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东北地区的蝇科棘蝇属二新种,属于一新种团;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小爪棘蝇种团Phaonia minutiungula-group,新种团:雄额约为头宽1/4,上眶鬃1,口上片突出于额角;前中鬃缺如,后背中鬃4,翅前鬃发达,前胸基腹片裸,背侧片和后气门前肋具小毛,小盾全黑,前、后气门褐色;前足第1分跗节具少数长感觉毛,中胫无后腹鬃,后胫无端位后腹鬃;r-m和m-m横脉附近略具暗晕,平衡棒黄色;腹部具变色斑,各背板正中具宽的黑条。新种团主要近似游荡棘蝇种团Phaonia errans-group,但后者雄额较窄,上部的下眶鬃退化,无上眶鬃,小盾带黄色等不同。 小爪棘蝇,新种Phaonia minutiungula,雄复眼的纤毛稀而短,触角芒短纤毛状,颊高为眼高的3/7,前缘刺短小;前胫中位后鬃1-2,中胫前背鬃1,后股前腹鬃列完整且均发达;腹部背板正中黑条较宽,两侧变色斑不很明显。正模(?),吉林长白山冻原带,1989-07-15,张春田采。 黑龙山棘蝇,新种Phaonia heilongshanensis,雄复眼的纤毛长而密,触角芒短羽状,颊高为眼高的2/7;前缘刺约等于r-m横脉长的1.5倍;前胫无中位后鬃,中胫无前背鬃,后股基半部的前腹鬃列短小;腹部背板正中黑条较窄,约等于跗节宽,两侧变色斑明显。正模(?),黑龙江五大连池,1988-07-22,崔昌元采。  相似文献   
52.
杭州湾、钱塘江流域沿岸外环境的肉毒梭菌分布很广。调查22个点检出阳性21个点。外环境各种样品的总检出率为75.95%,上海地区的检出率最低(29.41%),其它地区间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绍兴市区生产的酱豆面制品肉毒梭菌的检出率为20%。检出的所有菌株几乎均为无毒株,其中2株弱毒株其毒力弱到无法定型。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被试大多数菌株的生化特性与A、B、F型的PL株相似,但有13株菌株的个别生化反应与试验菌株的总体不同。  相似文献   
53.
应用雏鸡乳杆菌防治鸡白痢及其增重追踪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982年至今,经38743只雏鸡自然发生鸡白痢病的防治实验应用雏鸡乳杆菌防治的有效率达96%;同时,治疗组的雏鸡比未用雏鸡乳杆菌的雏鸡多增重14%。经过追踪检查,使用雏鸡乳杆菌防治的雏鸡,它们对鸡沙门氏菌的反应为阴性;使用雏鸡乳杆菌防治过的雏鸡,其肠道中乳杆菌的均数值的对数为11.2±0.5;未用雏鸡乳杆菌处理的对照雏鸡,其肠道中乳杆菌的均数值对数为7.6±0.4(正常鸡肠道中乳杆菌的均数值对数为9.5±0.5[5])。  相似文献   
54.
腹内感染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外科腹内感染150例进行了需氧与厌氧的细菌学研究。结果表明腹内感染的病原菌都是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需氧菌以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而厌氧菌则以吉氏拟杆菌等脆弱群拟杆菌多见。感染多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尤其是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并对内源性细菌引起感染的致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对204例首次受血(1~2单位)的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随访,以观察输血后HBV的感染和发病。血源来自224例HBsAg阴性(RPHA法检测)的献血员,受血者于受血前及受血后6~7个月各采血1次,连同献血员献血前的血清,用同一批RIA试剂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发现用RPHA筛选的HBsAg阴性献血员,用RIA检测时,仍有2.2%(5/224)HBsAg阳性。70例HBV易感者中,受血后13例发生HBV感染,其中2例输入HBsAg阳性血液者发生急性肝炎(2.86%),1例为黄疸型乙型肝炎,另一例为NANB肝炎;11例发生HBV感染,其中8例为输入HBV-DNA阳性血液。以上结果表明,RPHA筛选献血员仍不能杜绝输血后肝炎,RIA筛选献血员后不能杜绝亚临床感染。部分HBV感染不能排除医院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6.
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10μg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在第一针免疫后9~48个月观察抗-HBs阳转率,发现免后12个月阳转率最高达94.23%;至48个月为81.62%。48个月后抗-HBs GMT仍有263.5mIU/ml,提示此期间不必加强免疫。抗-HBs滴度(mIU/ml)的动态规律是由高滴度(>1000mIU/ml)向低滴度推移。  相似文献   
57.
用15ml非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混合血清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583个核苷酸的非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的cDNA片段.该片段与美国报道的同片段HCV cDNA原型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0.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2%。与日本报道的同片段J1 HCV cDNA相比较,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2.6%和95.2%。用α-~(32)P同位素标记该片段,与HCV病人血清出现杂交反应。  相似文献   
58.
我国伊蚊—新亚属及—新种(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6月,在进行滇西类业区系调查中采获一批伊蚊,经鉴定,发现1新亚属,现将该亚属及1新种描述如下。华蚊亚属Sinoaedes,新亚属 亚属特征:雌蚊 中型,暗黑色,具银白鳞饰。触须暗色。喙暗色。前胸前背片平覆宽白鳞。中胸盾片平覆褐色窄鳞;小盾片三叶状,具宽鳞;后背片光裸。有气门后鬃;有1根中胸下后鬃。翅鳞暗色。各足除股节腹面具白色区外,一致暗色。腹节暗色。第  相似文献   
59.
我们在长白山采到囊螨科(Ascidae)2新种,它们分隶于滑绥螨属Leioseius Berlese,1918及手绥螨属Cheiroseius Berlese,1916,现记述如下。标本测量均以微米计。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1.长白滑绥螨Leioseius changbaiensis新种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介绍用脆弱类杆菌抗血清标记SpA(Bf—SpA)做协同凝集试验(CoA)调查123例正常分娩后妇女宫颈处的脆弱类杆菌,阳性率为22.7%,与常规厌氧培养法相比,SpA协同凝集试验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方法简便、快速的优点,适宜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