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27篇
  免费   4805篇
  国内免费   20473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1178篇
  2022年   1969篇
  2021年   2038篇
  2020年   2050篇
  2019年   2373篇
  2018年   1503篇
  2017年   1470篇
  2016年   1567篇
  2015年   2056篇
  2014年   2961篇
  2013年   2526篇
  2012年   3601篇
  2011年   3673篇
  2010年   3056篇
  2009年   3130篇
  2008年   3335篇
  2007年   3147篇
  2006年   2968篇
  2005年   2483篇
  2004年   1914篇
  2003年   1611篇
  2002年   1437篇
  2001年   1438篇
  2000年   1311篇
  1999年   794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35篇
  1979年   1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2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本研究利用表达谱芯片技术解析了低温胁迫初期(0-120min)不同低温处理时间草菇转录组水平的变化。芯片结果分析发现在低温诱导过程中,低温处理20min内变化基因的功能为单加氧酶、氧化还原酶和细胞内的氧化还原。低温处理40min时表达差异基因具有结合RNA的功能。80min的时间段内,基因的功能比较集中于核酸物质和能量的代谢。CYP450的代谢途径在20-40min、60-80min和100-120min低温处理的菌丝体中均有显著性变化,表明这一通路在草菇低温处理过程中表现活跃。基因表达趋势分析发现34个表达差异基因富集到显著表达趋势模型,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VVO_04066位于网络的核心地位,推测VVO_04066通过提高磷酸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的胞内水平,促进糖蛋白和几丁质的合成,从而完成草菇细胞的低温胁迫应答。  相似文献   
992.
一种六妹羊肚菌的新型柄腐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海  周洁  王迪  何晓兰  唐杰  陈影  王嘉  彭卫红 《菌物学报》2021,40(9):2229-2243
近年来,四川等地种植的六妹羊肚菌先后爆发柄腐病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对该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四川、河南、甘肃、贵州4个省收集的12份六妹羊肚菌柄腐病子实体,分离纯化得到37株真菌和3株细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对所有分离纯化得到的疑似病原菌进行了回接试验,最终确定GJB-3菌株为柄腐病的病原菌。经ITS、RPB2EF1α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鉴定柄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nematophilum。本研究为后期羊肚菌生产病害防控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3.
张雪蕊  张子蕴  王毅  原晓龙  杨焱 《菌物学报》2021,40(7):1676-1687
Zn(II)2Cys6锌簇蛋白转录因子(C6 zinc)在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利用本地BLAST,从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全基因组中获得Zn(II)2Cys6锌簇蛋白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编码蛋白保守结构域、一级结构及二级结构,构建蛋白系统发育树,最后利用半定量PCR对它们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桑黄基因组中分析获得的11个Zn(II)2Cys6锌簇蛋白均具有Cy6型锌指基序,属于GAL4型锌簇蛋白转录因子;它们均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磷酸化修饰位点,糖基化修饰位点较少或没有,定位于细胞核中;其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桑黄Zn(II)2Cys6锌簇蛋白分为2个大分支,其中Ⅰ类分支转录因子的保守结构域分布于蛋白N-端,Ⅱ类分支转录因子的保守结构域则分布于蛋白C-端;11个桑黄Zn(II)2Cys6锌簇蛋白转录因子在不同培养基培养的菌丝体中呈现差异化表达,其中,肌醇培养基和乳糖培养基能够有效促进大部分锌簇蛋白转录因子的表达;另外,基因簇分析显示桑黄锌簇蛋白SHCZ4可能是NRPS-PKS杂合基因簇体系的途经特异性转录因子。该结果将为桑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调控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以及潜在次生代谢相关基因簇的挖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绣球菌是一种珍稀食药用真菌,本文对其醇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及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造模建立了II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绣球菌提取物高、中、低3个剂量组(300、200和100mg/kg),连续给予相应药物3周,对各组小鼠的体重、血糖、血脂和胰腺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绣球菌提取物组小鼠的体重增长减慢,绣球菌各剂量组小鼠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下降。根据病理学观察,经绣球菌提取物各剂量组处理后,小鼠胰岛细胞形态、数量和分布均显著改善,进一步证明了以上结果。利用UPLC-Triple-TOF/MS对绣球菌醇提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从中鉴定出10种化合物,其中几种可能参与了机体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研究结果为绣球菌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5.
彭小芳  田振  韩伟  王晨光  冯娜  张劲松 《菌物学报》2021,40(5):1190-1199
本研究建立一种从灵芝子实体提取物中快速制备灵芝萜烯酮醇的方法。以沪农灵芝1号子实体为原料,经乙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富集后,再经一次正相色谱柱层析,获得富含灵芝萜烯酮醇的流分。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该流分进行分离,优化分离条件,获得的最佳条件为: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V/V/V/V,12:24:18:9),流速2.0mL/min,转速900r/min,上样量500mg,一次上样可得到纯度为90.9%的灵芝萜烯酮醇52.1mg,得率达到10.4%。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小、成本低、得率和纯度高的特点,是规模化制备灵芝萜烯酮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徐晓琪  戴丹  王赛禹  李玉  张波 《菌物学报》2021,40(2):387-394
在完成小绒泡菌Physaum pusillum生活史的同时,观察了小绒泡菌P. pusillum生活史不同阶段显微结构的形成。生活史研究结果表明:小绒泡菌P. pusillum的孢子萌发方式为裂式,黏变形体具两根鞭毛,较短一根不易观察到,原质团类型为显型原质团,子实体形态建成过程约需12-13h。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石灰结和孢丝结构在原质团隆起约6h后开始形成,孢子在原质团隆起约9h后开始形成,石灰结和孢丝先于孢子形成。  相似文献   
997.
王雨曦  袁海生 《菌物学报》2021,40(3):411-422
槐生拜尔孔菌(槐耳)是我国重要的药用真菌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多糖类、甾体类和生物碱类。槐耳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肝癌、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侵袭与转移、血管新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本文对槐耳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这一药用真菌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徐圣东  周金洋  王丽  朱孟娟 《菌物学报》2021,40(6):1525-1537
利用漆酶(laccase)处理染料废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和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的发酵液为试验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方法,对发酵液中的漆酶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然后分别研究了两种初提纯漆酶及其与小分子介体组成的漆酶介体系统(laccase-mediator system,LMS)对12种常用染料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猴头菌的初提纯漆酶对甲基红、铬黑T、孔雀绿和活性蓝R都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反应24h后,降解率分别为79.6%、66.8%、80.3%和64.6%,且表现出时间依赖性,而对其他染料的降解效果不明显。当反应体系中加入介体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ate),ABTS]后,可增加猴头菌漆酶对考马斯亮蓝、结晶紫和孔雀绿的降解率,分别提高到33.7%、45.6%和94.2%。金针菇初提纯漆酶对孔雀绿、活性艳橙K-7R和活性红KD-8B都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降解率分别为37.8%、39.9%和49%,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当反应体系中也加入ABTS后,金针菇漆酶对活性红KM-8B的降解率明显增加,由9.7%增加到58.2%。以上研究为猴头菌和金针菇漆酶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工厂化菌株A15和筛选得到的耐高温菌株A15-TH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高温胁迫对两个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从氧化损伤修复及基础碳代谢-糖酵解途径两个角度探索双孢蘑菇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及耐热机理。高温胁迫下,对照菌株A15的菌丝生长速度降低,菌丝分叉增加;而耐高温菌株A15-TH菌丝生长速度高于A15,菌丝形态优于对照菌株,表现出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对两个菌株高温胁迫下氧化损伤及抗氧化酶系统进行研究发现,高温胁迫30-90min导致对照菌株A15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下降54.4%-59.6%,线粒体复合物I、II、III活性升高,超氧阴离子(O2-)含量增加了34.9%-71.3%;此外高温胁迫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影响了O2-的清除效率。耐高温菌株在受到高温胁迫后的氧化损伤及氧化修复效果与对照菌株不同,一方面体现在正常状态下维持较低的细胞能量代谢和较高的ROS合成量;另一方面抗氧化系统中sod1sod2cat1与对照菌株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上调,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可以更有效地清除过量的活性氧,减轻高温对菌丝的氧化损伤。尤其在高温胁迫120min时,A15的线粒体功能及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损伤,线粒体复合物I、II、III活性和CAT活性大幅度下降,但是A15-TH线粒体复合体I、III活性分别增加至正常状态下的1.4倍和8.9倍,CAT活性比对照菌株高128%,维持了正常的线粒体功能及对活性氧的有效清除。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温胁迫下,双孢蘑菇菌丝的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加,糖酵解途径加快;耐高温菌株A15-TH在正常状态下和高温胁迫下,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菌株A15,具有更活跃的碳代谢。  相似文献   
1000.
姚春馨  王晖  姚远  孙跃明  田果廷 《菌物学报》2021,40(6):1586-1588
‘高原云耳2号’由采自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哀牢山的一株野生黑木耳多次分离和反复驯化,通过连续6年的系统选育、评价筛选而育成。该品种为中早熟、广温广适型新品种。子实体多单生,小口出耳单片率高,耳片厚、大小适中、边缘圆整、质地硬脆,背面青灰至灰黑色、腹面黑色、有光泽,耳脉少,平均产量55-65g/袋,商品性佳,抗性强。适于1 500-2 200m高海拔地区立体袋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