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脉络丛(choroid plexus,CP)位于血液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之间,不仅是CSF的重要来源,而且是构成血液-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CB)的组织基础.CP参与脑组织中一些血源性多肽的输送以及自身多肽合成的生理过程,在维持脑微环境动态平衡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运用MALDI-TOF/TOF和LC-MS/MS液质联用系统分析了成年SD大鼠血液-脑脊液屏障(即脉络丛组织)中的多肽组.共鉴定到163个多肽(P0.001),这些多肽为69种蛋白质的降解肽段,其中ATP合酶(ATP synthase),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血红蛋白(hemoglobin),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β珠蛋白(beta-globin)这5种蛋白质的肽段数占总肽段数的50%以上,并且部分多肽序列相似度高,类似其前体蛋白的逐步降解片段,而这些前体蛋白质的分子量多数在10kD至20kD之间.上述研究结果为SD大鼠脉络丛组织的生理功能研究及组织多肽组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82.
【目的】揭示盐碱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河西走廊不同盐碱程度的11个样点在春季进行采样,研究了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和理化性质,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河西地区原生盐碱地、次生盐碱地与农田土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方面均有差异;河西地区土壤较贫瘠,土壤微生物数量较低,且分布有规律性,即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农田土;放线菌、真菌、碱性磷酸酶、脲酶和有效磷5个因子是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理化因子之间相关性的主要因素。【结论】结果证实河西地区盐碱土壤中磷的循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83.
84.
棉酚(G)及其相关物甲氧基半棉酚(DHG)、半棉酚酮(HGQ)、半棉酚(HG)、杀实夜蛾素(H1-4)等是棉花中重要的抗虫性萜烯类次生物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棉酚及其相关物进行了分离,测定了棉叶中的棉酚含量,讨论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和测定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给出了一套简便、快速的分析测试方法,同时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苯胺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认为对于棉花的抗虫性的研究来说,HPLC是比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尽管质粒和选择标记的使用作为基因工程最基本的一环而为人们所熟知,但对一些特殊菌种(菌株)或研究很少的菌种(菌株)的基因工程操作来说,质粒和选择标记可能仍然是一个并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因而需要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改进.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具有突出的产醇性能,但其多种内源质粒和多种抗性的特点,增加了其基因工程操作时质粒和选择标记选用的难度.本研究在测定四个抗生素即Ap、Cm、Tc、Km对典型菌株ZM4、CP4的最低生长抑制浓度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这两个菌株基因工程操作时的四个抗生素使用浓度依次分别为300、100、25、350μg/mL(ZM4)和500、100、25、250 μg/mL(CP4);并进一步通过穿梭载体pZB21、宽宿主载体pBBR1MCS-2和整合载体pBR328-ldh R-cml - ldhL的转化,初步分析和证明了这些选择标记和在相应抗生素浓度下的效果:首先,对每一个选择标记基因来说,前述抗生素浓度是适于携带此选择标记基因的质粒的转化筛选和相应转化子培养的;其次,在前述抗生素浓度下,综合筛选平板阳性率和转化效率、培养物菌体形态异常程度等指标,四个选择标记基因中,以Cm和Tc抗性标记基因效果最好,Km抗性标记基因居中,Ap抗性标记基因最差.这些结果为ZM4、CP4基因工程遗传改造用抗性标记基因、质粒、抗生素的选择及转化系统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将粗毛栓菌菌丝球与蜡状芽孢杆菌共固定为共固定菌.以粗毛栓菌菌丝球、蜡状芽孢杆菌和共固定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吸附时间、初始pH、吸附剂浓度和pb2+浓度对3种生物吸附剂吸附pb2+的影响,并将3种生物吸附剂吸附pb2+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浓度为2g.L-1、pH为5.0、pb2+浓度为50 mg·L-1条件下对pb2+吸附lh效果良好,其吸附率分别为71.7%、91.0%和96.9%.生物吸附剂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含硫、磷酸基团的吸收带组成,表明对pb2+吸附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是羟基、羧基、磷酸基和含硫基团.  相似文献   
87.
细胞的直接重编程是指将一种终末分化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终末分化细胞,这一转变不经过诱导多能干细胞阶段和去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最近的一系列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这些研究进展不仅为重编程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加速重编程细胞的临床应用带来了希望。本文综述了将成纤维细胞直接重编程为神经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及造血细胞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一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和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的分布特征、耐药情况,及耐药菌抗生素间的相互影响,以更合理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2009-2010年临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痰、咽拭子或肺泡灌洗液培养分离Hi和SP.因子需求试验鉴定Hi,头孢硝噻酚法检测β-内酰胺酶;奥普托辛和胆汁溶菌试验确认SP.两菌均采用K-B法检测常用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收集SP 495株,Hi 515株,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以呼吸科分离率最高.SP对红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98.4%、66.1%、98%和81.6%,其对青霉素敏感性仅为9.5%.Hi有42.7%产生β-内酰胺酶,Hi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2.1%、21.6%、36.7%和62.7%.与青霉素敏感SP和β-内酰胺酶阴性Hi相比,耐药SP和阳性Hi更易对氯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结论 SP和Hi以婴幼儿为主,多见于呼吸科.其耐药情况严峻,青霉素耐药和产β-内酰胺酶菌株会诱导其他抗生素耐药,引发多重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对两菌的耐药监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9.
剑阁县2001~2010 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10年法定传染病疲情的流行趋势和三间分布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趋势和三间分布情况,数据资料用SPSS10.0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0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5种26 129例,年均发病率386.89/10万,年均死亡率0.15/10万,10年间报告法定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居第1位的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5种12 453例,占53.03%;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5种9828例,占41.85%,近3年发病居于各类传染病首位;第三位的是肠道传染病,共报5种1149例,占4.89%.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为乙肝、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痢疾、麻疹,主要传染病以乙肝、肺结核为主,近年性传播疾病呈快速增长趋势.结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重点防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注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和GLP-1干预组(GLP-1组),每组各10只。DM组和GLP-1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三组大鼠均PVN区埋置套管,恢复7d,GLP-1组微量注射0.5μg/0.5μl的GLP-1,NC组和DM组大鼠PVN区微量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甲基纤维素-酚红灌胃法检测胃排空;半定量RT-PCR检测大鼠下丘脑GLP-1RmRNA的表达。结果:DM组胃排空率较NC组明显升高(P<0.05),GLP-1组胃排空明显低于DM组(P<0.05),GLP-1组和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P-1组下丘脑GLP-1R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DM组和NC组(P<0.05),并与胃排空率成负相关(P<0.05)。DM组和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N区注射GLP-1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早期胃排空加速,作用机制可能和促进下丘脑GLP-1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