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7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21.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流速对两个年龄组洛氏鱥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龄和2龄洛氏鱥在4℃水体中基本不摄食生长十分缓慢,随着水体温度升高,鱼类摄食和生长情况出现好转。在温度4℃增高至28℃的过程中,除流速16cm/s和18cm/s条件下水温由24℃升28℃时耗氧率出现降低外,其余流速下洛氏鱥耗氧率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呈典型的指数增长趋势Y=aebx,R2值均高于0.90;在流速由8cm/s增至18cm/s的过程中,虽然1龄组在低于20℃和2龄组低于24℃水体中耗氧率随流速增加而增加,但1龄组在温度24、28℃和2龄组在28℃的水体中当流速增至16cm/s时耗氧率达到最大值,1龄组持续30min和2龄组持续1h后出现鱼体紧贴栏鱼网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洛氏鱥的呼吸代谢受到温度、水流和个体大小等因素的相互影响,个体较大的2龄洛氏鱥对水环境的适应范围明显强大于1龄鱼,流速为12—14cm/s温度为16—24℃和流速为16cm/s温度为16—20℃是1龄洛氏鱥理想养殖条件,流速12—16cm/s温度8—24℃是2龄洛氏鱥理想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122.
目的:优化SD大鼠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与条件,为研究miR-126在Ⅱ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活性与功能良好的胰岛细胞及miR-126表达的检测方法。方法: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SD大鼠,采用8 mL胶原酶Ⅴ(含DNaseⅠ100 U)逆行注射、原位消化后Hitopaque-1077梯度离心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细胞,从培养后的胰岛细胞中提取总RNA,分别用加尾法和茎环法进行miR-126的反转录,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miR-126的表达量。结果:用该方法可从每只SD大鼠中分离、纯化得到胰岛细胞372±45个,胰岛细胞纯度90%,胰岛细胞存活率95%;用加尾法和茎环法qPCR检测miR-126的Cp值分别为34.56±2.56和32.47±2.01。结论:胶原酶Ⅴ(含DNaseⅠ100 U)逆行注射、原位消化可有效避免因消化时胶状物质的产生而导致的胰岛细胞分离失败,Hitopque-1077梯度离心分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便捷、成功率高等特点,可得到活性与功能较好的胰岛细胞;与加尾法相比,茎环法能够更灵敏地检测胰岛细胞miR-126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23.
124.
Macrolide (R)-de-O-methyllasiodiplodin (1), discovered to be a potent nonsteroidal antagonist of the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MR), was synthesized via an efficient method and evaluated for MR antagonistic activity together with its analogs. Among all the tested compounds, compounds 18a, 18b and 18c, exhibited more potent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MR with IC50 values ranging from 0.58 to 1.11 μM. Generally, it was ob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acetylation at phenolic hydroxyl groups and the ring size in analogs of 1 were very important for MR antagonist activity.  相似文献   
125.
生源要素有效性及生物因子对湿地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林海  曾从盛  仝川 《生态学报》2011,31(18):5387-5395
湿地土壤是全球碳存储的重要场所,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对全球变化有重要指示作用。土壤碳矿化是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于认知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生源要素及生物因素对湿地土壤碳矿化的内在作用机制。土壤活性有机碳库通过调节土壤能源物质和微生物活性影响土壤碳库的有效性,是表征土壤碳矿化的敏感指标。湿地其它养分如N、P、S等元素的有效性也是影响土壤碳矿化的关键要素。电子受体(NO3-、SO42-、Fe3+、Mn4+等)对湿地土壤碳矿化和有机碳转变的影响主要通过电子受体的还原过程完成,在厌氧分解过程中,湿地土壤利用难溶性电子受体可能是土壤C矿化的更重要途径。动物、植物、微生物群落和区系等则是土壤碳矿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动物区系在有机态养分矿化为无机态养分的过程有着独特的功能,能显著增加土壤碳矿化。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决定着土壤中有机碎屑的降解速率,是土壤有机碳分解周转的主要诱导因素。湿地植物则通过影响根系、微生物呼吸底物的供应以及对小气候和土壤因子的调节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湿地生源要素和生物因子还极易与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水分、pH值和质地等环境因素形成交互和制约,共同影响土壤碳矿化。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生源要素和生物因素与湿地土壤碳矿化关系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6.
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佘晨兴  仝川 《生态学报》2011,31(14):4126-4135
自然湿地是CH4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是介导自然湿地甲烷循环的重要功能菌群。开展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检测研究有助于揭示微生物介导的甲烷循环以及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时空异质性。传统基于培养的检测方法已被证实无法充分描述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而分子检测方法为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准确和科学的工具。本文综述了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定性和定量分子检测方法,包括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PCR),重点分析了分子检测中两类重要的标记基因,总结了不同类型自然湿地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的最新成果,提出了我国在该领域今后应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7.
2010年冬季寒冷天气对闽江口3种红树植物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8日-2011年2月26日,跟踪监测了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治理试验区人工种植的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eguncalaria racemosa)1年生幼苗叶片相溶性物质含量以及活性氧代谢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随气温的逐步降低而增加,秋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拉关木脯氨酸含量最高;整个监测期无瓣海桑和拉关木幼苗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显著高于秋茄(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低于秋茄(P<0.01);3种植物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均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增加,其中无瓣海桑和拉关木MDA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与日最低气温为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010年冬季持续寒冷天气对闽江河口湿地1年生土著种秋茄幼苗无破坏,对引进种无瓣海桑和拉关木造成了严重的低温胁迫并使幼苗基本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2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首次对扁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出其中的3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52%,其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18.33%),喇叭醇(9.46%),石竹烯(9.04%),δ-杜松烯(5.73%),...  相似文献   
129.
宁丽丽  陈庆富 《广西植物》2011,31(1):107-1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淫羊藿属植物10个种(含7个大花种和3个小花种)32个幼叶样品的谷草转氨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谷草转氨酶同工酶酶带共15条.不同物种的酶带数为2~15条,不同植株的谱带数为2~10条.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可以作为物种鉴定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30.
Inhibition of the excessive NO produc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potential means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n order to discover more potent inhibitors and explore the preliminary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a series of unique stereodimers of sinomenine analogu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y on NO production and cytotoxicity were evaluated using LPS-activated murine macrophages RAW264.7 assay and MTT method, respectively. Among these compounds, 1a, 2, 2a, 2b, and 4 showed potent inhibitory activity on NO production without obvious cytotoxicity. Furthermore, 2, 2a, and 2b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mRNA expression of iNOS. Interestingly, (S)-dimers displayed a better bioactivity than (R)-dimers. These compounds may sever as lead candida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eutic drugs for RA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