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6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39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茅为涛  潘涛  唐莉  万天霞  陈琳 《生物磁学》2013,(26):5071-5074
目的:调查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胃食管反流患者150例,利用自我行为管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所有150例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平均得分为37.12+4.95分,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治疗依从性较好而疾病知识认知方面较差;而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得知,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自我效能、工作学习压力及文化程度(偏回顾系数=0.301、-2.264、1.403)。结论:胃食管返流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较差,这与其文化程度较低、工作学习压力较大有关,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减轻工作学习压力,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  相似文献   
92.
潘太健  马瑞  曹春来  黄亮  赵腾  肖拥军 《生物磁学》2013,(24):4634-4637
摘要目的:建立一条新的毕赤酵母表达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Bantigen,HBsAg)柱层析纯化方法,保持HBsAg结构完整性和提高免疫原性。方法:毕赤酵母发酵料液经过菌体破碎、聚乙二醇沉淀、疏水层析、超滤和凝胶分子筛精纯,收集HBsAg合格样品液适当稀释后加入铝佐荆吸附,制成乙肝疫苗半成品免疫BALB/c小鼠。结果:纯化产物经SDS-PAGE银染鉴定得单一条带,分子量在23kD左右,凝胶成像软件分析纯度超过95%;该纯化方法得到的HBsAg颗粒电镜观察得平均直径为22nm病毒样颗粒,结构较均一完整;自制疫苗免疫小鼠后,其血清抗体水平高于葛兰素史克生产的Engerix—B(安在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该方法纯化的HBsAg结构完整性良好,疫苗免疫效果优于酵母表达的Engerix—B,纯化路径简单高效,易于放大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构建一种简便易行的新生隐球菌生物膜感染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大鼠皮下置管法构建新生隐球菌生物膜感染动物模型,并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新生隐球菌体内形成生物膜的结构;采用MTT法对获得的体内生物膜结构进行活性的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了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大鼠感染模型;MTT法检测体内生物膜活性表明,随着体内培养时间的延长,生物膜活性增强,与直接镜检和电镜观察结果一致.结论 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大鼠模型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对于研究新生隐球菌生物膜体内活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2010年12月和2011年4月,分别在广西西北部百色市右江区和靖西县古龙山自然保护区拍摄和观察到黑冠黄鹎(Pycnonotus flaviventris)的johnsoni亚种.其喉部为红色,与中国其他记录亚种区别明显,属中国鸟类亚种的新记录.该文亦初步讨论了该亚种的分类和分布.  相似文献   
95.
中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鱼类资源的持续衰退以及保护水产学的兴起,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由传统渔业增殖发展成为特有珍稀鱼类种群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涉及水系多、规模大且种类丰富,取得了显著效果并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经验。为深入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基础研究,规范技术并提升生态效益,该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基础理论、塘养种群管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人工增殖放流的理论背景,并结合我国"四大家鱼"、中华鲟、胭脂鱼、滇池金线鲃及其他珍稀濒危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讨论了野外监测和效果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提出放流种群遗传局限性、数量和规格权衡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权衡等问题,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人工放流实践提供系统资料。  相似文献   
96.
吴捷  潘卉  杨淑贞  牛晓玲 《昆虫学报》2013,56(2):173-185
不合理的森林管理是导致腐木甲虫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亚热带地区, 多样性较高的天然林已被大面积的人工种植林取代, 然而, 这些人工林对腐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还研究甚少。本研究对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人工幼龄林(30~40年)、 人工老熟林(80~100年)和半天然混合林(>200年)中柳杉枯立木上的腐木甲虫群落及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半天然混合林腐木甲虫个体数量(97.4±66.7)显著高于幼龄林(39.9±16.3)和老熟林(21.9±5.9), 但半天然林混合林(27.9±11.2)与幼龄林(24.1±3.7)腐木甲虫物种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 而幼龄林的腐木甲虫物种数和个体数量则显著高于老熟林(P<0.05)。腐木甲虫物种数和个体数量与样地粗死木残体体积相关性显著(P<0.05)。典范对应分析和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表明腐木甲虫群落特征在不同林型间差异显著(P<0.001)。柳杉枯立木直径、 粗死木残体的直径和数量以及林冠盖度均对腐木甲虫物种组成具有显著影响(P<0.05)。腐木甲虫营养级组成分析也表明, 半天然混合林菌食性甲虫数量显著高于种植林(P<0.001)。结果提示, 提高种植林粗死木残体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增加腐木甲虫的物种丰富度, 但种植林腐木甲虫多样性可能在随后的演替阶段有所下降, 而且种植林与天然林在腐木甲虫群落组成上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7.
放线菌可以产生结构多样的天然产物, 其中包括很多重要的抗菌和抗肿瘤药物。糖基化修饰在天然产物中广泛存在, 糖基侧链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放线菌来源天然产物糖基化改造的研究进展。糖基侧链改造的方法主要分为体内基因工程和体外酶学法。运用这两种方法已经成功对多种天然产物进行了糖基侧链改造, 获得了大量带有新糖基修饰的天然产物, 其中有些生物活性得以提高。天然产物糖基侧链改造为新药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影响HIV-1假病毒包装的主要因素,建立该假病毒包装的优化条件.[方法]用单因素分析对比的方法,比较了对病毒包装效果有重要影响的转染试剂、转染试剂与质粒的数量、培养基血清类型、细胞周期阶段对于病毒包装效果的影响.[结果]对45批150盘病毒包装结果分析显示,使用PEI转染试剂成本低,转染效果好,其N/P在8-40均可以产生高活性的包装病毒;用进口血清包装时,相对于国产血清结果重复性高;细胞周期处于S及G2/M期时转染质粒相对于S以及G0/G1期有较高的病毒活性.[结论]用PEI为转染试剂可以包装出高活性的病毒,包装获取高活性病毒可以通过质粒与PEI梯度比例以及血清类型构成多个组合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99.
在菹草衰亡阶段对5个静水水体中菹草叶片表面附着物进行野外调查,并将其与水体营养盐浓度、沉水植物衰亡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附着物共调查Chl.a含量、干重、有机质含量和藻类数量4个指标,沉水植物衰亡程度用单位面积叶片Chl.a含量表示,水体营养盐含量测量了TP、TN和N/P 3个指标。结果显示:附着物生物量与水体营养盐状况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各个点的附着物生物量与菹草衰亡状况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相关性趋势与水体污染程度有关。在污染程度较高的水体中附着物生物量与菹草衰亡程度呈正相关,在污染程度较低的水体中附着物生物量与菹草衰亡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为富营养化湖泊中营养盐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附着物生物量的增加,但附着物只在污染程度较高的水体中促进植物衰亡。  相似文献   
100.
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叶特性海拔梯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兴良  何飞  樊华  潘红丽  李迈和  刘世荣 《生态学报》2013,33(21):7148-7156
川滇高山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亚高山硬叶栎林类型,广泛分布在横断山地区。为了阐明植物群落植物叶型组成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阳坡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叶型特征随海拔梯度(15海拔梯度,海拔2200~3600 m)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各个梯度川滇高山栎群落维管束植物的叶级以小型叶为主,占总种数的平均百分率为36.09%;细型叶和中型叶的维管束植物比例相当,分别为25.64%,25.22%;大型叶和巨型叶维管束植物分别占6.82%~9.94%和0.00%~0.71%;微型叶植物比例在1.28~5.59%;小型叶维管束植物的比例随海拔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低值出现在海拔3000 m左右。各个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内维管束植物的叶型以单叶为主,平均占总种数的75.89%,其余为复叶植物,占总种数的24.11%;维管束单叶型植物物种比例随海拔升高变幅较小,在73.84%~78.78%之间,但在海拔2500 m有一个最低值,其比例为73.85%;复叶维管束植物在各海拔梯度群落物种数比例在21.21%~26.15%之间。各海拔川滇高山栎林内维管束植物的叶质以纸叶型为主,平均占总种数的46.03%,其次为薄叶植物(29.17%),革质(22.00%)和厚革质植物(2.79%)。川滇高山栎群落内纸质与厚革质维管束植物种类的比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革质与薄叶型维管束植物种类的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全缘维管束和非全缘维管束植物种类分别占总数的50.50%和49.50%;全缘类维管束植物随海拔升高呈正二项式分布,而非全缘维管束植物则呈相反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