HaCaT重组细胞模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重组细胞内HPV16早期基因的表达.成功克隆出中国东北地区HPV16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MW320358);构建了东北地区HPV16全基因组的重组质粒及HPV16.HaCaT重组细胞模型;证明了 HPV16早期基因E1-E4、E5、E6和E7在重组细胞模型内均有表达,从而获得中国东北地区HPV16全基因组序列及含有HPV16全基因组的HPV16.HaCaT重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作为我国与中亚和欧洲的重要陆路货运口岸,来往货物运输频繁,引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风险大,对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造成压力.2020年11月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发生输入SARS-CoV-2导致的本土聚集性COVID-19疫情.为明确货物运输载体携带SARS-CoV-2的基因特征以及边境快速物流系统作为SARS-CoV-2传播载体的可能性,本研究对2020年11月6日-2020年11月10日期间在喀什边境口岸货运卡车及运输的集装箱采集的35份SARS-CoV-2核酸阳性样本进行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 显示,35份样本ORFlab基因Ct值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37.64(28.91~39.81),N基因Ct值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36.50(26.35~39.30),Reads数匹配率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51.95%(0.86%~99.31%),病毒载量较低;35份样本中基因组覆盖度达到70%以上的共计18份.基于Pango命名法,18条SARS-CoV-2基因组序列分别属于B.1、B.1.1、B.1.9、B.1.1.220、B.1.153和B.1.465共6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3个基因型(B.1、B.1.1和B.1.153)在喀什边境接壤或邻近的四个国家同期采集的病例样本中也有发现.核苷酸突变位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同一个地点采集的样本病毒基因组相似程度高;18条序列中的4条与喀什COVID-19疫情毒株代表序列处在同一个进化分支;其中1条序列与喀什COVID-19疫情毒株基因组存在1个或2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差异,高度同源.本研究证实喀什COVID-19疫情期间边境货运卡车和集装箱存在境外多种基因型病毒的污染,其中存在喀什COVID-19疫情毒株的祖父代病毒,高度提示边境快速物流系统卡车及集装箱作为载体携带SARS-CoV-2病毒入境造成了本土疫情,这些数据为我国边境口岸地区的新冠防控策略制定及后续疫情溯源提供了关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