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8篇
  免费   980篇
  国内免费   179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615篇
  2014年   722篇
  2013年   758篇
  2012年   995篇
  2011年   945篇
  2010年   614篇
  2009年   606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592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8篇
  1977年   16篇
  1974年   16篇
  1972年   16篇
  197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麻疹疫苗生产连续培养多次收获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连续培养多次收获工艺用于麻疹疫苗生产的可行性、疫苗维持液保护剂、冻干保护剂及冻干过程等进行了大量反复试验,结果表明在现行条件下,本生产工艺具有重复性好、成本低、投入产出率高、易于质量控制等优势。对本工艺生产疫苗进行全面检定,表明成品滴度和稳定性试验指标等均高于90版《生物制品规程》要求,并在试验基础上制定出了生产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2.
本试验采用 ̄(60)Co-γ射线对柠檬酸产生菌黑曲霉Co9-6进行辐射,经两次处理后选育出L1217和L801两株优良柠檬酸产生菌。中试结果表明菌株L1217较L801更优:产酸率较菌株Co9-6提高17.6%、发酵周期缩短13.4%、对糖转化率提高13.3%。  相似文献   
83.
本文报导了胰腺提取物中两种可被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的热稳定蛋白。SDS-PAGE测定其表观分子量分别为17.7kD和6kD。经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后,其最大磷酸参入量为8.8μmol/g蛋白。同时磷酸化作用导致17.7kD蛋白在SDS-PAGE中迁移率发生变化。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各种阳离子对磷酸化的影响,并对此两种蛋白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4.
A C Frazer  W Ling    L Y Young 《Applied microbiology》1993,59(9):3157-3160
The denitrifying strain T1 utilizes toluene anaerobically. We now report that anaerobic toluene degradation is inducible in strain T1. Fluoracetate treatment of cell suspensions inhibited both the rate of toluene metabol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toluene dead-end products benzylsuccinate and benzylfumarat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hway proposed by Evans et al. (Appl. Environ. Microbiol. 58:496-501, 1992). In addition, when either nitrate was limiting or fluoroacetate was added, benzoate was detected during toluene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85.
本文就HHT、RA、WB_(852)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此过程中PKC活力在细胞胞浆部分及膜溶脱部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用药浓度下,从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形态学观察及NBT还原能力测定判断,三种药物对HL-60细胞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PKC活力分布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药组细胞胞浆部分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在用药早期(约6h以前)下降显著;而膜部分PKC活力则表现上升、或下降,或活力相差不大的结果。暗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PKC对不同的胞外刺激可能采取不同的应答方式。PKC的作用可能主要发生在信息传递的早期。  相似文献   
86.
轮状病毒(RV)的细胞培养问题的尚未完全解决,其原因之一可能与敏感细胞较少有关。为此,我们进行了RV新敏感细胞的筛选,发现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Frhk-4感染不同血清型的人和动物RV标准株Wa、DS-1、YO、ST-3、SA-11和UK,37℃旋转或静止培养均能产生明显CPE。培养物经ELISA测定含RV抗原,用PAGE检测有特征性RV核酸图型,电镜超萍切片检查感染细胞可见RV颗粒,证实Rrhk-4是RV的敏感细胞,这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同时与MA104-CV-1细胞的比较研究证明,三种细胞对Wa和DS-1的敏感性及增殖滴度,以CV-1最高,Frhk-4次之,MA-104最低。  相似文献   
87.
88.
隋宗明  刘海  殷洁  宁诗琪  袁玲 《微生物学报》2023,63(9):3546-3559
【目的】 在我国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作为重要的青饲和绿肥两用豆科作物被广泛种植,有助于提高土壤氮素和后茬作物的产量品质。接种有益微生物是促进豆科作物生物固氮和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本文研究了一株自主分离获得的白腐真菌¾¾撕裂蜡孔菌(Careporia lacerata HG2011)对光叶紫花苕结瘤固氮和生长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微生物培养、植物培养和田间试验,研究C. lacerata磷铁活化能力、代谢产物构成、与根瘤菌Rhizobium sophorae S3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光叶紫花苕结瘤、生长、产量、品质和土壤有效磷铁的影响。【结果】 C. lacerata和根瘤菌之间无拮抗作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分析发现,C. lacerata发酵液含有氨基酸、有机酸和类黄酮等化感物质,能增强根瘤菌的趋化性并促进生物膜形成。此外,C. lacerata还能释放生长素、赤霉素、水杨酸和铁载体,活化难溶性有机和无机磷。在植物培养试验中,单独接种C. lacerata或根瘤菌均能促进光叶紫花苕生长,但以共接种处理效果最佳。C. lacerata定殖于光叶紫花苕根际,导致根长、根系表面积和结瘤数显著增加。田间试验发现,接种C. lacerata显著提高了光叶紫花苕单株根瘤数、根瘤质量和固氮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效磷铁含量和磷酸酶活性,产量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12.15%且品质无显著变化。【结论】 C. lacerata能够在光叶紫花苕根际定殖,通过分泌化感物质、生长素和活化土壤磷铁等机制促进结瘤固氮和生长发育。C. lacerata易于培养,菌剂制备成本低廉,施用简便,对提高豆科作物产量品质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代梨梨  彭亮  陶玲  郝柳柳  张辉  李谷 《微生物学报》2023,63(10):3811-3824
硫酸盐引起的生态学效应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关于硫酸盐对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影响还知之甚少。【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硫酸盐对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影响规律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利用采集自养殖池塘的底泥和表层水构建了试验系统,研究了加入约0 mg/L (对照组)、30 mg/L (T1处理组)、150 mg/L (T2处理组)、500 mg/L (T3处理组) Na2SO4后表层底泥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组成和共生网络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孵育第30天前,各实验组底泥微生物变化不大;但到第50天时,T2和T3处理组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相比对照组均明显下降。相比其他实验组,T1处理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出现显著升高(P<0.05),T3处理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出现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T1处理组增加了较多差异类群(62种),而T3处理组差异类群大量减少(45种)。共生网络图分析显示硫酸盐浓度的增加引起了底泥微生物网络复杂性的增加,说明微生物群落可能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响应硫酸盐引起的环境改变。冗余分析(redundant analysis,RDA)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底泥总有机碳、总氮和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底泥微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提示底泥微生物可能受到硫酸盐和有机质作用的影响。【结论】较长时间的高浓度硫酸盐会对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造成重要影响,微生物群落自身的转变和硫酸盐引起的有机质分解改变可能是造成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0.
张莉方  徐宁莉  陶瑾  胡蕾  张国强 《微生物学报》2023,63(10):4000-4015
【目的】为选育出高度耐酸性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突变菌株,研究其胁迫耐受性能及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能力。【方法】以酒酒球菌SD-2a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筛选高耐酸性酒酒球菌突变菌株,并探究其乙醇耐受性及在模拟酒和葡萄酒条件下的MLF能力。【结果】经过ARTP诱变处理后,利用pH 3.0的胁迫传代培养和分离纯化等,获得了5株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好的耐酸突变菌株,且在高乙醇浓度下表现出了较好的耐乙醇性。其中突变菌株ARTP-2在模拟酒中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l-苹果酸累积降解量最高,且其在葡萄酒中l-苹果酸降解速率快于出发菌株,在第18天完成MLF,发酵后的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接种SD-2a的酒样。【结论】突变菌株ARTP-2具有良好的胁迫耐受性和MLF能力,对葡萄酒的香气起到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优质的MLF商业发酵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