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08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薛小莉  覃重军 《生命科学》2013,(10):978-982
大肠杆菌是基础研究最透彻、应用广泛的微生物,构建含减小甚至是最小基因组的大肠杆菌将为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想的底盘生物。介绍了大肠杆菌最小基因组的生长与繁殖必需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鉴定,基因组敲除技术,以及删减基因组的大肠杆菌菌株的构建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3.
镁、锰、活性炭和石灰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镉污染土壤上施用石灰、硫酸镁、硫酸锰和活性炭不同用量以及交互作用对小麦生长和吸收重金属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施用适量的硫酸镁、硫酸锰或与石灰配合能明显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单施石灰或与活性炭配合施用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与对照(CK)相比,所有处理秸秆产量均下降.施用硫酸镁能显著降低小麦籽粒和秸秆中Cd浓度,且随用量的增加两增大.低量硫酸锰能有效降低小麦籽粒和秸秆中Cd浓度,高量反而增加小麦对Cd的吸收.石灰、活性炭单独施用或配合施用都能明显减少小麦对Cd的吸收,但籽/杆中Cd比却随石灰用量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叶面喷施硫酸镁对降低小麦吸收镉的效果与土施相当,但叶面喷施硫酸锰却比土施硫酸锰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中的镉浓度与吸收量.硫酸镁与硫酸锰,或石灰、硫酸镁和硫酸锰3种物质配合施用,对小麦籽粒镉浓度和吸收量的降低表现出明显的正交互作用,对抑制小麦体内镉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94.
为探讨天门冬多糖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本实验建立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小鼠模型。通过称重计算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MTT法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2和IL-4水平,测定天门冬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天门冬多糖能够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在ConA或者LPS刺激下提高T、B淋巴细胞增殖率,提高血清中IL-2和IL-4水平。天门冬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毛茛属刺果毛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 Linn.全草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鉴定为:小毛茛内酯(1)、阿魏酸(2)、对羟基香豆酸(3)、原儿茶酸(4)、咖啡酰基(5)、丹参素(6)、丹参素甲酯(7)、山萘酚-3-O-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9)、山萘酚-3-O-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2)、山萘酚-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3)、槲皮素-3-O-(2’’’-E-阿魏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4)、山萘酚-3-O-(2’’’-E-对羟基香豆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5)、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6-C-β-D-葡萄糖苷(16)、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葡萄糖苷(17)。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刺果毛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6.
玉米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及其近等基因恢复系是研究核 质互作机制的重要遗传资源和理想模式体系.目前认为,CMS-S花粉败育是由其线粒体内细胞质不育基因orf355-orf77表达的毒性蛋白引起,而核育性恢复基因Rf3可通过引发orf355-orf77转录本的降解而解除其毒性作用,使花粉育性得以恢复.本研究采用Northern杂交和3′-RACE技术确定了orf355-orf77转录本的剪切位点,并发现在育性恢复的花粉中,orf355-orf77转录本被剪切成小片段之后聚合了poly(A)序列,推测这一过程加速了mRNA分子的降解,是育性恢复的关键环节.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orf355-orf77转录本6个剪切位点的侧翼序列,发现在剪切位点下游10个碱基的位置均含有5′-CCACA-3′序列,推测该序列受到特定功能蛋白的识别,然后募集核酸内切酶对其进行剪切.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玉米CMS S育性恢复机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合适的考评模式是打造"金课",圆满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校积极探索适合"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促进实验课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研究对象为采用终结性考评模式的20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和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模式的2017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对学生的病原生物学实验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和课程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考试平均分由82.0±9.05分提高到87.7±9.35分,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学生对考评模式的满意度由86.9%提高到98.0%,充分说明综合性考评模式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背景】16S rRNA基因测序是当前研究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分布的重要手段。【目的】揭示16S rRNA基因高变区V4 (515-806)和V3-V4 (338-806)及测序深度(1-2万条和10万条)对油藏微生物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的影响。【方法】所用油水样细菌16SrRNA基因拷贝数为(6.51±0.56)×108/L,16SrRNA基因V4区测序使用IlluminaMiSeqPE250测序平台,V3-V4区测序使用MiSeqPE300测序平台。【结果】测序深度达到1-2万条时,V4和V3-V4区测序文库覆盖率均达到99.6%以上,且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V4区测序深度为1-2万和10万时,菌群α多样性指数受测序深度影响不显著;与V4区测序相比,同样测序深度(1-2万)下,V3-V4区测序获得的菌群α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V4测序1-2万与10万获得的菌群中几乎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微生物类群;同样测序深度(1-2万)下,V4与V3-V4测序相比,优势微生物类群Epsilonproteobacteria(51.37%:64.23%)和Deltaproteobacteria (17.96%:11.40%)相对丰度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测序深度达到一定水平,增加测序深度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菌群α多样性指数,对菌群β多样性分析的影响十分有限;同一测序深度下,V4区与V3-V4区测序获得的细菌菌群α多样性指数明显不同,部分优势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鉴于测序读长的提升和测序成本降低,与V4区测序相比,V3-V4区测序在更低的测序深度下文库覆盖率更高,可提供更多用于反映物种亲缘关系的16S rRNA碱基信息,本文认为V3-V4区测序可作为当下菌群分析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999.
“同伴教学法”在“微生物学实验”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霞  曹阳  陈峰  张萍  秦敏君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5):1621-1625
1984年,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在物理学教学实践中创立了"同伴教学法(peer-instruction,PI)",PI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互相学习,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1世纪,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生命科学的实验教学走向网络平台。在"微生物学实验"的混合式教学中,应用"同伴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实验结果分析和作业互评等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在教授给他人的状态,即两周后知识技能的保持率稳定在90%。对比"同伴教学法"班级和未实施"同伴教学法"班级,发现各种成绩的统计中,实施了"同伴教学法"的班级都显著提升。因此,在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同伴教学法"是值得深度研究和推广的高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区县域尺度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龙  秦富仓  姜丽娜  姚雪玲 《生态学报》2020,40(5):1572-1579
以赤峰市敖汉旗为研究对象,以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统计学与典范对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县域尺度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100 cm深度土壤全氮含量在0.43—0.68 g/kg范围变化,土壤全氮平均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水平分布均呈现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低值区集中呈片状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高值区呈岛状分散于研究区的南部区域。各层土壤全氮均属于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随机因素对全氮空间变异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其空间最大自相关距离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各环境因素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表现为海拔NDVI粘粒含量土壤容重坡度,土壤粘粒和NDVI与表层土壤的相关性更高,海拔对60 cm以下土壤全氮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