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干旱胁迫对红花玉兰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以1年生红花玉兰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T1)、中度干旱胁迫(T2)和重度干旱胁迫(T3)4个水分处理水平,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红花玉兰幼苗生长过程中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红花玉兰幼苗株高、地径和生物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在T1处理略有升高,在T2和T3处理明显降低.(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红花玉兰幼苗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先升后降再升,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保护酶SOD、POD、CAT和APX活性均呈先增加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142.
不同补料控制方式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 L发酵罐下,对利用顶头孢霉菌(Cephalosporins acremonium)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CPC)过程的最优底物流加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式硫铵豆油耦联型的硫铵流加策略。该控制策略可将发酵液中的氨态氮浓度控制在3 6 g/L之间,同时满足了发酵前期细胞生长与CPC合成对氮源和硫源的需求,促进了顶头孢霉菌菌丝分化,为发酵后期的CPC高效生产奠定了前期基础。比较了CPC合成期内间歇、匀速和DO-Stat自动流加3种不同豆油流加方式的发酵性能。研究发现,耦联使用硫铵/后程通富氧空气DO-Stat法进行硫铵和豆油的同时补料和CPC发酵,可将碳源浓度与溶解氧浓度DO同时控制于适中水平,使CPC合成以高浓度和低副产物积累的方式进行,最终CPC浓度和得率分别达到35.77 g/L和13.3%。主代谢副产物脱乙酰氧头孢菌素C(DAOC)的积累量和DAOC/CPC分别仅有0.178 g/L和0.5%。  相似文献   
143.
Cu2+ is an essential metal ion tha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a number of ion channels and receptors in addition to acting as a cofactor in a variety of enzymes. Here, we showed that human melastatin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2 (hTRPM2) channel is sensitive to inhibition by extracellular Cu2+. Cu2+ at concentrations as low as 3 µM inhibited the hTRPM2 channel completely and irreversibly upon washing or using Cu2+ chelators, suggesting channel inactivation. The Cu2+-induced inactivation was similar when the channels conducted inward or outward currents, indicating the permeating ions had little effect on Cu2+-induced inactivation. Furthermore, Cu2+ had no effect on singe channel conductance. Alanine substitution by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of His995 in the pore-forming region strongly attenuated Cu2+-induced channel inactivation, and mutation of several other pore residues to alanine altered the kinetics of channel inactivation by Cu2+. In addition, while introduction of the P1018L mutation is known to result in channel inactivation, exposure to Cu2+ accelerated the inactivation of this mutant channel. In contrast with the hTRPM2, the mouse TRPM2 (mTRPM2) channel, which contains glutamine at the position equivalent to His995, was insensitive to Cu2+. Replacement of His995 with glutamine in the hTRPM2 conferred loss of Cu2+-induced channel inactivation.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u2+ inactivates the hTRPM2 channel by interacting with the outer pore region. 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amino acid residue difference in this region gives rise to species-dependent effect by Cu2+ on the human and mouse TRPM2 channels.  相似文献   
144.
以8个导入了空心莲子草DNA的水稻导入系和2个对照品种(原受体6527和巴西陆稻)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其剑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电导率、脯氨酸、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导入系H8的产量、综合评价值和耐旱指数明显大于对照,其耐旱性强.主成分分析和最优回归方程分析均表明丙二醛、脯氨酸、叶绿素和电导率等对水稻耐旱性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水稻耐旱性生理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通过比较合并与未合并浅部真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对常用变应原的敏感性,综合从皮肤或指(趾)甲中分离出的菌种情况,评估浅部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 受试者包括353例慢性荨麻疹、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患者.通过真菌直接镜检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合并浅部真菌感染组(n =173);对照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无浅部真菌感染组(n=180).对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受试者进行9种真菌变应原和9种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实验组患者进一步进行真菌培养以鉴定菌种.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实验组须发癣菌、新月弯孢霉,特异青霉、烟曲霉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湿疹患者实验组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慢性湿疹、荨麻疹患者其他真菌变应原及粉尘螨、屋尘螨等非真菌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4例患者皮肤或指(趾)甲分离鉴定主要为红色毛癣菌(52.86%)、须癣毛癣菌(14.18%)、絮状表皮癣菌(5.22%)、白念珠菌(6.72%),实验组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率及皮肤分离皮肤癣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湿疹患者往往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在部分慢性荨麻疹、湿疹的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6.
本文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快速构建了转基因大豆GTS40-3-2、玉米NK603、油菜RT73和水稻TT51-1的4种品系作物的质粒标准分子.经快速PCR鉴定及测序分析验证后,将构建的阳性质粒标准分子应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构建,并建立其相应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同时对该体系的扩增效率、精确度、灵敏度等指标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中,目标序列的扩增效率均在97.434%~101.479%正常范围内(R2≥0.995),定量极限为20 copies,表明我们已成功构建了这4种转基因作物的品系质粒标准分子,并能有效应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7.
通过SSR标记检测了以空心莲子草DNA溶液浸胚处理获得的10个农艺性状稳定遗传的水稻变异系,结果表明,10个水稻变异系均整合了供体空心莲子草DNA的部分片段。在此基础上,以8个水稻变异系及2个对照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并以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变异系的耐旱性。结果表明,以综合评价指标与耐旱指数相结合的复合评价体系,可增强水稻耐旱评价的可靠性。导入系H8最耐旱,H6和H7较耐旱,均优于巴西陆稻。本研究结果对水稻的耐旱性评价与耐旱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8.
报道1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面癣.患者为5岁男童,外伤后致右侧面颊部红斑、丘疹、脓疱20余日于我科就诊.真菌镜检显示菌丝阳性;真菌培养生长石膏样小孢子菌.皮损外用酮康唑乳膏两周后复诊,痊愈.随诊观察1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49.
报道1例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患者,女,27岁,因前额、颈部多发环状红斑2周就诊。经真菌培养确诊为犬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体癣。予特比萘芬、灰黄霉素搽剂(商品名“止霉舒搽剂”)外用1周后痊愈。  相似文献   
15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去势(卵巢切除)大鼠腰椎骨密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取48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去势组(OVX组)、对照组(Sham组)及4个阿司匹林治疗组(Aspirin组),每组8只。OVX组及Aspirin组采用卵巢切除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去势后1周,阿司匹林治疗组剂量分别为2.25、4.46、8.92及26.75 mg/kg(A1、A2、A3及A4组),每天灌胃一次,OVX组及Sham组予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3个月后处死,剖取腰椎椎体,以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DXA)和Micro-CT进行测量分析。结果:DXA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各剂量组BMD值较OVX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Micro-CT分析表明:与OVX组比较,阿司匹林各剂量组BV/TV、Tb.Th、Tb.N、BMD均显著性提高(P<0.01),BS/BV、Tb.Sp显著性降低(P<0.01),阿司匹林各剂量组BV/TV、BS/BV、Tb.Th、Tb.N、Tb.Sp、BMD与Sham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以改善去势大鼠骨小梁结构,增加骨质密度,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包括抑制骨吸收和刺激骨形成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