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7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结核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收治68例肝硬化合并结核病患者,其中男性50例(73.5%),女性18例(26.5%),平均年龄(59.9±13.7)岁。在所有患者中,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是HBV感染(46例,67.7%)和酒精(9例,13.2%)。肺结核(43例)、结核性腹膜炎(13例)、结核性胸膜炎(12例)是最常见的结核类型,此外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心包炎、泌尿系结核、肠结核、淋巴结结核均可见。该类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乏力、腹胀,出现发热的患者不足半数,有盗汗表现的更为罕见。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结核后可使病情复杂化,增加治疗难度。此外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需提高警惕,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22.
Fbxl5为F-box基因家族的一员,目前研究发现其与心脏的发育有关。为了在斑马鱼模型中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有必要制备其多克隆抗体。通过桥式PCR扩增出亲水性和特异性均好的斑马鱼Fbxl5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转化至大肠杆菌Rosseta中。用IPTG诱导Fbxl5重组质粒得到His-Fbxl5的融合蛋白。这个融合蛋白用Ni-IDA凝胶柱亲和纯化,将纯化的His-Fbxl5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获得了Fbxl5原核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及高效价的特异性兔抗Fbxl5多克隆抗体。随后检测了Fbxl5在斑马鱼胚胎和成体组织中蛋白的表达,通过基因芯片分析在Fbxl5-MO和Std胚胎样品的mRNA含量差异.所得结果显示获得了较高效价和特异性好的斑马鱼Fbxl5多克隆抗体,为Fbxl5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24.
137Cs和210Pbex示踪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野外28.5 hm2的坡耕地上采集土壤样品,定量评价了利用137Cs和210Pbex研究土壤有机碳(SOC)动态的潜力,以探讨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耕地土壤137Cs、210Pbex和SOC在平面和垂直深度上均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在平面上,尽管受土壤侵蚀沉积的影响,137Cs、210Pbex面积活度及SOC储量变异很大,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垂直断面上,侵蚀区137Cs、210Pbex和SOC在0~25 cm耕层内分布均匀,25 cm以下放射性活度减小,SOC含量也相应下降;沉积区0~100 cm深度上137Cs和210Pbex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分布规律,SOC也具有类似的变化特征.农耕地SOC与137Cs、210Pbex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它们在黑土区农耕地上具有相似的物理运移特征,137Cs和210Pbex可直接用来定量评价黑土侵蚀下SOC的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海南特有种东方琼楠(Beilschmiedia tungfangensis)种群结构特征,在海南尖峰岭林区设置20.4hm2样地,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方琼楠种群径级分布呈倒"J"型,为增长型种群;2)在第Ⅲ级(DBH:10~15cm)时生命期望值最高,向大龄级和小龄级呈递减趋势;3)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呈凹型;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呈"V"型;4)不同分析方法均表明该种群呈聚集分布,且聚群强度较大;5)聚块性指数随径级呈"正余弦"变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既往研究显示SePP1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步出现一个慢性低氧、炎症状态,我们通过4%O2浓度体外培养大鼠脂肪前体细胞模拟其体内的低氧状态,进而观察常氧(21%O2)及低氧(4%02)状态下大鼠脂肪前体细胞中炎症因子(IL-6,MCP-1,SePP1)水平的变化及不同状态下硒蛋白SePP1水平的变化。方法:取6—8周SD大鼠肾周脂肪前体细胞,分别于常氧(21%O2)及低氧(4%O2)状态下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后采用油红0染色进行鉴定,至第三代后,分别采用PCR及Westem Blot技术检测两种状态下脂肪前体细胞中1L-6,MCP-1,SePPl基因及蛋白表达的不同变化,同时观察不同氧浓度对脂肪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4%氧浓度状态下培养的脂肪前体细胞中IL-6,MCP-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氧浓度下的脂肪前体细胞,而SePP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均下降,且低氧状态下脂肪前体细胞增殖较常氧状态下加快。结论:低氧培养可进一步使机体内脏脂肪组织堆积加重,造成脂肪前体细胞的炎症状态,并且可导致SePP1的表达下降,而SePP1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与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联,本实验结论为通过干预体内SePP1的水平为靶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研究SePP1在低氧状态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洛蒙真菌素是在洛蒙德链霉菌(Streptomyces lomondensis)中生物合成的一种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吩嗪类抗生素,但其合成机理仍不清晰。在洛蒙德链霉菌S015的洛蒙真菌素生物合成核心基因簇下游,有一甲基转移酶基因——lomo3,研究该基因对洛蒙真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对lomo3基因进行无痕敲除得到基因缺失突变株S015Δlomo3,再过表达重组质粒构建回补突变株S015Δlomo3::lomo3,比较两株突变株与野生型S015的发酵产物的变化。【结果】发现基因缺失菌株S015Δlomo3不能合成洛蒙真菌素,而基因回补菌株S015Δlomo3::lomo3则可恢复洛蒙真菌素的合成能力。【结论】甲基转移酶基因lomo3在洛蒙真菌素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该基因的具体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研究对于阐明洛蒙真菌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8.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是一种世界性的蛀果害虫。利用产卵选择试验研究了15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梨小食心虫受孕雌虫的产卵引诱活性。室内试验表明:受孕雌虫对不同挥发物的产卵选择趋性不同,其中对叶醇和己酸丁酯表现出明显的产卵选择趋性。为验证寄主挥发物对受孕雌虫的实际诱捕效果,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结果发现,挥发物中己酸丁酯、苯甲腈、叶醇、E-2-己烯醛以及乙酸己酯诱捕到的雌虫均为受孕雌虫,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及其他物质,其中己酸丁酯的平均诱捕量最多,苯甲腈次之,E-2-己烯醛、乙酸己酯这两种物质的平均诱捕量分别为第三、第四,叶醇的诱捕量低于乙酸己酯,其余物质的诱捕量均较低。综合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发现,寄主植物挥发物对受孕雌虫的引诱作用也随它们之间的作用距离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9.
以栽培稻的8个籼-粳测验种为对照,采用39对SSR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38对In Del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籼-粳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在1982年取样保存在异位圃的40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稍高于2008年、2017年原位保护区样本的遗传多样性;2008年取的样本数虽然比2017年多,但两次取的样本之间遗传多样性几乎没差异。不同年份取的样本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都很小,基因流Nm都较大,分化不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 A),发现野生稻居群与4份栽培粳稻聚为一类,4份栽培籼稻单独聚成一类,显示江永野生稻与粳稻的血缘近于籼稻;籼-粳基因频率的分析表明,野生稻样本多属粳稻型,少数属偏粳稻型,原位保护区的偏粳稻类型单株数占取样单株总数的比例,2008年比1982年的增加了10.0%,2017年比2008年的增加了1.6%,显示江永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生境条件有利野生稻从粳稻型向偏粳稻型变异,随着野生稻产生环境适应性变异,籼型基因频率在提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不同切应力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基因的表达谱,为进一步探索切应力影响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材料,通过Streamer系统建立6通道可调控切应力的流体动力学细胞模型,以层流切应力(15 dynes/cm~2)为对照,以低切应力(0.1 dynes/cm~2)为实验组,分别加载细胞18 h。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建立文库,以二代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中进行扩增和测序。结果: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有19986个基因比对上,新转录本分析显示各组新转录本数约占总转录本数的50%。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显示,较对照组,低切应力组表达上调基因983个,表达下调基因701个。GO分析显示,有18499个基因得到了归类注释,绝大多数基因富集到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显示,富集Top20的信号通路与细胞周期、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细胞应激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相关。结论:低切应力作用不仅仅激活内皮细胞中细胞的增殖相关基因,同时也涉及到DNA损伤修复和凋亡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