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37篇
  免费   4961篇
  国内免费   20732篇
  2024年   232篇
  2023年   1212篇
  2022年   2034篇
  2021年   2175篇
  2020年   2160篇
  2019年   2475篇
  2018年   1615篇
  2017年   1547篇
  2016年   1671篇
  2015年   2205篇
  2014年   3135篇
  2013年   2674篇
  2012年   3788篇
  2011年   3845篇
  2010年   3171篇
  2009年   3221篇
  2008年   3429篇
  2007年   3221篇
  2006年   3020篇
  2005年   2541篇
  2004年   1954篇
  2003年   1643篇
  2002年   1461篇
  2001年   1456篇
  2000年   1323篇
  1999年   805篇
  1998年   445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78篇
  1981年   35篇
  1979年   1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2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本文应用近年发展起来的生化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其第一向为等电聚焦,第二向为SDS凝胶电泳),将小鼠腹水细胞核糖体蛋进行了指纹分离。并利用蛋白质印迹转移(Western blotting),将转移后的硝酸纤维膜与交联了碱性磷酸酶的第二抗体和抗酵母EF-3抗体反应,证实该核糖体蛋白含有EF-3同源片段,进而制备了蛋白质合成无细胞体系。通过测定PolyU指导下3 H-phe掺入活力的免疫失活实验,初步证实此同源片段是小鼠腹水细胞蛋白质合成所必需。 The ribosomal proteins of H22a cell,were separated with the method of two-D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first dimention is isoelectric focus and the second is SDS PAGE).Then the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the transferred nitrocellulose sheet was treated with antiyeast EF-3 antibody and the second antibody bonded with alklinephosphoesteras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ibosomal proteins have a homologous fragment to yeast EF-3 factor.The cell-free system of protein synthesis was also established.By determing the activity of polyU direeted 3H-phe intervention in immunodeactivitive experiment,it is primaril confirmed that this fragment is the esscntial for the protein biosynthesis in H22a cell.  相似文献   
172.
【目的】葡聚糖酶是饲用添加剂的重要成分,本研究旨在从湖羊消化道微生物中挖掘性质优良的GH9家族葡聚糖酶基因,用于研发新型饲用酶制剂。【方法】从湖羊瘤胃微生物cDNA中扩增IDSGLUC9-25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研究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和底物水解模式。【结果】IDSGLUC9-25基因编码527个氨基酸,包含一个CelD_N结构和一个GH9家族催化结构域;重组蛋白rIDSGLUC9-25分子量约为62.7 kDa,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40℃和6.0,在30-50℃下活性较高,在pH 4.0-8.0范围内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经pH 4.0-8.0缓冲液处理1 h后残余活性均大于90%;底物谱分析表明,rIDSGLUC9-25能催化大麦β-葡聚糖、苔藓地衣多糖、魔芋胶和木葡聚糖,比活性分别为(443.55±24.48)、(65.56±5.98)、(122.37±2.85)和(159.16±7.73) U/mg;利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水解产物发现,rIDSGLUC9-25降解大麦葡聚糖主要生成纤维三糖(占总还原糖64.19%±1.19%)和纤维四糖(占总还原糖26.24%±0.12%),催化地衣多糖主要生成纤维三糖(占总还原糖78.46%±0.89%)。【结论】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来自密螺旋体属细菌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IDSGLUC9-25 (EC 3.2.1.4),能高效催化多糖底物生成纤维三糖和纤维四糖,为研发饲用酶制剂和制备低聚寡糖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73.
频繁的人类生产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基岩裸露的石漠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喀斯特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大力开展,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修复中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微生物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喀斯特生态系统修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作为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就中国喀斯特地区的典型植被恢复的不同阶段、成土过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矿山修复过程以及不同水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实例综合论述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4.
为挖掘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XT11在黄原胶降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功能基因,预测黄原胶降解通路,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该菌株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的转录本进行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T11以葡萄糖为对照组,以黄原胶为碳源时可获得上调差异基因213个。显著上调的基因主要富集在聚糖降解、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ABC转运、苯丙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五个KEGG途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 CAZymes)功能注释表明,位于同一基因簇上的4个CAZymes基因和黄原胶降解直接相关,其余的CAZymes基因具有潜在的黄原胶降解活性。此外,预测到磷酸转移酶系统(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 PTS)和ABC转运途径(ABC transporters)参与了胞外黄原胶降解中间产物的跨膜转运。挖掘了菌株XT11中黄原胶降解过程中的功能基因,并阐述了菌株XT11的黄原胶降解通路。  相似文献   
175.
岭南垛基果林湿地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其对土壤碳汇的贡献值得关注。为探讨果林种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广州垛基果林湿地内种植黄皮(Clausenalansium)(HP),龙眼(Dimocarpuslongan)(LY)、杨桃(Averrhoa carambola)(YT),龙眼和黄皮间种(LH),杨桃、龙眼和黄皮间种(YLH)共5种种植类型下的表层(0~20 cm)土壤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总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惰性碳(NLC)含量都有影响,LY的SOC含量最高(22.6 g/kg),显著高于YLH (P<0.05),且NLC含量显著高于LH和YLH (P<0.05)。NLC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YT的MBC含量显著高于LY、HP、LH (P<0.05),且MBC/SOC显著高于HP、LY(P<0.05)。YLH模式下,土壤DOC含量和DOC/SOC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LH的ROC/SOC显著高于HP和L...  相似文献   
176.
为探索适合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在幼龄阶段的种植密度,在不同林分密度(2 m×1 m、2 m×2 m、2 m×3 m、3 m×3 m)的6 a生格木人工林下设置标准样地,采用土壤质量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不同密度下格木幼林的土壤理化与林下植被特征。结果表明,密度2 m×3 m下的林木胸径、树高最优,较最低水平高16.7%、27.9%;土壤总孔隙度最大,全N、硝态N、铵态N含量最高,灌木草本多样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对灌木草本的多样性影响最大。不同林分密度下格木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及林分的经营培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7.
钾通道阻断剂所致的蜗内直流电位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坚  李倩虹 《生理学报》1993,45(1):69-74
本实验采用耳蜗外淋巴灌流技术,观察了四氨基吡啶(4-AP)、四乙基铵(TEA)以及奎宁等不同钾通道阻断剂对豚鼠蜗内直流电位(EP)的影响。发现快钾通道阻断剂4-AP对EP无明显影响,但可改变强噪声所致EP改变的形式。TEA与奎宁则可减少负相EP(N-EP)的绝对值。实验结果提示耳蜗内有不同类型的钾离子通道存在并各具有不同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8.
应激时大鼠血,脑,心血管,肾上腺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杨钢  席正雄 《生理学报》1993,45(5):505-509
本实验观察了三种应激情况下,大鼠血浆,下丘脑,延髓,心肌,血管及肾上腺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以及血浆皮质酮含量的。应激方式分为急性应激(冷水游泳,断肢创伤)与慢性应激(寒冷环境刺激)。结果表明:急性应激动物血中AⅡ剧烈增高,游泳组达对照值的900%,创伤组增至390%,慢性寒冷组增至134%;而组织AⅡ除肾上腺外,则以慢性寒冷组增加最明显,游泳组次之,创伤组无明显变化。血浆皮质酮各组均显著  相似文献   
179.
大鼠脑突触质膜糖皮质激素受体样抗原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红  王福安 《生理学报》1993,45(2):186-189
本文利用ABC金标记法(受体-抗受体中的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马抗鼠IgG-金标链霉亲和素),首次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鼠脑突触质膜的外表面存在有糖皮质激素受体样抗原,为神经细胞膜上可能存在有糖皮质激素受体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0.
大鼠脚内核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唯  房家智 《生理学报》1993,45(2):190-195
本实验应用核团内微量注射L谷氨酸,利多卡因,bieuculline,GABA以及用辐射热甩尾法测痛等手段观察脚内核的镇痛作用,向双侧脚内核注射25 100nmol的L谷氨酸可引起大鼠痛阈升高,这个作用可为缰核内注射2 利多卡因0.5mol或0.2 bieuculline0.5mol所阻断,反之,向缰核内注射200nmolGABA可引起大鼠痛阈升高,上述实验表明,参与痛觉调制,脚内核缰核的GABA能纤维参与了脚内核的痛觉调制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