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3篇
  免费   729篇
  国内免费   302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4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南京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2,自引:5,他引:77  
研究了南京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来源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土壤中,Fe、Ni、Co、V污染不明显,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Mn、Cr、Cu、Zn、Pb污染,其中:Pb污染非常严重;重金属在土壤剖面分布没有规律性;Fe、Ni、Co、V元素主要来源于原土壤物质,Cu、Zn、Pb、Cr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Mn可能在不同的土壤中来源不同;Fe、Cr、Ni、Co、V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u、Zn、Pb、Cr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Fe、Co、V、Ni含量与粘粒含量、CEC呈极显著正相关;Cu、Zn、Pb含量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Cu、Zn、Pb、Cr含量与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b含量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2.
松果菊苷抗衰老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中国传统药物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和体内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机理。运用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retic resonance,EPR)自旋捕捉方法研究ECH对体外产生的羟自由基(^ 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脂自由基(L^ )的清除能力;并以D-半乳糖衰老小鼠为实验模型,采用低温EPR技术直接检测小鼠心、肝、肾、脑组织活性氧物种(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生化方法检测小鼠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脑组织单胺氧化酶(monoaminoxidase,MAO)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vde,MDA)含量;EPR自旋捕捉方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mxide dismutase,SOD)活力;跳台法检测小鼠记忆力。结果表明ECH能较好抑制体外^ OH,O2^-和L^ 自由基,同时能够提高GSH-Px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因此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引起的活性氧自由基损伤具有一定修复作用。由于抑制了MAO活性而提高小鼠的记忆力。由此可以认为ECH抗脂质过氧化及改善衰老的作用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3.
从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Bostwana C亚型全基因的质粒pJM4-HIV中克隆了nef基因,并利用非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构建表达Nef蛋白的重组病毒NTVJ1175nef,经PCR和Southern blot鉴定,nef基因正确整合到痘苗病毒基因组的J片段上;感染人源细胞后,经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表明,重组病毒能很好地表达Nef蛋白,并定位于细胞质中.NTVJ1175nef免疫BALB/c小鼠后,经Pep-IFN-'γ-Assay法检测,可诱导产生针对表位肽P1特异的可分泌IFN-'γ的C 8 T细胞(占脾细胞总数0.20%);经乳酸脱氮酶(LDH)法检测证实,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可特异性地杀伤表位肽P1特异P815靶细胞.这些结果表明,NTVJ1175nef具有良好的细胞免疫原性,为下一步构建表达包含HIV早期抗原的多组分重组痘苗病毒候选疫苗奠定了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捕食风险及其对动物觅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捕食风险的涵义及其对猎物动物觅食行为的影响、猎物动物面对捕食风险时的反应进行了论述。捕食风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定时间内猎物动物被杀死的概率。当捕食风险存在时 ,动物会选择相对安全但觅食效益较低的地点觅食 ;由于死亡率和消化方面的限制 ,一般都会产生食谱收缩 ;觅食活动方式的时间格局也会因捕食风险而发生改变 ,如水生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某些陆生动物昼行性与夜行性活动的转换、月光回避等。在与捕食者发生遭遇时 ,猎物动物的主要反应是 :①发出某些信号以阻止捕食者的追捕 ;②靠近并注视捕食者 ;③逃逸 ;④在一定的时间恢复觅食活动。在以往的研究中 ,对捕食者种类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 ,而对猎物如何判断捕食者丰富度信息、估计风险程度等方面则知之甚少 ;同时 ,对捕食风险水平的调控、对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也较少涉及。在今后的研究中 ,还应该考虑研究的尺度问题 ,因为在不同尺度的环境条件下 ,猎物动物对于捕食风险的反应可能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995.
集合种群理论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环境问题的改善是生态与环境学家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其核心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遭到极大的破坏 ,最明显的表现是生境破碎和栖息地丧失。本文探讨了集合种群理论的形成与成因 ,概述了该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应用前景。在集合种群理论应用于生态恢复实践的论述中 ,阐述了一些原则性问题 ,包括集合种群平衡观、最小可存活集合种群、最适斑块密度以及高质量生境斑块等 ,以求在人们设计物种保护和恢复对策时 ,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泡状棘球蚴病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泡状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eoeeosis,AE)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综述了其病原泡状棘球蚴的地理分布、宿主类别、传播情况及其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情况,指出研究病原生物学的现实意义和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7.
几种控释氮肥减少氨挥发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采用“静态吸收法”和“土柱淋溶法”、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几种控释氮肥施入土壤后的氨挥发损失情况、N溶出速率、土壤脲酶活性及pH值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450mg·kg^-1土时,3种控释氮肥氨挥发损失氮总量分别比普通尿素减少49.7%、28.0%和71.2%;施氮600mg·kg^-1土时,3种控释氮肥氨挥发损失氮总量分别比普通尿素减少34.6%、12.3%和69.9%.控释氮肥能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量,减少因施肥而引起的大气环境污染.控释氮肥氨挥发量与不同氮肥引起的土壤脲酶活性、pH值、土壤中氮溶出速率密切相关.土壤的氨挥发总量与肥料在土壤中溶出总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533,在肥料施入的前期土壤氨挥发量同土壤脲酶活性、pH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533和0.9908。  相似文献   
998.
水杨酸 (SA)可诱导云南美登木 (Maytenushookeri)悬浮培养细胞产生 9 脂氧合酶(9 lipoxygenase ,9 LOX)。通过LC ESI MS测定SA诱导下悬浮培养系中多羟基脂肪酸的含量变化 ,发现用浓度为 80 0 μmol L的SA诱导培养 18h ,悬浮细胞产生最大量的三羟基十八碳烯酸。同时 ,通过对比不同羟基十八碳烯酸含量的变化 ,推测在SA诱导下 ,9 LOX介导的十八碳酸途径中有环氧中间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999.
群体遗传结构中的基因流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曲若竹  侯林  吕红丽  李海燕 《遗传》2004,26(3):377-382
群体遗传结构上的差异是遗传多样性的一种重要体现,对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已有较久的历史,而其中的基因流研究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传统的群体遗传学能估测基因流大小,但它的精确性还有很大局限性。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对基因流的研究逐渐向分子水平过渡,应用蛋白质电泳技术、分子标记技术(RAPD、RFLP、VNTR、ISSR、DNA测序等)方法对群体间基因流的流动水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综述群体遗传结构的几种模式:陆岛模式、海岛模式、阶石模式、距离隔离模式、层次模式,以及在群体遗传结构的几种模式基础上的基因流的研究方法、作用、地位和近些年来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00.
奶牛和肉牛6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贾名威  杨利国  管峰  陆汉希  金穗华 《遗传》2004,26(3):309-314
利用PCR技术和复合电泳银染技术检测奶牛和肉牛BM2113、BM1862、BMc701、BM2934、TGLA122、BM720等6个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布,并计算该6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P_i)、个体鉴别力(DP)、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非父排除概率(PE)。结果显示:6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奶牛中6个STR基因座中BM2113基因座的DP、H和PIC最高,TGLA122基因座的PE最高。6个STR基因座的累积个体鉴别力(CDP)为0.99997,累积非父排除能力(CPE)为0.98827。肉牛中6个STR基因座中BM1862基因座的DP、H、PIC、PE都是最高,6个STR基因座的累积个体鉴别力(CDP)为0.99999,累积非父排除能力(CPE)为0.99578。结果表明,6个STR基因座可用于牛的遗传连锁分析、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