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6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31.
王志鸿  李鲁  周乃康  邵壮  解华杰  杨帆 《生物磁学》2011,(Z1):4672-4674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吉非替尼(Gefitinib)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晚期NSCLC(III、IV期)患者用RFA联合Gefitinib治疗,与23例单独使用RFA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之间有效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根据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价,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65.4%,高于单纯RFA治疗组的34.8%,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接受RFA和Gefitinib联合治疗组中有71.3%的病人生活质量良好,而接受单纯RFA治疗组中只有47%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疼痛、发热、腹泻等,只需对症处理。结论:RFA联合Gefitinib综合治疗NSCLC方案优于单纯采用RFA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2.
邵扬  陈晨  刘辉  张广耘  袁晓 《生物磁学》2011,(3):465-467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小鼠抗体激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经卵核蛋白免疫过的小鼠随机分A、B两组,分别灌服地黄饮子和葡萄糖,1次/d,每次0.5mL只,连续7d后,加强免疫,再经7d,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生成水平。结果:与葡萄糖组比较,地黄饮子组小鼠抗体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有可能促进小鼠抗体激发水平和免疫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3.
倪晓威  韦亚红  杨洵  蔡雅贤  邵兵 《生物磁学》2011,(8):1567-1568,1575
目的:对手术疗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小儿患者采取系统的整体健康宣教,使得患儿疗程缩短,治愈率高,复发率降至最低,功能康复效果良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疗法切除部分狭窄腱鞘,围手术期实施系统的全面的功能康复训练及宣教。结果:54例患儿完全治愈,随访3~2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愈后功能良好。结论:细致、周密的做好围手术期对家长及患儿的双重健康宣教工作,使得护患关系融洽,患者自护能力大大加强,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4.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假瘤蕨属2系、5亚系的24种植物的叶表皮。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曲状。下生气孔,气孔类型有极细胞型、共环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和不规则型,常伴生出现。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浅波状、少平滑;一些种的保卫细胞两端有“T”型加厚;角质膜波状有条纹,有时附有颗粒。叶表皮的一些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如气孔器类型和垂周壁类型特征不能用来界定假瘤蕨属的系和亚系。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BT)与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关系。方法:40例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3、5天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浆D-乳酸,全血细菌DNA检测.全血DNA提取后进行PCR扩增,采用靶基因为大肠杆菌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基因和16SrRNA基因。观察患者术后10天以监测SIRS情况。结果:术前PCR检测全血细菌DNA均为阴性,术后共有13例阳性。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PCR阳性率为85.7%(12/14),无SIRS组为3.8%(1/26()P<0.01)。PCR阳性组SIRS发生率为93.2%(12/13),阴性组为7.4%(2/27)(P<0.01).PCR阳性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浓度较PCR阴性者明显升高(P<0.01),有SIRS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浓度较无SIRS患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BT关系密切,术后SIRS和与BT密切相关。PCR技术对术后SIRS有较好的早期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小鼠抗体激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经卵核蛋白免疫过的小鼠随机分A、B两组,分别灌服地黄饮子和葡萄糖,1次/d,每次0.5mL只,连续7d后,加强免疫,再经7d,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生成水平。结果:与葡萄糖组比较,地黄饮子组小鼠抗体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有可能促进小鼠抗体激发水平和免疫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烟龄≥15年,日吸烟量≥15支的无症状男性吸烟者的肺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择男性无症状吸烟者190人及非吸烟者180人,进行肺功能测定,并比较两组人群的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比较,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Tiffeneau 1秒率(FEV1/VC)结果改变不明显,而Gaensler 1秒率(FEV1/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VV)、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呼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量(FEF25%~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结果均有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无症状吸烟人群肺功能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有些吸烟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已经出现了小气道及肺弥散功能的损伤,提醒吸烟者应早期戒烟,关爱自身健康,净化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8.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参数,为临床提供更加规范性的治疗,进一步提高电针疗效。方法:将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73例单膝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疏波组、密波组两组,均针刺患侧膝眼穴,疏波组接2Hz连续波治疗,密波组接40Hz连续波治疗,采用WOMAC评分对两组治疗后疼痛、僵硬、躯体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判断1个疗程及3个疗程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完成第一疗程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P均<0.01,说明两组在疼痛疗效上存在差异。而两组僵硬和躯体功能评分的比较,P>0.05,显示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第3疗程后,两组WOMAC总分比较,P均<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第3疗程症状积分低于第1疗程,说明第3疗程后症状改善优于第1疗程。结论:电针疏波组在改善疼痛上优于密波组;第3疗程后,总体症状改善情况优于第1疗程。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构建炭疽受体CMG2和人IgG1 Fc片段融合基因载体,转染CHO细胞并通过毒素中和试验检测CMG2-Fc拮抗炭疽毒素(PA+LF)的能力。方法:将含有CMG2胞外区1-217AA片度基因和人IgG1的Fc片段基因共同连接入pcDNA3.1载体转染CHO细胞并筛选高表达CMG2-Fc的CHO细胞系,通过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保护试验检测CMG2-Fc拮抗炭疽毒素的能力。结果:获得了表达CMG2-Fc的细胞株,毒素中和实验显示该蛋白可以有效抑制炭疽毒素引起的细胞损伤。结论:CMG2-Fc能够保护小鼠巨噬细胞免受炭疽毒素攻击,提示其可以作为抗毒素治疗炭疽感染。  相似文献   
140.
完整基因结构的预测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课题,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剪接位点和各种可变剪接事件的精确识别.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识别剪接位点和可变剪接事件是近几年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策略和方法.本工作基于黑腹果蝇睾丸RNA-seq数据,使用TopHat软件成功识别出39718个果蝇剪接位点,其中有10584个新剪接位点.同时,基于剪接位点的不同组合,针对各类型可变剪接特征开发出计算识别算法,成功识别了8477个可变剪接事件(其中新识别的可变剪接事件3922个),包括可变供体位点、可变受体位点、内含子保留和外显子缺失4种类型.RT-PCR实验验证了2个果蝇基因上新识别的可变剪接事件,发现了全新的剪接异构体.进一步表明,RNA-seq数据可有效应用于识别剪接位点和可变剪接事件,为深入揭示剪接机制及可变剪接生物学功能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