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5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9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非损伤微测技术在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出组织和细胞的无机离子的运输对植物生命极为重要。膜片钳和荧光成像等传统方法技术要求高、设备要求先进且测得的数据很难直接用于样品植株上。"非损伤微测技术"因其具有非损伤性、高的时空分辨率的特点,使其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测到样品的生理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测得的数据生理真实性高,可以直接应用于样品植株上。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运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尤其是用于测量离子流的SIET技术和MIFE技术,及其在测量植物根部净离子流量以研究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一些报告。  相似文献   
102.
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light supply on clonal plants i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but few have examined those in aquatic conditions. In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we grew the rhizomatous submerged macrophyte Vallisneria spiralis L. in containers in three homogeneous light treatments (100%, 65%, and 30% of ambient light coded as high, medium, and low light, respectively) and two heterogeneous ones differing in patch scale (small and large patch). The growth of V. spirali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ecreasing light availability. In the low light conditions, V. spiralis allocated greater biomass to shoots and developed elongated leaves. In the patchy treatments, ramets distributed in the light‐rich patches had significant costs in the large patch treatment, but not in the small patch treatment, while both small and large patch treatments had no significant benefits in the light‐poor patches. We conclude that V. spiralis could escape from adverse habitats and occupy the favorable habitats. Providing the same amount of light, responses of V. spiralis to different patch scales were different at the patch level, but not at the whole clone level. Together, growth of V. spiralis could not benefit from different patch scales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at the patch as well as the whole clone level.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提取轻度认知障碍(MCI)、阿尔茨海默型痴呆(DAT)患者血液标本以及PC-12细胞培养基标本中的外吐小体并检测其中miRNA-135a含量。方法:使用超速离心法分离7例MCI、18例DAT患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和血浆及PC-12细胞培养基中的外吐小体,使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吐小体中miRNA-135a的含量。结果:在PC-12细胞培养基、血清和血浆标本外吐小体中检出了miRNA-135a。MCI和DAT患者血清、血浆外吐小体miRNA-135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MCI患者血清、血浆外吐小体miRNA-135a水平与DAT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CI、DAT和健康对照三者的血清和血浆标本外吐小体miRNA-135a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血液和脑脊液标本外吐小体中存在miRNA-135a,对将外吐小体miRNA作为AD诊疗潜在标志物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对Anoxybacillussp.DL3的产蛋白酶条件及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为下一步进行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常规方法液体培养细菌,研究温度、pH、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对菌株产蛋白酶的影响,硫酸铵盐析的方法提取酶液,并采用Folin法测酶活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OD680hi/1测吸光值。并对提取的蛋白酶液进行酶的最适温度、pH以及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研究,向酶液中添加金属离子和EDTA、PMSF,研究其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初始pH是6.5,培养温度为40℃时菌株产酶酶活性最大;培养基中以乳糖为碳源,酵母膏和硫酸铵为氮源,碳源与氮源的比例为1:2时,酶活最大。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55℃,最适反应pH是7.0;在50℃保温20min-80min内,酶活力下降幅度较小。60℃保温60min后,仍保持约60%的酶活。70℃保温60min后,残余酶活为30%。该酶在pH为6.0~8.0范围内,相对酶活差别不是很大,下降趋势大致相同。在强碱条件下,相对酶活下降很明显。Fe2+、Cu2+和Hg2+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a2+、Mg^2+、Mn2+等金属离子对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酶活性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Anoxybacillussp.DL3所产的蛋白酶为嗜热中性蛋白酶,此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耐受性,该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6.
为明确阿维菌素对半闭弯尾姬蜂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试管药膜法以阿维菌素亚致死浓度(LC10和LC25)处理半闭弯尾姬蜂成虫,分别于处理后1、12、24和48 h测定其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亚致死浓度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寄生蜂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表现为诱导作用;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诱导作用;对酯酶(E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MF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半闭弯尾姬蜂对阿维菌素的防御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干扰素α2b(interferonα2b,IFNα2b)是一种用于病毒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治疗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因其在体内的半衰期短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将IFNα2b连接到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C端,构建融合蛋白HSA-IFNα2b。构建含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 MH3/HSA-IFNa2b,经电转的方法转入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中。经G418抗性压力筛选和目的蛋白的表达量筛选,最终获得一株高表达的稳定细胞株(CHO/p MH3/HSA-IFNa2b)。表达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验证显示,产物具有IFNα2b和HSA的双抗原性。经悬浮驯化稳定后,通过批次筛选得到一株稳定的高克隆表达株,产量约为65mg/L,进一步选取高表达克隆株在悬浮驯化中不同代数进行批次培养,不同代数之间蛋白质的表达量和生长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获得一株稳定遗传表达的单克隆细胞株,3L摇瓶的流加培养结果显示,最佳发酵时间为15天,蛋白质表达量为121mg/L。经离心获得的发酵液,经两步纯化后获得蛋白质纯度高达96.8%的目的蛋白,总回收率为22.3%。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对IFNα2b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CHO表达的HSA-IFNα2b比活性为4.16×106IU/mg。首次将HSA-IFNα2b在哺乳动物细胞CHO中构建表达,表达获得高活性的HSA-IFNα2b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08.
河北张家口康巴诺尔湖国家湿地公园遗鸥繁殖群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4月14日在张家口市康保县康巴诺尔湖国家湿地公园(东经114°35′06″~114°36′32″,北纬41°49′05″~41°50′33″)发现遗鸥(Larus relictus)3 000余只。同年7月在湖边发现新繁殖的遗鸥幼鸟觅食。2015年4月底发现遗鸥在湖心岛筑巢产卵,同年6月采用国产大疆精灵3四轴航拍飞行器航拍法及样方法统计湖心岛遗鸥种群数量,共记录遗鸥成鸟2 100余只,806巢,出壳雏鸟2 080只。此次发现属于我国遗鸥繁殖地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09.
2004年9月25日至10月15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白音图嘎苏木研究了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秋季家群数量与来自艾虎(Mustela eversmanni)的捕食风险。布氏田鼠家群数量调查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最小已知存活数估计法(即MNA法)确定,而艾虎对布氏田鼠捕食风险的衡量指标采用在研究期间布氏田鼠洞群区新出现的艾虎粪便和挖掘痕迹。研究区面积4 hm2,涉及91个布氏田鼠家群,658只布氏田鼠,其中,17个布氏田鼠家群有新出现的艾虎粪便,5个家群被艾虎掘开。运用非参数的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数据分析,从艾虎遗留的粪便痕迹来看,未出现艾虎粪便的布氏田鼠家群总秩和为1 096,出现艾虎粪便的田鼠洞群秩和为3 090,统计量U=315,校正Z=﹣3.241,校正P=0.001 2;另外,从艾虎掘开的田鼠家群来分析,没有被艾虎挖掘的布氏田鼠家群秩和为3 757,而被艾虎掘开的田鼠家群秩和为429,统计量U=16,校正Z值为﹣3.514,P=0.000 4。两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艾虎对秋季高数量的布氏田鼠家群具有显著的优先访问和攻击偏好,也意味着高数量的布氏田鼠秋季家群具有更高的被艾虎捕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