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7篇
  免费   1896篇
  国内免费   261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998篇
  2020年   773篇
  2019年   904篇
  2018年   921篇
  2017年   708篇
  2016年   914篇
  2015年   1400篇
  2014年   1546篇
  2013年   1675篇
  2012年   1982篇
  2011年   1822篇
  2010年   1164篇
  2009年   1142篇
  2008年   1197篇
  2007年   1078篇
  2006年   954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641篇
  2003年   580篇
  2002年   521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6篇
  197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1.
研究了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产生胞外多糖的适宜条件。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80.00,酵母膏1.25,KH_2PO_3.00,MgSO_4·7H_2O0.05,CaCO_3 10.00,pH6.0。在30℃,旋转式摇床(200r/min)上培养6天。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可达17.38g/L,对底物的转化率为21.725%。  相似文献   
92.
王华  张正线 《遗传学报》1995,22(6):413-423
葡萄糖转运蛋白是一个在结构上相似功能上不同的多基因家族(GLUT1-GLUT5)。由于这一组蛋白和体内的葡萄糖利用有关,因此被认为是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抗性)的一个候选基因。本文比较了不同种生物这一基因家族的氨基酸和核苷酸顺序;推测了亲水性和疏水性分布;计算了蛋白质和核苷酸的进化距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分子进化树。研究表明:这一基因家族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极为相似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分布以及结构的对称性。提示这一基因家族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并可能通过基因的重复而形成。这一进化机制可能有利于氨基酸结构的稳定及抵抗突变的作用。由于邻元法构建的进化树其分支长度存在差异,提示在这一基因家族的进化过程中,各分支上的进化速率并不相同。蛋白质进化距离和核苷酸进化距离所构建进化树的差异提示了在基因组中可能存在隐匿替换。两种方法构建的进化树都提示了GLUT1、3、4在结构和功能上要更为保守。  相似文献   
93.
拉萨郊区藏族跖纹主线走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用茚三酮-味精法采集跖纹,体视显微镜下追踪跖纹主线走向,分析了250(男女各125人)拉萨效区藏族健康人的跖纹样本。结果显示:A线主要走向1区,其次是7区;B线亦多止于1区和7区;C线主要止于和9区;D线止于1区 频率最高;E线主要走向13区;P三叉缺失较多。Pz^d线止共位置较高(13区和11区),而P^f线止区较低(7区)。在民族和人种间进行了比较,提示藏族践纹主线走向有自己的特点,又呈现  相似文献   
94.
用蛋白质工程方法改变葡萄糖异构酶最适pH和最适温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寡核苷酸诱导的定点突变方法构建了葡萄糖异构酶基因的突变体(N184D和A198C)。含突变体的重组质粒pTKD-GI1(N184D)和pTKD-GI2(A198c)在E.coliK38菌株中表达,用DEAE-Sepharose FF和Sephacryl S-300HR柱层析分离纯化突变酶。与野生型葡萄糖异构酶比较实验表明:(1)突变酶N184D的最适pH值下降了1个单位;等电点下降了0.6个单位  相似文献   
95.
在长白山地区以红皮云杉、樟子松为材料,研究其冬季光合能力的变化,探讨了除红松外的其它针叶树是否在冬季也存在光合抑制以及遮荫是否可减轻抑制等问题,结果表明,红皮云杉、樟子松有与红松相似的冬季光合抑制,但程度较轻;遮荫对减轻光合抑制非常有效,可以推测,在长白山地区或冬季气候与之相似的地区,常绿针叶树在冬季均可能表现光合抑制,遭受冬季光氧化伤害,并且其释放的CO2(光越强,释放量越大)是空气中CO2含量  相似文献   
96.
对951个样品分离鉴定,有747个样品含芽孢杆菌,有菌率为78.55%.共分离得到芽孢杆菌1138株,其中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143株,占12.5%;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sphaericus,简称B.s)11株,占0.97%;其他芽孢杆菌984株,占86.40%.从芽孢杆菌中选出产生晶体、苏云金素或磷酸酯酶C(PhosphalipaseC,简称PLC)的毒素菌株168株,其中B.t占143株,B.s有5株,其他芽孢杆菌10株.在产毒素菌株中,经测定有120株菌对供试昆虫毒性达标.占77.92%.不同菌株的杀虫毒素、杀虫范围和毒力各异,认为这种差异取决于毒素和虫种两方面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7.
精制白喉毒素加0.02Mβ—丙氨酸,再加甲醛溶液经适当的时间解毒,即可转化为完全类毒化且无毒性逆转的精制白喉类毒素。此精白类的脱毒试验、毒性逆转试验、安全试验及效力试验均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要求。在脱毒过程中絮状单位的损失明显低于单纯甲醛脱毒者,纯度亦相应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8.
屎克螂适宜的繁殖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4年对屎克螂适宜的繁殖条件研究结果:1.土层40cm和60cm的平均温度分别为15.92±6.34℃和15.89±6.08℃;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70±3.74%和23.72±1.88%,使各虫态处于一个几乎恒温恒湿的条件,有利于生长发育与越冬,2.土壤含水量17%、20%、22%、26%和29%,其产卵最多的深度分别在65─70cm,75─80cm,65─80cm,65—80cm和35—50cm,分别占产卵总数的34.16%、42.42%、68.42%、55.40%和90.56%。3.不同土壤的产卵深度,沙壤土以土下45—50cm处最多,占产卵总数的34.78%;沙土以65—85cm最多,占产卵总数的86.67%;粘土以45—60cm最多,占产卵总数的51.11%。  相似文献   
99.
不同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结果,应用组平均聚类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讨论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相异)性问题。结果表明:生境条件及管理措施的差异对群落的结构影响较为明显,不同生境区的稻田节肢动物群落,都能在一定距离取值时聚合成一类,而水稻品种对此影响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由二维图表达已基本满足要求。结果说明大八镇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与岗列镇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差异较大,分别列于两个极端。海陵镇生境区稻田介于两者之间,而与岗列镇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重叠。与聚类分析结果有所差异。这可能与主成分分析法损失部分信息有关。  相似文献   
100.
Membrane potential and ionic currents were studied in cultured rabbit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RPE) cells using whole-cell patch clamp and perforated-patch recording techniques. RPE cells exhibited both outward and inward voltage-dependent currents and had a mean membrane capacitance of 26±12 pF (sd, n=92). The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averaged ?31±15 mV (n=37), but it was as high as ?60 mV in some cells. When K+ was the principal cation in the recording electrode, depolarization-activated outward currents were apparent in 91% of cells studied. Tail curr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outward currents were primarily K+ selective. The most frequently observed outward K+ current was a voltage- and time-dependent outward current (I K) which resembled the delayed rectifier K+ current described in other cells. I K was blocked by tetraethylammonium ions (TEA) and barium (Ba2+) and reduced by 4-aminopyridine (4-AP). In a few cells (3–4%), depolarization to ?50 mV or more negative potentials evoked an outwardly rectifying K+ current (I Kt) which showed more rapid inactivation at depolarized potentials. Inwardly rectifying K+ current (I KI) was also present in 41% of cells. I KI was blocked by extracellular Ba2+ or Cs+ and exhibited time-dependent decay, due to Na+ blockade, at negative potentials. We conclude that cultured rabbit RPE cells exhibit at least three voltage-dependent K+ currents. The K+ conductances reported here may provide conductive pathways important in maintaining ion and fluid homeostasis in the subretinal sp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