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理解珍稀濒危兰科植物龙头兰(Pecteilis susannae)和景洪白蝶兰(P.hawkesiana)的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开发用于物种鉴定、保护遗传学和系统发育分析的分子标记,该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龙头兰和景洪白蝶兰进行浅层基因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的拼接、组装和注释,并与其他近缘物种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龙头兰和景洪白蝶兰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54 407 bp和153 891 bp,由一对26 550 bp和26 523 bp的反向重复序列(IR)、84 204 bp和83 756 bp的大单拷贝区(LSC)、17 103 bp和17 089 bp的小单拷贝区(SSC)组成;均注释了111个唯一基因,包括7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2)在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94个和92个简单重复序列(SSRs)。(3)二者之间存在70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和152个插入缺失(InDels)位点,其中cpInDel 067等可以区分2个物种。(4)观察到1个差异较大的基因(accD...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中国兰科2个新记录属及5个新记录种:固唇兰属(Plocoglottis)、栖林兰属(Drymoda)、滇南固唇兰(Plocoglottis bokorensis)、栖林兰(Drymoda siamensis)、泰国牛角兰(Ceratostylis siamensis)、景洪白蝶兰(Pecteilis hawkesiana)、三脉贝母兰(Coelogyne trinervis)、浮萍毛兰(Eria spirodela)。对2个属及5个种进行了特征描述,并对比了近似种。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中国兰科2个新记录属及5个新记录种:固唇兰属(Plocoglottis)、栖林兰属(Drymoda)、滇南固唇兰(Plocoglottis bokorensis)、栖林兰(Drymoda siamensis)、泰国牛角兰(Ceratostylis siamensis)、景洪白蝶兰(Pecteilis hawkesiana)、三脉贝母兰(Coelogyne trinervis)、浮萍毛兰(Eria spirodela).对2个属及5个种进行了特征描述,并对比了近似种.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有机添加物对3个品种朵丽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朵丽蝶兰红花品种(Doritaenopsis Jiuhbao Red Rose)在以花宝1号作基本培养基的处理中,根粗、根长和叶长、双叶幅明显优于1/2 MS培养基;花宝1号培养基也利于黄花品种(Dtps.Chain Xen Queen)组培苗的叶片生长;添加香蕉泥100 g/L有利于3个品种即红花、黄花品种及白花红心品种Dtps.[I-Hsin Actor×(Tom Boy×Mount Beauty)]的根系生长,而添加香蕉泥70 g/L+马铃薯30 g/L仅有利于黄花品种的叶片生长。  相似文献   

5.
小蝶兰 新种 图1 Phalaenopsis minor F.Y. Liu, sp. nov. Spccies nova proxima P. uiolaceae Witte. sod floribus minoribus, sepalis petalisque 13—16 mm longis 6—7 mm latis, labelli lobo intermedio subobcordato distincta.  相似文献   

6.
蝶兰胚珠发育过程中总RNA、Poly+RNA和PolyA-RNA的变化张宪省,马小杰,阎先喜,邢树平(山东农业大学基础部,泰安271018)近年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已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研究植物的生殖。目前已在基因调控花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以蝶兰(Phalaenopsis“Mt.Kaala”cv SM9108)为材料,分别提取大孢子母细胞时期胚珠和成熟胚珠的PolyA RNA,反转录成cDNA,构建起两个cDNA文库。克隆筛选采用差异杂交法。从上述两个cDNA文库中,各选择一个筛选出的cDNA,对其在植物体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珠内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两个cDNA均为胚珠特异,并且分别在胚珠发育的特定时期表达。推测该两个cDNA的表达受胚珠内部的不同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8.
在对中国产里白科(Gleicheniaceae)植物分类修订过程中,描述了芒萁属( Dicranopteris )一新变型,即参差大芒萁( Dicranopteris ampla f. irregularis );承认中国里白属( Diplopterygium )植物9种,将红毛里白( Diplopterygium rufopilosum )处理为厚毛里白( D.rufum )的异名,将正里白( Diplopterygium criticum )、海南里白( D.simulans )、灰里白( Hicriopteris reflexa )、假里白( D.glaucoides )、峨眉里白( H.omeiensis )和云南里白( Diplopterygium yunnanense )处理为大里白( D.giganteum )的异名.此外还附有国产里白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生长素与乙烯对兰花授粉后花发育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朵丽蝶兰为材料,对乙烯和生长素调节的授粉后花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切花和植株上的花授粉后,乙烯的产生和发育无明显差异;花瓣的衰老,子房发育,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受乙烯调节;与切花相比,植株上花的子房内无ACC合酶和ACC氧化酶mRNA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从基本形态上分类, 白甲鱼属(Onychostoma)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 其中包含19个种。然而, 白甲鱼属内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关系并不是很清楚。基于整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 以斑马鱼(Danio rerio)和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为外类群, 分析了8种白甲鱼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关系。结果表明, 白甲鱼属内的8个物种不是1个单类群, 其中包括3个分支: 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粗须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m)和台湾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lum)为一个分支, 南方白甲鱼(Onychostoma gerlachi)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m)一个分支, 稀有白甲鱼(Onychostoma rara)和高身白甲鱼(Onychostoma alticorpus)为一个分支。研究结果和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学结果大致一样, 均分为3个分支。研究使用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白甲鱼属系统发育学研究, 为白甲鱼属的系统发育学填补相关方面空白。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解人工湿地处理中碳/氮水平的废水时植物种类及多样性对系统氧化亚氮释放及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实验尺度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微宇宙实验系统.选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和海寿花(Pontederia cordata)3种人工湿地常用、景观效果好的植物,在系统中配置了3个单种处理和1个三物种混种处理.结果表明:芦苇、千屈菜与海寿花混种系统的氧化亚氮释放强度(24597.0 μg N2O·m-2·d^-1)高于三物种单种系统的平均值(11744.8 μg N2O·m^-2·d^-1)(P<0.001),同氧化亚氮释放一样,混种系统的amoA基因绝对丰度(6.33× 10^7 copies·g^-1 soil)和nirS基因绝对丰度(1.92× 106 copies·g^-1 soil)也高于三物种单种系统的平均值(5.70×10^7和1.58×10^6 copies·g^-1 soil).此外,混种系统的出水硝态氮浓度低于三物种单种系统的平均值(P<0.05),但出水硝态氮浓度、微生物量和植物生物量在单混种系统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个单种系统间的氧化亚氮释放强度、amoA基因绝对丰度、nirS基因绝对丰度、出水铵态氮浓度、微生物量和植物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出水硝态氮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植物种类和丰富度对各指标变异的解释度发现,植物种类和丰富度分别解释变异的比率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植物丰富度对氧化亚氮释放、amoA基因绝对丰度和nirS基因绝对丰度的影响大于植物种类,植物种类对出水硝态氮浓度的影响大于植物丰富度.  相似文献   

13.
报道福建省莎草科一新记录属——剑叶莎属(Machaerina Vahl),一新记录种——圆叶剑叶莎[Machaerina rubiginosa (Sol. ex G. Forst.) T. Koyama],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相似文献   

14.
15.
报道福建省膜蕨科新记录植物--广西长筒蕨[Abrodictyum obscurum var. siamense (Christ) K. Iwatsukiin],其所代表的种和属均为福建首次记录。凭证标本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光是影响森林早期天然更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但光质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早期更新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讨光质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8h白光(W)、8h红光(R)、6h红光-2 h远红光(R-FR)、4h红光-2 h远红光-2 h红光(R-FR-R)、黑暗(D,对照)5种不同光质处理,观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影响显著,D和R-FR-R处理促进杉木种子萌发,R处理抑制种子萌发.最后一次照光选择红光处理(R和R-FR-R)能够显著促进杉木幼苗根和子叶的伸长,促进生物量积累以及增加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但抑制茎的伸长,远红光处理则促进茎的生长.杉木种子为光不敏感种子,黑暗处理下萌发率最高,且远红光间断处理能够相对促进其萌发,说明杉木种子可以较好地适应异质光环境.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六环内城市森林结构总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结构决定了城市森林的外貌、总体绿量,影响其生态效益.本文对北京市六环外1 km范围内城市森林分层抽样调查,研究其多样性及乔木规格,并根据北京城市特点分析其空间差异,以期找出存在问题及梯度变化规律,为北京城市森林多样性保护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对各类城市森林847个标准样方的调查,共记录木本植物50科、106属、159种,本地种占75%;城市森林植物群落仍然是少数物种主导,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与国槐(Sophora japonicaL.)分别为使用数量最多(9.7%)和使用频度最高(28.45%)的树种;乔木平均胸径19.79 cm,平均冠幅5.4 m,规格总体偏小,且规格差异不大.北京市城市森林沿城市发展方向由城内向城外展现出了明显的梯度变化:总物种数4环外多于4环内,最高为4~5环112种;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乔木规格减小;“城六区”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乔木规格均优于其他行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