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冷延家 《昆虫学报》1963,(3):382-384
1923年Newstead氏鉴定了松山等氏 1916年 6—7月间从日本所捕到的白蛉;发现其中有一新种,定名为鳞喙白蛉 Phlebotomus squamirostris,并对其雌雄蛉做了形态描述。1928年Sinton氏(1928)研究了Newstead氏的鳞喙白蛉模式和副模式标本,进一步明确了 De Meijere 氏(1909)在爪哇岛所发现的搅扰白蛉 Phlebotomus perturbans;  相似文献   
42.
本文研究了乐果、敌百虫和TOCP等三种药剂对家蝇胆碱酯酶与脂族酯酶的体内抑制与中毒症状之间的关系。试验以家蝇为材料,用上述药剂的LD50剂量处理后观察其在不同时间内的中毒症状,并用Warburg测压法分别在不同时间内测定家蝇头部和胸腹部胆碱酯酶和脂族酯酶的抑制情况 所得结果表明:无论头部和胸腹部胆碱酯酶的抑制程度都与中毒症状密切相关。当家蝇中毒倒伏时胆碱酯酶的活性最低。脂族酯酶的抑制作用与中毒症状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单独抑制脂族酯酶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因此,可以认为有机磷杀虫剂的主要中毒作用是抑制胆碱酯酶,虽然也可能是两种酶同时受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为选育生长快、成活率高的优良红松子代家系,以吉林省龙井市开山屯林场的51个红松初级种子园子代家系为材料,对其苗高、地径、成活率及存活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除4年生地径的区组与家系交互作用外,各性状在家系间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6.85%~29.89%;各性状的遗传力较高,除4年生地径(0.34)和存活率(0.37)外,遗传力均超过0.50,属于高遗传力;高变异系数,高遗传力,有利于家系的评价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利用布雷津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对51个红松子代家系进行评价,以10%的入选率,PK29、PK38、PK21、PK37和PK48五个家系入选。入选家系4年生苗高和地径平均值分别为29.26和0.93 cm,分别比总平均值高3.51和0.06 cm,遗传增益分别为10.08%和2.33%。本研究可以为红松优良家系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和材料。  相似文献   
44.
昆虫神经毒性酯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针对昆虫建立的神经毒性酯酶(NTE)活性检测方法以及据此法所测得的棉铃虫幼虫的NTE活性。将测定脊椎动物NTE活性的方法改进并微量化以适用于无脊椎动物昆虫体内NTE活性测定。对于棉铃虫幼虫,该法测得其头部、中肠和脂肪体等3个部位的NTE活性分别为5.30,1.40和14.50nmolminmgprotein。  相似文献   
45.
分泌性蛋白酶是红色毛癣菌致病的潜在毒力因子。在构建红色毛癣菌6个不同时间段cDNA文库的基础上,共获得了9683条uniqueEST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得到了18个可能的分泌性蛋白酶的EST序列,包括4个分泌性肽酶、1个分泌性金属蛋白酶、2个细胞外丝氨酸蛋白酶、1个分泌性天冬氨酸蛋白酶、9个分泌性枯草杆菌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1个空泡丝氨酸蛋白酶。这些分泌性蛋白酶在红色毛癣菌感染过程中可能分别与其获得营养、扩大侵袭范围及激起宿主免疫应答有关,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红色毛癣菌感染和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和线索。  相似文献   
46.
泾河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退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植被状况是环境评估的重要指标.利用8km分辨率的NOAA-AVHRR/NDVI时间序列数据,对位于黄土高原的泾河流域1982~2003年植被特征及变化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评估降雨与流域植被的相互关系.研究主要利用了变化斜率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得到如下结论:过去22a来流域植被NDVI均值波幅和变化都很小,变化较显著的区域集中在流域上游和流域边缘的山区.变化斜率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改变可能是影响在流域不同地区植被状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对NDVI时间序列的主成分分析发现PC1和PC2与植被覆盖和气候密切联系,PC3和PC4与流域汛期洪水有关,PC5和PC6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的NDVI与降雨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降雨与NDVI相关性的阈值可能在550mm或更高.  相似文献   
47.
晶体或包膜氨基酸对鲤鱼的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鱼类能否有效利用外源晶体氨基酸,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目前尚无定论。通常认为,鲑鳟鱼类可有效利用外源添加的晶体氨基酸,而对于我国广泛养殖的鲤科鱼类,如鲤、鲫、草鱼等,则存在不同的报道:张满隆等在鲤鱼饲料中添加晶体赖氨酸、晶体蛋氨酸、在鲫鱼饲料中添加晶体蛋氨酸的试验均表明添加晶体氨基酸可改善鱼类生长;而刘永坚等在草鱼饲料中添加晶体赖氨酸、Violas在鲤鱼饲料中添加晶体赖氨酸、涂永锋等在鲫鱼饲料中添加晶体异亮氨酸的试验却表明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鱼类无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48.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对底质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了中华鲟幼鱼对沙(直径<0.2 cm)、小砾石(直径1~2 cm)、中砾石(直径4~5 cm)、大砾石(直径13~15 cm)4种底质类型的选择.结果表明:单尾鱼实验时,中华鲟幼鱼(体长283.0 mm±18.6 mm,体质量86.2 g±17.8 g,n=30)在4种底质中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沙51.50%±21.20%、小砾石20.27%±9.70%、中砾石18.03%±6.17%、大砾石10.20%±11.20%,幼鱼在沙底质中时间明显长于其它3种底质,且差异极显著(P<0.01);多尾鱼实验时,中华鲟幼鱼(体长278.0 mm±14.3 mm,体质量79.2 g±19.6 g,n=30)在4种底质中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沙46.25%±8.06%、小砾石19.38%±7.72%、中砾石18.75%±7.19%、大砾石15.63%±8.92%,幼鱼在沙质底质中的数量明显高于其它3种底质,且差异极显著(P<0.01);多尾鱼实验中,活动鱼(在水层中游动,不贴底)在4种底质中的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非活动鱼(贴底游动或静止)在沙底质中的数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底质(P<0.01).单尾鱼(从时间角度)和多尾鱼(从数量角度)实验均表明,中华鲟幼鱼明显选择沙底质.  相似文献   
49.
小檗碱与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檗碱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应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进一步研究发现小檗碱使胰蛋白酶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改变,特征荧光峰产生静态淬灭.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在20和37℃时,测定了小檗碱-胰蛋白酶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确定了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糖蛋白E2的N-糖基化位点定点突变体。采用高保真性的Pfx DNA聚合酶,设计两对引物,分别引入两个突变位点,通过PCR体外定点突变,使E2第535、583位核苷酸由A突变为T,从而使AAC编码的天冬酰氨突变为TAC编码的酪氨酸,使得N-糖苷化位点NNT、NST突变为YNT、YST.结果得到两个单位点以及一个双位点突变体,并将突变型E2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Myc—HisB上。成功获得的3个HCVE2糖蛋白糖基化位点定点突变体,为进一步进行HCVE2糖蛋白糖基化位点与分子伴侣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突变体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