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1篇
  免费   1220篇
  国内免费   366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624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506篇
  2017年   472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739篇
  2014年   890篇
  2013年   884篇
  2012年   1164篇
  2011年   1038篇
  2010年   775篇
  2009年   670篇
  2008年   786篇
  2007年   698篇
  2006年   565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DNaseⅠ超敏感位点的研究能够发现潜在的调控基因转录活化的位点,比较正常人外周血有核细胞,淋巴瘤细胞株P3HR1和人鼻咽癌低分化磷癌细胞株HOnE1和HNE2中Ha-ras-1瘤基因的DNaseⅠ超敏感位点发现,只有HONE1和HNE2细胞基因组中存在一个DNaseⅠ超敏感位点,位于第一个外显子上游0.37kb处,上述结果提示正常白细胞和P3HR1细胞中Ha-ras-1基因处于失活状态,而在鼻咽癌细胞基因组中则处于活化状态,它的活化可能与0.37kb处的DNA序列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两种肥力条件下的“8455”小麦植株化学成分与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种群消长关系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钾量、含水量是影响麦二叉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胱氨酸是影响麦长管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3.
Parthenogenetic sporophytes were obtained from three strains of 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oug. These sporophytes grew to maturity in the sea, producine spores that all grew into female gametophytes. These female gametophytes gave rise to another generation of parthenogenetic sporophytes during the next year, so that by the year 1990 parthenogenetic sporophytes had been cultivated for 12, 9, and 7 generations, respectively, for the three strains. When female gametophytes from parthenogenetic sporophytes were combined with normal male gametophytes, normal sporophytes that reproduced and gave rise to both female and male gametophytes were obtained. The parthenogenetic sporophytes were shorter and narrower than the normal sporophytes of the same strain. Chromosome counts on mature sporophytes showed that normal sporophytes (from fertilized eggs) were diploid (2n = approximately 40) and that the spores they produced were haploid (n = approximately 20), while nuclei from both somatic and sporangial cells in parthenogenetic sporophytes were haploid. All gametophytes were haploid. Young sporophytes derived from cultures with both female and male gametophytes were diploid, while young, sporophytes obtained from female gametophytes from parthenogenetic sporophytes had haploid, diploid, or polyploidy chromosome numbers. Polyploidy wa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cell shapes. The presence of haploid parthenogenetic sporophytes should be use in breeding kelp strains with useful characteristics, since the sporophyte phenotype is expressed from a haploid genotype which can be more readily selected.  相似文献   
44.
中国十个地理品系卤虫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侯林  邹向阳 《动物学报》1993,39(1):30-37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中国十个不同地理品系卤虫的十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编码七种多态酶的19个座位、42个等位基因,用Nei(1972、1975)的方法计算各地理品系卤虫的遗传相似系数、遗传距离和平均杂合度并进行聚类分析。实验和分析结果证明十个不同地理品系的卤虫可分为A.parthenogenetica和有性品系A.sp.两大姊妹种;十种同工酶中三种酶为单态酶,七种为多态酶;雌雄个体无电泳差异。  相似文献   
45.
方永强  林秋明 《动物学报》1993,39(4):431-435
在繁殖季节,将哺乳动物促性腺激素注射到性腺正在成熟文昌鱼体内,注射36小时后,检查促性腺激素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这两种激素均有效地诱发卵母细胞成熟和产卵。从而认为雌性文昌鱼的生殖活动,像脊椎动物一样,可能受促性腺激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46.
报道中国兰科白蝶兰属一新记录种——柬埔寨白蝶兰Pecteilis cambodiana (Gagnep.) Aver.,描述其特征并提供了彩色图片。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核酸的甲基化修饰是一种常见的化学修饰形式,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一些核酸研究过程带来了技术难度。tRNA上具有的大量甲基化修饰会阻碍逆转录进程,从而降低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高通量测序对其的检测效率。来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AlkB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脱烷基化酶,可以去除DNA和RNA上多种甲基化为代表的修饰,有望解决以上问题。[方法]针对大肠杆菌来源的AlkB,分别尝试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中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对纯化获得的AlkB进行酶学性质测定。最后以tRNAUAUIle等两种tRNA为代表,研究AlkB的处理对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AlkB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但是在毕赤酵母中可以成功分泌表达。使用镍柱分离纯化后获得了纯度高于95%的AlkB蛋白,其酶学性质参数如...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分离自健康成人粪便样本的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Lc7进行分类学鉴定和益生潜力评估。【方法】基于16SrRNA基因和基因组核心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对Lc7进行分类学鉴定;通过耐酸和胆汁酸盐、粘附、抗氧化和抑菌实验,以及溶血、明胶酶活性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评估Lc7的益生特性。同时,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评估Lc7的体内抗炎潜力。【结果】Lc7鉴定为L. coryniformis,在酸和胆汁酸盐的连续作用下,Lc7的存活率为70.17%。Lc7对HT-29细胞的粘附指数为56.33 CFU/cell,其自聚集和疏水性分别为80%和40%;Lc7对福氏志贺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等7个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羟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s,·OH)的清除率分别为91.70%和48.53%;Lc7无溶血现象和明胶酶活性,对选取的大多数抗生素均敏感。在小鼠结肠炎实验中,Lc7干预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长于模型组(...  相似文献   
50.
【目的】筛选能有效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形成生物被膜的乳酸菌,分析其活性成分并进行功能表征。【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筛选抑制LM形成生物被膜的不同乳酸菌提取物;通过酸中和、蛋白酶处理及热处理,推测抑制生物被膜活性物质以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crude polysaccharide,ECP)为主;乙醇沉淀法提取目标乳酸菌分离株胞外粗多糖,分析其抑制生物被膜形成活性和对LM生长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y,LC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胞外粗多糖对生物被膜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发酵乳杆菌CSC-19发酵上清液对1516-2LM生物被膜的抑制率为81.7%;经热和蛋白酶处理后,发酵上清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表明发酵上清液中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物质可能为胞外多糖;在不抑制LM生长的条件下所提取的胞外粗多糖抑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胞外粗多糖显著抑制了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生物被膜三维、有组织的蜂窝状结构被破坏,仅有少量的粘附细胞分散于细胞爬片表面。【结论】发酵乳杆菌CSC-19胞外粗多糖能有效抑制LM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望应用于高效防控该菌污染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