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4篇
  免费   1713篇
  国内免费   170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1140篇
  2020年   769篇
  2019年   980篇
  2018年   918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920篇
  2015年   1350篇
  2014年   1530篇
  2013年   1593篇
  2012年   1953篇
  2011年   1705篇
  2010年   1003篇
  2009年   925篇
  2008年   1096篇
  2007年   907篇
  2006年   828篇
  2005年   651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69年   9篇
  1968年   8篇
  196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2个小麦-黑麦-中间偃麦草三属杂种F1的减数分裂方为复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每细胞构型为19.53Ⅰ+13.47Ⅱ+0.70Ⅲ+0.06Ⅳ和19.99Ⅰ+13.42Ⅱ+0.65Ⅲ+0.04Ⅳ+0.01Ⅴ,后期Ⅰ染色体分配不平衡,单价体并不一定排列在赤道板上,产生各种类型的异常四分体。18株花粉植株染色体组成类型多样,在2个花粉植株中分别观察到端体和等臂染色体。单倍体花粉植株中期Ⅰ染色体配对频率较高,交叉值为1.51-3.85。本文还讨论了三属杂种和花药培养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2.
A systematic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obtain the best door gap quality through optimal door fitting in automobile body manufacturing. First, three indexes of gap quality are defined; they are: (1) door gap width deviation relative to design nominal; (2) door gap parallelism; and (3) car-to-car gap consistency. Then the door-fitting problem is formulated into a general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 The effects of optimal door fitting on the three quality indexes are evaluated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lower bound on the design of nominal door gap by considering process capability. Finally, a computer-aided fixture adjustment scheme is developed to orient a door in a body side opening to achieve the optimal fitting. The amount of adjustment, with the desired orientation obtained from optimization, is calculated based on parametrically modeled local surface features of the fixture and the door. The adequacy of door feature modeling is verified through a door-fitting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73.
174.
用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的方法研究了蜂毒素与嗜血菌紫膜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与三种在结构和电荷上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与紫膜的作用相比较,可以年出蜂毒作为带正电荷的分子与同样带正电的表面活性剂DTAB在引起紫膜凝聚方面表现相同;但在对紫膜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的影响上却与具有刚性结构的CHAPS相似,表明蜂毒可在紫膜表面以一种刚性较大的构象(如α螺旋)存在,不能进入膜蛋白流水区的深层.另外,从紫膜-Triton-蜂毒混合作用体系的研究中得到如下推测:蜂毒与Triton竞争菌紫质分子周围的结合位点,可排斥位于菌紫质周围的Triton分子.表明蜂毒具有比Triton更强的与菌紫质的亲和力,从而提供了支持蜂毒分子存在与膜蛋白-菌紫质的直接相互作用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75.
通过对N、P、K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秦油2号”油菜植株内含物等与萝卜蚜有翅率关系的研究,建立了8个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可溶性糖、总N、糖与蛋白质之比和丝氨酸与萝卜蚜有翅率有密切关系,其次是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含水量、水溶性蛋白、酰胺氮和含P量等.  相似文献   
176.
零下低温对杂交杨树皮层膜脂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耐寒的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cv.“Lux”I-69/55,父本)和耐寒性较强的欧美杨(P.euramericanaclcv.I-45/51,母本)的4个杂交F_1代无性系(95杨、559杨、600杨和1381杨)为材料,分析了零下低温寒潮前后枝条皮层的脂质组成。结果表明,寒潮影响下,皮层中磷脂含量增加而组成基本不变,膜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是:寒潮前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值大的无性系,寒潮前后的IUFA值变化量小;寒潮前IUFA值较小的无性系,寒潮前后IUFA值变化量较大。本文借用力学概念,提出相对抗性概念,给出杨树无性系的相对抗性序列。序列表明F_1代无性系的耐寒性已较不耐寒的父本提高,这与田间观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7.
本实验合并应用枸杞有效成份和大蒜有效成份,作用于U_14腹水型宫颈癌小鼠,腹腔注射第四天,发现一般状况改善,取腹水观察,癌细胞破损,DNA、RNA荧光染色强度减弱,有大量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围绕;流式细胞分析G_1期细胞堆积,超微结构显示胞质中线粒体肿胀,嵴破坏甚至中空,粗面内质网扩大、脱颗粒,肯定了其作用的效果。此因枸杞有效成分活化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紧密结合而起到溶瘤作用,与大蒜有效成分直接杀伤而作用维持短暂结合起来,可大大提高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8.
慢性缺氧对大鼠膈肌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慢性缺氧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大鼠膈肌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缺氧使膈肌SDH活性降低,Ⅰ类纤维极显著减少,运动终板ChE活性极显著降低,线粒体肿胀变性,神经肌肉运动终板突触前部囊泡减少,突触间隙模糊,终板模电子密度降低;参麦治疗可恢复缺氧膈肌的SDH活性及Ⅰ类纤维数目,显著提高终板ChE活性,线粒体结构恢复正常,运动终板突触前部囊泡丰富,突触间隙清晰,终板膜电子密度正常。表明慢性缺氧降低膈肌有氧氧化能力,影响其能量代谢及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减弱其收缩力,而参安治疗可改善缺氧造成的上述损害,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9.
通过超滤膜过滤法,在大连市黑石礁海域2500米以内,分离到白色与铁红圆酵母两类海洋酵母。铁红圆酵母分属于Torulopsispulcerrima类群和Torulopsiscandida类群。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液体培养基静止培养条件下,T.pulcerrima类群培养五天半,活酵母数量达到第一次高峰,为1.2×10 ̄8/ml,大约在八天半之后,达到最高数量,为2.0×108/ml。T.candida类群,培养大约二天半后,酵母数量达到第一次高峰,为1.8×10 ̄7/ml,培养大约十天半,活细胞数达到最高峰,为1.2×10 ̄(-8)/ml。由于铁红园酵母具有易培性,耐不良环境能力强的优点,作为未来水产养殖业幼体饵料微生物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0.
报春花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根据Takhtajan世界植物区系分区对报春花科22属在世界各地以及在中国各省区的分布作了较详细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将报春花科各属归纳为10个分布型,认为中国西部横断山区和东西马拉雅为报春花科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高加索—阿尔卑斯山脉为第二分布中心;中国云南、贵州南部,广西西部至越南、泰国北部和缅甸西北部山地是报春花科植物最可能的起源中心;报春花科的起源时间应在早第三纪或晚白垩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