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鱼类脂肪与脂肪酸的转运及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鱼油资源短缺, 植物油在水产饲料中广泛使用。然而, 随之而来的鱼体脂肪异常沉积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严重危害养殖鱼类健康。脂肪的沉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主要包括脂肪的合成、转运和分解。到目前为止, 在鱼类中已经进行了大量关于植物油替代鱼油影响脂肪沉积的研究。但是,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脂肪的合成和分解, 有关脂肪转运的研究十分缺乏。脂肪转运不仅是影响组织脂肪沉积的重要因素, 而且在机体脂稳态和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综述了鱼类脂蛋白的种类和组成, 鱼类对脂肪和脂肪酸的转运, 营养因素对脂肪和脂肪酸转运的影响, 指出了脂类转运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且提出了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2.
中华虎凤蝶栖息地、生物学和保护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为1992~1996年期间中华虎凤蝶分布和生物学研究结果的总结。中华虎凤蝶现仅分布在我国中部秦岭山脉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栖息地多为次生林,可分为长江中下游低地类型和秦岭山脉高山类型。低地类型的寄主植物为杜衡,人为干扰严重;高山类型的寄主植物为细辛,人为干扰较轻。中华虎凤蝶幼期发生历期和存活受光照、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影响显著。其种群分布格局属典型的异质种群类型。栖息地丧失和退化及寄主植物的过度人为利用是其持续生存的主要致危因素。其种群现状满足IUCN红色名录等级新标准下列条款:VULNERABLE :A1a, c, d + 2c,应定为易危物种。文中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3.
张世炎  麦海  胡杰  李玉莲 《四川动物》2005,24(4):481-484
本文研究板齿鼠部分内脏器官的鲜重、相对重量(脏器指数)和含水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板齿鼠肝、心、脾、肾脏指数存在季节性变化,同时肝脏指数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脾脏指数与体重呈正相关,肝、肾脏指数与体重呈负相关;脏器水分含量只有肝和心脏存在季节性差异,但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说明季节因素对不同脏器指数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4.
濒危植物连香树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连香树的地理分布、繁殖技术,以及在医药、工业等方面的多种经济用途和对园林绿化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5.
以初始体重(4.20±0.02)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为实验对象,在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糖与脂肪比例(CHO∶L)对其生长、饲料利用、血糖水平和糖酵解酶活力的影响。饲料等氮(粗蛋白40%)等能(19 MJ/g),CHO∶L梯度为0.75—6.53。每种饲料随机投喂3桶鱼,每桶(50 L)放养40尾鱼。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HO∶L升高,瓦氏黄颡鱼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降低,当CHO∶L为3.55时,SGR达最大,显著高于CHO∶L为0.75和6.53时的值(P<0.05)。饲料效率(FE)和蛋白效率(PER)在CHO∶L为1.30—3.55区间内都没有显著差异,但当CHO∶L为0.75或6.53时,FE和PER的值都显著降低(P<0.05)。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在各处理组间无显差异(P>0.05)。随CHO∶L的增加,全鱼粗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且在CHO:L为3.55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CHO:L为0.75时的值(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随CHO∶L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血糖和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随CHO∶L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随CHO∶L的增加,瓦氏黄颡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活力先增加后降低,且在CHO∶L为3.55时活力最大,显著高于CHO∶L为0.75时的值(P<0.05)。肝脏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和磷酸果糖激酶(PFK-1)活力在各处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用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CHO∶L的关系,得到饲料最适CHO∶L为4.06。  相似文献   
86.
评估三种新开发的微颗粒饲料(Diet 1,Diet 2和Diet 3)、一种混合饲料(Diet 4:Diet 3和冰冻桡足类混合投喂)和冰冻桡足类(Diet 5)对25–60日龄大黄鱼稚鱼的饲喂效果。Diet 1组大黄鱼稚鱼的特定生长率(SGR,7.97%/d)和成活率(40.0%)最高,而Diet 5组稚鱼的SGR(4.15%/d)和成活率(20.4%)最低。Diet 4组稚鱼的成活率与Diet 1组差异不显著,但其SGR低于后者。从稚鱼的SGR和成活率看,三种微颗粒饲料中,Diet 1要优于Diet 2和Diet 3。各处理组中每桶稚鱼的生物量与SGR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各微颗粒饲料组稚鱼的体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低于Diet 4组,但高于Diet 5组。而微颗粒饲料组稚鱼的脂肪含量(10.6%–13.3%)均显著高于Diet 4组(7.6%)和Diet 5组(7.2%)。尽管冷冻桡足类中C20:4n–6(AA)的含量稍低于微颗粒饲料,但Diet 4和Diet 5组稚鱼的AA含量均显著高于微颗粒饲料组。Diet 4和Diet 5组稚鱼的C22:6n–3(DHA)分别高于其相应饲料中的含量。相反地,微颗粒饲料组稚鱼的C20:5n–3(EPA)低于微颗粒饲料中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Diet 4和Diet 5组稚鱼体内AA、DHA和EPA的沉积效率高于微颗粒饲料组。研究表明,大黄鱼稚鱼可用微颗粒饲料"断奶"。基于Diet 1优于Diet 2和Diet 3,可将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配方。此外,有必要对各处理组大黄鱼稚鱼消化酶和消化道的变化进行研究以综合评估微颗粒饲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比和探讨双极电凝和缝合止血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全麻后常规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并进行止血处理.研究组患者均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法,对照组患者均行缝合止血法.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激素水平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FSH、LH、INHB、E2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极电凝法和缝合止血法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均有影响,但双极电凝法的损伤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88.
通过介绍犬瘟热流行病学特点,结合犬瘟热病毒在灵长类动物的感染情况,对犬瘟热的危害及公共卫生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犬瘟热病毒存在大范围流行风险从而对进出口猴场形成新的威胁,并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疫病疫情预防控制和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89.
目的:获取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的人体信道衰减特性。方法:采用前期设计并验证的人体通信原理实验装置开展多名志愿者的人体实验。结果:对人体输入不同大小安全电流,产生的电位衰减近似相同;理疗电极较心电电极具有更小的信号衰减;发送电极面积越大信号衰减越小;接收电极的差异对信号检测效果影响较小;直径较粗的人体部位具有较小的信号衰减;信号衰减率随收发电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结论:人体是安全电流激励的线性响应系统;发送电极与人体的接触阻抗越小越利于信号传输;肌肉是体内电流传输的主要路径;输入电流产生的耦合电位在发送电极附近急速衰减,约20cm后以近似稳定的电位传遍全身。  相似文献   
90.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局部气候与环境的综合表现,它与土地利用格局密切相关,但是相应的机制研究还不充分。以深圳市为例,首先基于2018年LANDSAT 8遥感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提取土地利用与覆盖度信息,分析了城市土地覆盖对地表温度以及热量收支状况的影响。基于2003-2018的MODIS地表温度数据,进一步研究了深圳市城市热岛现象的时空变化,从地表能量的角度分析城市热岛变化背后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深圳市地表温度从西北到东南逐渐降低,城市不透水面温度显著高于植被覆盖区域,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不透水面和城市植被共同影响深圳市的地表温度与热量收支状况,不透水地表与感热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城市植被与潜热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长时间序列分析表明深圳的城市热岛现象在夏季较高而冬季较低,月均热岛强度为2.14℃;对于年际变化,深圳在2003-2018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归因分析显示感热通量的影响在深圳起主导作用,这一模式在全年和季节上都较为明显。结果表明深圳市经过高速扩张阶段,目前发展方向是提高建成区的利用效率,该现象强调了热传输在加强城市热岛效应过程中对近地面湍流的干扰作用。本研究可以为缓解热岛效应与景观格局优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