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9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222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8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噬菌体和它们的宿主菌组成了地球上教目最庞大的微生物种群,噬菌体靠寄生宿主菌来扩增繁衍。但在漫长的进化中,噬菌体与宿主菌间不单是捕食关系,它们间还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对抗机制,其中抵抗防御机制的抗防御机制也会促使抗.抗防御机制的产生。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噬菌体和宿主菌间的共进化保持着动态平衡。本文综述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更清楚地了解噬菌体与宿主菌间的关系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2.
通过野外模拟实验,研究3个氮沉降水平,CK(对照,0 kg·hm-2·a-1)、LN(低氮,30 kg·hm-2·a-1)和HN(高氮,100 kg·hm-2·a-1)处理对亚热带针叶(杉木)和阔叶(罗浮栲、浙江桂)森林土壤中微量元素Ni、Cu、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不同的林分来看,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大致呈杉木林>罗浮栲林>浙江桂林,施氮3 d后,浙江桂林和罗浮栲林土壤中3种微量元素在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仅发现杉木林土壤中的Ni含量在CK处理与LN及HN处理之间和无凋落物土壤中Cu含量在HN与CK及LN之间的差异显著; 3片林分中土壤表面有无凋落物处理总体对3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大。与施氮前相比,3片林分土壤中的Ni、Cu、Zn含量均有所下降,且浙江桂林在LN处理的降幅最大。  相似文献   
163.
报道了7个楼梯草属和赤车属植物(荨麻科)新纪录,它们分别为锐齿楼梯草(E. cyrtandrifolium),变黄楼梯草(E. xanthophyllum),对叶楼梯草(E. sinense),宽叶楼梯草(E. platyphyllum),托叶楼梯草(E. nasutum),短叶赤车(P. brevifolia)和华南赤车(P. grijsii)。列出了各个物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4.
杨瑞林  魏学智  陈婧 《广西植物》2013,33(2):214-218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蕤核的花粉形态及叶片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蕤核花粉体积小,近球形,辐射对称,具三沟,外壁具条纹状纹饰。上下表皮均有角质层,但形态不同。下表皮有气孔分布,气孔略下陷,气孔密度每平方毫米200~300个,气孔存在三种状态。叶片为异面叶,栅栏组织细胞由2~3层柱状细胞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由管状细胞构成,细胞间隙大。蕤核虽属于中生植物,但叶片微观结构趋近于旱生植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5.
以盆栽3年生毛瓣金花茶实生苗为材料,采用人工遮荫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25%、50%和100%自然光强)对其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迁地保护和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毛瓣金花茶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饱和点(LSP)降低,光补偿点(LCP)升高,其中P…和AQY在10%和25%光强下显著高于50%和100%光强处理.(2)叶片叶绿素总量(Chl)、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随光强的升高而降低,Car/Chl含量随光强的升高而升高.(3)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v/Fm、Fv/F0均随光强的升高而降低,其中Fm、Fv、Fv/Fm在100%光强下显著低于其他3个遮荫处理,3个遮荫处理间则无显著差异.(4)叶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均随光强的升高而升高,在100%光强下,MDA和Pr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遮荫处理,50%光强下的MDA含量显著高于10%和25%光强处理.(5)在25%光强下,毛瓣金花茶未发生明显光抑制,在50%光强下,其光抑制主要是由PSⅡ的可逆失活引起的,光合机构未遭到明显破坏,在100%光强下,其PSⅡ反应中心受到严重伤害,发生了光氧化.研究表明,毛瓣金花茶虽为阴生植物,却能忍受一定程度的强光(50%光强),在种群恢复过程中,可适当间伐上层乔木,增加林下透光率,提高毛瓣金花茶种群的开花结实率,促进其自然更新,在迁地保护时可选择相对开敞的遮荫环境.  相似文献   
166.
采用重要值、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对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不同年限退耕地自然恢复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退耕地在50a自然恢复过程中共出现植物34种,14科,其中灌木6种,草本28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17.65%和82.35%;藜科(8种)、禾本科(6种)、蒺藜科(4种)植物占总物种数的52.94%。(2)研究区退耕后50a植物群落演替经历为:田旋花→藜→苦苣菜→骆驼蒿→骆驼蓬→盐生草→黑果枸杞→红砂→盐爪爪的演替过程。(3)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随退耕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波动式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均匀度指数则呈现出在退耕初期(1~5a)先下降然后呈波动式上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群落物种组成逐渐减少,植物群落演替向前发展的大致经历分为4个阶段:退耕1~5a为一年生草本和宿根植物迅速恢复阶段,退耕5~15a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向多年生草本演替阶段,退耕15~30a为多年生草本向多年生灌木演替阶段,退耕30~50a为多年生灌木植物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67.
该文报道了短尖拟青藓[Sciuro-hypnum ornellanum (Molendo) Ignatov & Huttunen]在新疆阿尔泰山的分布,这是该种在中国的首次记录。详细介绍了拟青藓属[Sciuro-hypnum (Hampe) Hampe]的由来,讨论了短尖拟青藓的形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对其与形态相近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中国拟青藓属分种检索表。该种的发现不仅为中国青藓科植物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进一步佐证了中国新疆植物区系与俄罗斯、中亚及欧洲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8.
越南苦苣苔科植物四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4个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在越南的分布新记录,其中1种为半蒴苣苔属(Hemiboea)的红苞半蒴苣苔(H.rubribracteata),2种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的文采报春苣苔(P.wentsaii)和疏花报春苣苔(P.laxi flora),还有1种为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的桂黔吊石苣苔(L.aesch ynanthoides)。文中列出了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9.
以7年生花椒为试材,研究不同生长时期花椒果皮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花椒果实发育过程中,花椒果皮黄酮与多酚均有积累,总黄酮含量随果实的成熟程度不断增加,于成熟期(8月1日)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164.14 mg/g);但多酚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迅速上升,于6月30日达到最大值(77.17 mg/g)后快速下降,至成熟期(8月1日)多酚含量为46.23 mg/g.(2)不同时期的花椒果皮均具有还原力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且二者随果实生长的增加而提高,且总黄酮、多酚含量均与还原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0.960和0.917、0.933.研究表明,成熟花椒果皮中总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多酚含量也较高,而且黄酮和多酚类物质是花椒果皮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170.
新疆12种黄芩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新疆12种黄芩属植物叶片上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有多种形式;而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均为深波形,不具分类学意义,但叶片两面分布的气孔器,在不同种间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外拱盖内缘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其表皮角质层纹饰和表皮毛的微形态也各有不同;大多数植物叶片表面具腺点,其大小、分布及疏密程度也有不同。植物叶表皮上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可为探讨本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一定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