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9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226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71.
人源SND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 containing 1)蛋白由N端的SN(staphylococcal nucleases)结构域和C端的TSN (Tudor SN5) 结构域组成,其中SN结构域又包含SN1~SN4四个重复的功能片段.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SND1蛋白可以通过SN结构域与G3BP(Ras GAP SH3 domain binding protein)蛋白相互结合,共同参与细胞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的形成. SGs是真核细胞在受到氧化应激、病毒感染等外界刺激时在胞浆内形成的与RNA代谢相关的颗粒状结构. 对于SGs的成分鉴定及相互作用的分析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中,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以抗SND1抗体可以共沉淀出HeLa细胞内另一个重要的应激相关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蛋白. 另外,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 FLAG HuR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入HeLa细胞,成功过表达外源性的FLAG HuR融合蛋白,再以抗FLAG标签抗体又可以反向共沉淀出内源性SND1蛋白,证明SND1与HuR之间存在蛋白质间的相互结合作用.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当给予HeLa细胞05 mmol/L亚砷酸钠氧化应激时,SND1与HuR蛋白共同定位于胞浆中的SGs结构中. GST pulldown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截短的SN结构域可以结合HuR蛋白,其中以SN1功能片段的结合能力最强,表明SND1蛋白是通过SN结构域与HuR蛋白形成应激复合物,参与SGs的胞浆组装.并不定位于SGs的TSN结构域亦可结合HuR蛋白,提示SND1 HuR的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并不局限于SGs,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972.
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河南省17个气象监测站点1961-2012年逐旬气象数据,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需水量,结合“全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中冬小麦生育期、作物系数等数据计算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近51年来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961-2011年,河南省冬小麦平均需水量在345~492 mm,卢氏站冬小麦平均需水量最低,孟津站最高.大部分站点1980-1989年冬小麦平均需水量最低,1961-1969年冬小麦平均需水量最高.17个站点中,新乡、栾川、开封、西峡、南阳、信阳、固始7站冬小麦需水量随年份呈上升趋势,其余10个站点需水量均呈下降趋势;豫北需水量高于豫南,豫西地区需水量跨度较大.河南省17站冬小麦生育期日平均高温、日平均低温均随年份呈上升趋势,生育期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基本呈下降趋势.河南省冬小麦生育期日平均高温、日照时数是影响冬小麦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73.
Wnt信号通路和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胚胎和干细胞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这两条信号途径在结肠癌复发和浸润的过程也至关重要.然而,Wnt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二者之间具体的交互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发现,这两条途径的关键分子Gli1和β-联蛋白之间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Gli1与β-联蛋白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有助于二者的核输入.同时发现,在肠癌细胞系中,Gli1与β-联蛋白协同上调表达. LiCl激活细胞Wnt信号通路使Gli1表达水平增加, RNA干扰抑制Wnt信号通路,Gli1的表达水平下降.同时,Gli1的过表达也提高了细胞内β-联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用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GANT61处理细胞,降低Gli1的表达后细胞内β 联蛋白的表达相应下降.本研究揭示了Gli1 和 β-联蛋白的相互作用及二者协助核输入在Wnt、Hedgehog信号通路交互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Wnt、Hedgehog信号通路交互作用为大肠癌发生发展研究提供了细胞水平交互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74.
利用添加丝裂霉素C(MMC)于不同培养基中,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草生欧文氏菌10025A(E.herbicola 10025A)诱导培养,首次证实该菌表达冰核活性蛋白的活性及运转分泌冰核活性蛋白方式是不同。研究结果显示,MMC的加入可以提高细菌培养物的冰核活性,该现象可以解释为MMC对E.herbicola的作用能够激活细胞SOS应急系统的反应,诱导细胞合成部分参与修复DNA损伤的酶和蛋白因子,达到对E.herbicola诱导表达冰核蛋白通过高尔基体形成小液泡,向膜外分泌的方式,同时对E.herbicola细胞分裂后的形态也发生明显的影响。这对研究细胞在恶劣环境的生存机制以及获取该条件下的蛋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低温生物的研究也将产生积极地影响。  相似文献   
975.
研究了高危人群中HIV/HCV核酸和抗体的关系.从新疆地区采集吸毒人群的血样,并对其进行HIV/HCV核酸和抗体的检测.320例吸毒人员血浆样品中HCV抗体阳性为80.3%,HIV抗体阳性率为41.9%,HIV和HCV共感染者为38.3%.HIV RNA与抗体的总符合率为98.8%,在186例HIV抗体阴性样品中可能有2例为HIV感染的窗口期.HCV抗体和HCV RNA的阳性符合率为92.6%,HCV RNA与HCV抗体的总符合率为90.0%,以上结果说明在HIV/HCV的高流行区进行HIV/HCV核酸检测可以发现病毒感染的窗口期,而约8%的HCV抗体阳性样品为病毒核酸阴性,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6.
频振式杀虫灯在茶树害虫测报、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昌琪  蓝建军  徐火忠 《昆虫知识》2005,42(3):324-325,283
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进行了茶树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灯对茶园中的茶细蛾Caloptiliatheivora(walsingham)、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Fabricius)等茶树主要害虫有明显的诱集作用;同时,根据害虫成虫诱集时间、数量与面上生育期观察,其动态变化基本一致,可以用于幼虫的发生期、发生量预报,在面上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对3种的防治试验中取得明显的效果。认为该灯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无污染的茶树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工具。  相似文献   
977.
用荧光物质浸泡标记胭脂鱼仔、稚鱼耳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茜素络合物和盐酸四环素溶液分别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仔、稚鱼浸泡标记,结果表明,100~200mg/L的茜素络合物溶液浸泡24h对胭脂鱼仔、稚鱼耳石有很好的标记效果。相同浸泡浓度下,随着日龄的增长,耳石上的荧光反应强度降低。三对耳石中,微耳石和矢耳石对茜素络合物较敏感,星耳石敏感性则较低。盐酸四环素溶液对仔、稚鱼耳石的标记效果很差,浸泡液浓度为100mg/L和120mg/L时,仅能在微耳石上检测到较弱的荧光标记,而150mg/L及以上浓度的浸泡液对稚鱼有较高的致死作用。因此,茜素络合物是对胭脂鱼早期鱼苗进行化学标记比较合适的荧光物质,而盐酸四环素不适于标记该鱼的耳石。在对标记鱼进行荧光检测时,矢耳石和微耳石是适合的材料。  相似文献   
978.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固定调查样线法连续两年对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14科44种,其中29种属于留鸟,5种为冬候鸟,7种旅鸟,3种夏候鸟;优势种以留鸟为主,表现出冬季鸟类群落的特点。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分别为75%和14%,在分布型上划分为7种类型。出现种类最多的生态环境是村落,鸟类种数为31种,其植被类型是低山砾石、农田林果带。调查种类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二级保护鸟类6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6种。通过与邻近地区相关调查比较,表明本区冬季鸟类具有较高的丰富性,并提出了有效保护鸟类多样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79.
液体培养蛹虫草虫草素和腺苷的代谢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提高虫草素和腺苷的代谢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作检测手段,以二者含量为检测指标,对液体培养的氮源种类、氮源水平、碳源水平、动态变化、培养体系的虫草素及腺苷含量和总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仅蚕蛹粉,豆粕和豆粉也是很好的氮源;培养液以3%氮源、4%碳源为佳;振荡培养8d,培养液中虫草素总量是菌丝体中虫草素总量的6倍多;振荡培养7~9d,可使每瓶培养物的虫草素和腺苷总量达到10mg以上。  相似文献   
980.
Le 斑马鱼nanos1基因在配子发生中的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贵  宋平  吕道远  周伟  桂建芳 《遗传》2005,27(4):589-574
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以地高辛标记的反义RNA为探针,检测了斑马鱼(Danio rerio) nanos1基因在卵子发生及精子发生中的表达分布特点,初步探讨了该基因在斑马鱼配子发生中可能的功能。结果表明:在斑马鱼卵子发生中,nanos1 mRNA均匀分布于卵原细胞和各时期卵母细胞的胞质中;在卵原细胞和Ⅰ、Ⅱ期卵母细胞中,nanos1 mRNA的杂交信号十分强烈,而较晚期卵母细胞中信号明显减弱。在斑马鱼精子发生中, nanos1 mRNA可在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中检测到。nanos1 mRNA的阳性信号在精原细胞中极为强烈,在初级精母细胞中较为微弱,而精子细胞中没有阳性信号。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斑马鱼nanos1基因对生殖干细胞-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的维持和正常功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