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2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穗醛栗叶片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试验以小浆果类果树穗醋栗(黑、红、白)的叶片为试材,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三种穗醋栗叶(鲜样、干样)中总黄酮的含量及不同提取次数下总黄酮的浸提率,确定了最佳提取次数。结果表明:白穗醋栗叶片中总黄酮含量最高,鲜样785.10mg/100g,干样189.01mg/100g;红穗醋栗叶片次之,鲜样393.22mg/100g,干样1597.73mg/100g;黑穗醋栗叶片中总黄酮含量相对较少,鲜样151.59mg/100g,干样265.03mg/100g。三种穗醋栗叶片浸提三次,总黄酮的浸提率可达到97%以上。此外,利用定性试验(颜色反应)并和标准品芦丁的试验做比较,初步确定三种穗醋栗叶片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黄酮和黄酮醇两类。  相似文献   
72.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结合遥感技术手段开展珠海市三灶区城市水土流失重点调查。三灶区水土流失类型以人为侵蚀为主,主要是由开发平台建设、取土采石和修筑公路造成,侵蚀类型复杂多样,多沿交通道路两侧以及城市建成区周遍地带分布,侵蚀模数相差很大,最大侵蚀模数和最小侵蚀模数之间相差3个数量级,充分反映了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73.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结合遥感技术手段开展珠海市三灶区城市水土流失重点调查。三灶区水土流失类型以人为侵蚀为主 ,主要是由于开发平台建设、取土采石和修筑公路造成 ,侵蚀类型复杂多样 ,多沿交通道路两侧以及城市建成区周遍地带分布 ,侵蚀模数相差很大 ,最大侵蚀模数和最小侵蚀模数之间相差 3个数量级 ,充分反映了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74.
Pax3 has numerous integral functions in embryonic tissue morphogenesis and knowledge of its complex function in cells of adult tissue continues to unfold. Across a variety of adult tissue lineages, the role of Pax3 is principally linked to maintenance of the tissue’s resident stem/progenitor cell population. In adult peripheral nerves, Pax3 is reported to be expressed in nonmyelinating Schwann cell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urpose of this expression. Based on the evidence of the role of Pax3 in other adult tissue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it was hypothesised that the cells in adult peripheral nerve that express Pax3 may be peripheral glioblasts. Here,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visualisation of Pax3 expressant cells in normal 60 day old mouse peripheral nerve that allowed morphological and phenotypic distinctions to be made between Pax3 expressing cells and other nonmyelinating Schwann cells. The distinctions described provide compelling support for a resident glioblast population in adult mouse peripheral nerve.  相似文献   
75.
植物的生活史由其有性生殖构件和营养体构件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克隆整合作为克隆植物的重要特征,其与有性生殖特征的相互作用关系却所知很少。该研究通过同质园种植实验,分析了空心莲子草的分株表型、生理、性别等与克隆整合的关系。结果表明:(1)克隆整合以及分株间是否连接对空心莲子草的表型特征、气体交换等生理性状和性别特征均有显著影响。(2)克隆整合显著缩小了雌雄同花和雄蕊心皮化两种性别植株间表型特征的差距,后代的性别特征与营养体表型特征显著相关。(3)在贫瘠的沙土基质中克隆整合明显增加了空心莲子草的营养体生长特征和气体交换等光合生理指标,但这种增加在富含有机质的塘泥基质中不明显。(4)居于不同土壤基质分株间的联系会减少分株表型特征和气体交换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并保持母体性别特征不受环境的影响,但单独居于沙土或塘泥单一土壤基质的分株性别特征却因受到环境影响而改变。因此,克隆整合有利于空心莲子草性别特征的稳定。  相似文献   
76.
77.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生态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2013—2014年间的生态调查结果,评价了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的生态现状。无人机航拍结果显示,江苏海门蛎岈山分布有750个潮间带区牡蛎礁斑块,总面积约为201519.37 m2;与2003年相比,海门蛎岈山牡蛎礁面积约下降了38.8%。活体牡蛎的平均盖度约为66%,2013年5和9月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199±363)个/m2和(2894±330)个/m2。2013年5月海门蛎岈山熊本牡蛎种群的平均肥满度(CI)和性腺指数(GI)分别为(9.76±0.95)%和(1013±82)mg/g,均显著低于浙江象山港养殖的熊本牡蛎种群(P0.05)。海门蛎岈山熊本牡蛎的单倍体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19和0.00028,均高于长江口野生种群和浙江象山港养殖种群。海门蛎岈山熊本牡蛎种群受到尼氏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nelson)的轻度浸染,其感染率(17.2%)低于浙江象山港养殖群体(47.3%)。泥沙沉积和人类捕捞是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面临的主要胁迫因子,今后牡蛎礁恢复的重点是增加附着底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78.
陕西省退耕还林植被覆盖度与湿润指数的变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MODIS-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通过GIS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退耕还林后(2000—2012年)植被覆盖度与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两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和湿润指数都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并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2000—2012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陕北地区增加最为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然而部分城市周边地区植被有退化的迹象。2000—2012年湿润指数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有上升的趋势,陕南地区增加显著。空间分布上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湿润指数呈指数变化趋势,相关性与植被覆盖度面积取值范围有关,范围取值越大相关系数越高。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受到气候和人为因素影响,陕南地区植被覆盖度与湿润指数的相关性较显著,而受到人为影响比较明显的陕北、关中地区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9.
为小麦旗叶早衰性状的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奠定基础,该试验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宁春4号’和‘宁春27号’杂交得到的128个F10代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307对多态性SSR标记对小麦旗叶早衰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并通过构建整合图谱的方法进行了标记加密。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个控制旗叶早衰性状的加性QTL,位于2A染色体长臂的gwm526和gwm382标记区间内,可解释49.88%的表型变异。经遗传图谱整合后发现,gwm526和gwm382标记之间存在124个SNP标记。  相似文献   
80.
以中晚熟水稻品种"吉粳811"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和2014年在延吉市进行分期播种/移栽试验,分析了吉林省东部地区一季粳稻生长速度和产量对移栽期及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确定该品种在研究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以减免低温冷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移栽期的推迟提升了生长季平均气温,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有效生育期缩短,主要生长季内平均气温每升高1℃,水稻生长速率提升19%,生育期缩短5 d左右;吉林省东部地区水稻的适宜移栽温度为日均气温13.0℃,移栽过早或偏晚均导致减产;中晚熟品种水稻在4月18日前后播种、5月26日前后移栽可保证在霜前成熟,且产量高;中晚熟品种水稻移栽至成熟适宜活动积温为2280℃·d左右,活动积温每减少100℃·d,水稻产量下降1095 kg·hm~(-2)(约减产13%);积温不足导致水稻冷害发生,因而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