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5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222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目的】为了明确全球生物安全与植物保护领域内数据库建设进展和我国数据库的建设成效,对全球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与植物有害生物数据库进行分类介绍和比较评价研究。【方法】根据数据库收录物种的地理范围、类群及数据库特色功能,对数据库进行分类。对重要数据库的主要功能进行简要介绍,设立多指标评价体系将我国数据库与国际优质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我国数据库亟待提升的关键功能。【结果】数据库分类研究将其划分为全球型、区域型、国家型、地区型、特定生物类群型等类别。数据库比较评价研究说明我国现有的数据库在支撑我国外来入侵生物检测监测和进出境植物检疫执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世界一流数据库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体现在数据质量有待提升、对现有数据挖掘不足、科普功能较弱等方面。【结论】建议各部门以更大力度支持我国相关数据库的建设、长期维护、优化整合与国际推广工作。建议完善国内现有数据库的数据和功能,提高其实用性和易用性,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并为科学普及、公众参与和公众科学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2.
福寿螺原分布于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水生经济生物引入我国,后因食味不佳被弃于水生环境,因其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食性杂等特点,在我国多个区域迅速扩散入侵,已给农业生产、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文章对福寿螺入侵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系统总结,介绍了现有福寿螺防控技术手段,重点阐述环境友好型福寿螺防控技术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展望。目前,针对福寿螺防控实施的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措施,治理效果不一,植物源生物控制技术因具有更高效、更经济、对非靶细胞更安全等优点,成为防治福寿螺的研究热点。然而此类研究多数集中于简单的毒杀效果试验,较少涉及毒杀机理、生殖系统等。本文旨在为全面了解我国福寿螺入侵现状、防控研究进展提供理论指导,为进一步探究福寿螺防控技术提供对策与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3.
[目的]为明确不同幼虫密度和不同温度条件对水芹叶象甲Hypera sp.未成熟阶段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对不同幼虫饲养密度和不同温度条件饲养的水芹叶象甲未成熟阶段(卵、幼虫、预蛹和蛹)的存活和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结果]幼虫密度对水芹叶象甲幼虫、预蛹和蛹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均具有显著影响.水芹叶象甲幼虫、预蛹和蛹在50头/盒的密度条件下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密度条件,且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其它密度条件.此外,各密度条件下的雌蛹重均显著重于雄蛹重,但性比(♀/♂)不受密度条件的影响.温度条件对水芹叶象甲卵、幼虫、预蛹和蛹的存活和生长发育亦均具有显著影响.27℃条件下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1龄幼虫在30℃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而3龄幼虫在27℃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但温度条件对2龄幼虫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水芹叶象甲各龄期幼虫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结论]幼虫饲养密度和温度是影响水芹叶象甲种群变化的重要因子,这将为分析水芹叶象甲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以 及提高该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4.
虎纹捕鸟蛛毒素-Ⅳ(HWTX-Ⅳ)是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分离纯化到的一种新型多肽类神经毒素,能明显抑制表达于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的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通道.为了更好地研究该毒素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采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多肽化学合成法合成了用谷氨酸(Glu)替代HWTX-Ⅳ第28位苏氨酸残基的突变体T28D-HWTX-Ⅳ,线性多肽合成产物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后进行谷胱甘肽氧化复性.复性产物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技术鉴定分子质量,通过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技术测定其电压门控钠通道药理学活性.当第28位Thr残基被Glu取代后,突变体T28D-HWTX-Ⅳ对表达于大鼠DRG细胞膜上的TTX-S钠通道的IC50值约为362 nmol/L,对TTX-S钠通道的抑制活性比天然HWTX-Ⅳ(IC50值=30 nmol/L)下降了约12倍,显示第28位的Thr残基是HWTX-Ⅳ与TTX-S型钠通道相互作用的关键活性残基.目前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HWTX-Ⅳ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及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5.
Fbxl5为F-box基因家族的一员,目前研究发现其与心脏的发育有关。为了在斑马鱼模型中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有必要制备其多克隆抗体。通过桥式PCR扩增出亲水性和特异性均好的斑马鱼Fbxl5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转化至大肠杆菌Rosseta中。用IPTG诱导Fbxl5重组质粒得到His-Fbxl5的融合蛋白。这个融合蛋白用Ni-IDA凝胶柱亲和纯化,将纯化的His-Fbxl5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获得了Fbxl5原核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及高效价的特异性兔抗Fbxl5多克隆抗体。随后检测了Fbxl5在斑马鱼胚胎和成体组织中蛋白的表达,通过基因芯片分析在Fbxl5-MO和Std胚胎样品的mRNA含量差异.所得结果显示获得了较高效价和特异性好的斑马鱼Fbxl5多克隆抗体,为Fbxl5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6.
目的:通过DNA重组技术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0157:H7的EspA和EspB蛋白,并分析它们的免疫保护性。方法:采用PCR技术从EHEC0157:H7基因组中扩增espA和espB基因,连接至pET-22b(4-)载体上,转化至宿主细胞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用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免疫小鼠分析其免疫保护性。结果:重组espA和espB基因片段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相应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一致性均为100%;得到了纯度为95%以上的重组EspA和EspB蛋白,免疫小鼠所得到的抗体效价均为10^6。结论:重组EspA和EspB蛋白获得了可溶性表达,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为进一步制备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7.
功能性包涵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核系统表达外源重组蛋白的一个特点是表达蛋白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在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包涵体是错误折叠、无生物活性的蛋白,需要经过变复性的过程重新获得有生物活性、可溶的蛋白,因而变复性条件的摸索迄今仍然是该领域的难点。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包涵体并非都是无生物活性的,功能性包涵体(或者称为非传统意义包涵体) 概念的提出是该领域的一个重大研究进展。由于功能性包涵体本身具有生物活性,可在非变性条件下提取,目前已经在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生物催化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重点从功能性包涵体的定义、形成机理、提取条件等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原核细胞表达和工业生产重组蛋白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8.
149.
目的:了解巴中地区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的原因,为治疗提供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4月~2012年11月巴中地区1134例上消化道出血中132例反复发作的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这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的132例患者的年龄、生理特征、生活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生活压力等多种相关因素。结果:发现饮食不当、精神紧张、腹腔感染、腹腔内压增高、输液输血过速、过量等是造成病情反复发作的主要诱因。结论:通过消除疾病的诱发因素,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反复发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0.
目的:观察自制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联合超声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观察其形态,测定粒径大小、包封率、载药量及稳定性等性质;将人肝癌HepG2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多西紫杉醇组(DOC组)、多西紫杉醇联合超声组(DOC+US组)、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组(DLLM组)、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联合超声组(DLLM+US组),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核的改变。结果: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形态光滑圆整,无黏连;粒径分布范围为170~590 nm,平均粒径为350 nm;Zeta电位为-5.2 mV;微泡的包封率为80.0%,载药量为18.5%;4℃条件下保存14天性质稳定;DLLM+US组较其他各组对肿瘤细胞有更为明显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效应(P〈0.01)。结论:自制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粒径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好,此微泡联合超声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肿瘤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