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槐耳清膏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对数生长期的NSCLC细胞,经过传代培养成细胞株后采用随机法分成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其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加入5μmol/L、10μmol/L的槐耳清膏进行处理,而空白对照组未加入槐耳清膏处理。利用细胞增殖毒性试验法(MTT)检测NSCLC细胞的存活率,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B)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酸化EGFR(pEGFR)、磷酸化VEGFR2(pVEGFR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pAKT)(pAKT)、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磷酸化应激活化蛋白激酶1/2(pJNK1/2)、磷酸化-p38(pp38)、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组、高剂量组NSCLC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槐耳清膏处理NSCLC细胞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中pEGFR、pVEGFR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槐耳清膏处理NSCLC细胞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中PI3K蛋白、pAKT、pERK1/2、pJNK1/2、pp38、Cyclin D1及PC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基于EGFR/VEGFR2信号通路,槐耳清膏对NSCLC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成为一种针对NSCLC的有用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2.
人源SND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 containing 1)蛋白由N端的SN(staphylococcal nucleases)结构域和C端的TSN (Tudor SN5) 结构域组成,其中SN结构域又包含SN1~SN4四个重复的功能片段.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SND1蛋白可以通过SN结构域与G3BP(Ras GAP SH3 domain binding protein)蛋白相互结合,共同参与细胞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的形成. SGs是真核细胞在受到氧化应激、病毒感染等外界刺激时在胞浆内形成的与RNA代谢相关的颗粒状结构. 对于SGs的成分鉴定及相互作用的分析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中,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以抗SND1抗体可以共沉淀出HeLa细胞内另一个重要的应激相关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蛋白. 另外,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 FLAG HuR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入HeLa细胞,成功过表达外源性的FLAG HuR融合蛋白,再以抗FLAG标签抗体又可以反向共沉淀出内源性SND1蛋白,证明SND1与HuR之间存在蛋白质间的相互结合作用.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当给予HeLa细胞05 mmol/L亚砷酸钠氧化应激时,SND1与HuR蛋白共同定位于胞浆中的SGs结构中. GST pulldown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截短的SN结构域可以结合HuR蛋白,其中以SN1功能片段的结合能力最强,表明SND1蛋白是通过SN结构域与HuR蛋白形成应激复合物,参与SGs的胞浆组装.并不定位于SGs的TSN结构域亦可结合HuR蛋白,提示SND1 HuR的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并不局限于SGs,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90例,入选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早期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例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结果:术后2周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其中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疲劳、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下降、便秘和经济困难6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免疫荧光标记法敏感性高,对于含量极微的抗原、普通酶法不容易显示的标本尤为实用,染色技术成熟、简单易行,现已经广泛用于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临床疾病的诊断等工作中,已经成为诸多研究惯常选用的经典方法。另外绿色荧光蛋白作为一个优秀的蛋白合成示踪剂,对于它的观察也需要荧光技术。但是荧光衰竭快,染色标本保存时间很短,重复观察以及显微照相技术难度较大。因此荧光显微照相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成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