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4篇
  免费   1440篇
  国内免费   349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575篇
  2021年   934篇
  2020年   743篇
  2019年   800篇
  2018年   667篇
  2017年   563篇
  2016年   691篇
  2015年   895篇
  2014年   1203篇
  2013年   1090篇
  2012年   1413篇
  2011年   1243篇
  2010年   823篇
  2009年   836篇
  2008年   888篇
  2007年   809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601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4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Metallothionein (MT) isoforms I and II were first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in our laboratories in several regions of brain, in hippocampal neurons in primary culture, and in retinoblastoma and neuroblastoma cell lines. In this study, by having employed the MT-I cDNA as a probe, we sought to gain additional insight about the function of MT by discerning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its mRNA. Northern blot analyses of brain mRNA revealed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of zinc enhanced dramatically MT-I mRNA (570 bp). The in situ hybridization study revealed that MT-I mRNA was located in several areas of brain,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found in the cerebellum, hippocampus, and ventricles.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are interpreted to suggest that zinc enhances the synthesis of MT mRNA and MT in turn may participate in zinc associated functions in neurons.Abbreviations MT-I Metallothionein I isoform - mRNA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 35S dCTP 35S Deoxycytidine triphosphate - 32P dCTP 32P Deoxycytidine triphosphate - icv Intracerebroventricularly - IP Intraperitoneally - PBS Paraformaldehyde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solution - Tris 2 amino-2-hydroxymethylpropane-1,3 diol - EDTA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 cDNA Complimentary deoxyribonucleic acid - bp Base pair  相似文献   
72.
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壁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术、电镜多糖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壁荧光染色以及香豆素抑制细胞壁再生等方法,对细叶黄芪(Astragalusm elilotoides var.tenuis)叶肉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再生及其化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培养24 小时的原生质体表面产生一些突起小泡,有时可见少量纤维组分的形成。培养3 天时这种纤维组分明显增多。至5 天时可清楚看到再生壁是由纤维和颗粒构成。六亚甲四胺银染色证明它们都是由多糖组分组成的。另外,培养36 小时的原生质体有相互粘连的现象。电镜观察、荧光染色及香豆素处理的研究表明粘连与再生壁的形成有关。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对原生质体再生壁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3.
Introd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4.
蛇床幼茎离体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床幼茎外植体经诱导产生了愈伤组织。在MS+2,4-D,0.2mg/L+ZT0.4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转变成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NAA0.2mg/L+ZT0.8mg/L培养基以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体细胞胚胎。体细胞胚胎在MS+NAA0.5mg/L培养基中可直接发育成为完整植析。显微观察表明,体细胞胚胎产生于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或内部细胞。在鱼雷胚期已有螺纹导管的分化。子叶期的维管组织从两  相似文献   
75.
雌性特异血清蛋白存在于成熟雌性大阪鲫鱼血清中,雄鱼则无。注射雌二醇可诱导雄鱼及成熟雌鱼合成这种蛋白质并引起鱼肝细胞粗面内质网增加,糖元颗粒减少。从诱导的大阪鲫鱼血清中分离出电泳纯的雌性特异血清蛋白的分子量为466000±4000(n=10),电泳谱带有3条,用纯的雌性特异血海蛋白制备的兔抗鱼抗血清不与雄鱼血清发生免疫反应,而与正常成熟雌鱼及诱导鱼的血清形成1条免疫沉淀线。免疫细胞化学定位诱导及成熟雌鱼的肝细胞核外细胞质有阳性颗粒,在卵母细胞外围有成团的阳性颗粒分布。  相似文献   
76.
在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器的变化较大。离体培养4h后,线粒体的嵴和基质物质开始增加。培养3—5天后,线粒体的数量增加5倍以上,此时可见大部分线粒体围绕细胞核分布。在培养24h后,高尔基体开始发育,它们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周边区域。多糖细胞化学染色表明,高尔基体内沉积着大量嗜银物质。培养1天后,粗面内质网开始发育。培养3天时,部分叶绿体边缘出现一些空隙结构。随着叶绿体内膜结构的消失,淀粉粒增大,叶绿体逐渐转变为造粉质体。  相似文献   
77.
狭盲蝽族二新种记述(半翅目:盲蝽科)唐周怀(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市710032)关键词盲蝽科,狭盲蝽族,新种,分类学,中国狭盲蝽族(StenodeminiChina)隶属盲蝽科(Miridae)盲蝽亚科(Mirinae),该族成员适应在禾本科...  相似文献   
78.
津白_3侏儒小鼠(dW~t)是1982年从津白_3纯系小鼠(TA_3)中发现,进而培育成侏的变种。本实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dw ̄t小鼠垂体前叶生长激素(GH)细胞进行观察,并根据体视学原理进行定量分析,以探讨dw~t小鼠是否存在垂体发育缺陷。实验结果显示,dw~t小鼠GH细胞的体积密度(Vv)和数密度(Nv)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表明dw~t小鼠由于垂体前叶GH细胞数量减少,导致GH分泌不足,从而形成侏儒。  相似文献   
79.
本试验用功率密度为825mw/cm~2的CO_2激光照射茄子干种子(含水量8.33%)13s、青椒干种子(含水量5.4%)3s,分别以Os为对照(ck)。照射后播于生长箱内,出苗10天分苗于玻璃温室内,于四叶期取样观察成熟叶片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发现激光照射处理的茄子、青椒的叶绿体的基质片层、基粒片层有明显的吸胀现象。  相似文献   
80.
设计合成了两个分别互补于乙肝病毒2.1kb mRNA起始区(片段A)和增强子区(片段B)的硫代磷酸的DNA片段,在经克隆HBV DNA转染HepG2细胞建立的HBV短暂表达系统及稳定产生HBV的2215细胞中研究二者对HBsAg及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反义寡聚物能不同程序抑制乙肝抗原表达,并与剂量呈一定正相关。在HepG2细胞HBV短暂表达系统中,6μmol/L浓度时,片段A、B对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