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0篇
  免费   761篇
  国内免费   385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342篇
  2019年   368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61.
分子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该课程教学实践,着重探讨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的结构及主要内容,涉及到课程特色、课程介绍、教案教材、作业练习、网络资源、作品展示等6个模块,搭建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体系的网络平台,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并提出网络课程建设发展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62.
甘蓝型油菜的各种外植体经遗传转化、组织培养后可以再生为转基因植株,但再生频率会因外植体的基因型、年龄、培养基添加成分和农杆菌共培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转化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转化、基因枪法、花粉介导法、PEG介导法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在其品质改良、抗逆性提高、雄性不育系的获得和一些特殊性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简要介绍甘蓝型油菜的再生体系建立、转化方法及所取得的部分成就。  相似文献   
963.
目的:对禽巴氏杆菌C48-3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基因cpm39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通过PCR从禽巴氏杆菌C448-3。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pm39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d,并对目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Clustal X和Mega 2.1软件将测定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16种血清型巴氏杆菌株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cpm39基因大小为1002bp,与已知的16个血清型巴氏杆菌cpm39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1.5%~100%。结论:克隆得到禽巴氏杆菌C。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cpm39基因,该基因在不同血清型巴氏杆菌中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蛋白可以作为研制预防巴氏杆菌病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964.
目的:鉴定在实验过程中分离到的一株生长快速,并且可以将L-山梨糖转化为2-酮基-L-古龙酸的菌株。方法:将快生小菌传代,并进行产酸、抗菌谱、山梨糖脱氢酶活性等分析,通过PCR方法扩增并分析16S rDNA。结果:在传代过程中还分离得到了不产酸菌株;从快生小菌中扩增得到了普通酮古龙酸菌16S rDNA;从产酸菌中能够扩增得到包含酮古龙酸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的16S rDNA序列;在不产酸菌中只检测到乙酸钙不动杆菌的16S rDNA序列。结论:产酸的快生小菌可能是普通酮古龙酸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形成的融合细胞,这种融合细胞基因组表现为很不稳定,普通酮古龙酸菌基因组容易丢失,且丢失后也失去了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965.
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βγ-晶状体蛋白是主要分布于脊椎动物眼睛晶状体内的水溶性结构蛋白。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从微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都有过报道。微生物中发现的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主要作为环境胁迫应急蛋白,在恶劣环境中发挥对细菌的自我保护作用,如ProteinS。在哺乳动物中,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被推测能够参与胚胎的皮肤发育与分化调节,具有肿瘤抑制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黑色素瘤缺失蛋白。但是,对于它们的生化特性、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知之甚少。本文从蛋白结构、基因起源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简要介绍目前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6.
应用行为观察、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雄性棕色田鼠在交配后血清中的雌二醇(E)、与交配行为有关的脑区E免疫阳性细胞数目(E-IRs)、雌激素β受体(ERβ)免疫阳性细胞数目(ERβ-IRs)的变化.将睾丸下降的成年雄性棕色出鼠分成3组:(1)对照组:嗅闻24h新鲜锯木.(2)暴露组:嗅闻24h动情期雌鼠底物.(3)交配组:与动情期雌鼠交配24h.放射免疫榆测血清中的E浓度,交配组比暴露组、对照组显著增高,暴露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与性行为有关的脑区:弓状核(ARC)、终纹床核(BST)、隔外侧核(LS)、杏仁内侧核(ME)、内侧视前区(MPO)、下丘脑腹内侧核(VMH)E-IRs和ERβ-IRs,E-IRs在交配组比对照组和暴露组各区域都显著增多,暴露组比对照组在隔外侧核显著增多外,其他区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67.
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AE-SephadexA-25、Sephadex-G-100和CM-SephadexC-50三步柱层析分离法,从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蛇毒中分离纯化出具有5′-核苷酸酶活性的组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48.03 kDa,HPLC柱层析图谱为单一峰。该组分是一个糖蛋白,以一磷酸腺苷(AMP)为底物时,其酶活力为330.33 μg Pi/(min·mg);而以二磷酸腺苷(ADP)为底物时,其酶活力为123.56 μg Pi/(min·mg)。金属离子Zn2+、Fe3+和Cu2+对5′-核苷酸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DTA可完全抑制其酶活性。该酶的最适pH为9,最适温度为50℃。该组分还具有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968.
以外源基因(RDV MP-)和玉米内源基因Zein作为PCR扩增对象,旨在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的二重PCR检测技术.转外源基因(RDV MP-)材料的常规PCR检测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材料中可稳定遗传;对常规PCR检测的阴性结果材料进行二重PCR检测,扩增结果除进一步证实常规PCR检测的阴性结果结论外,还证明提取的植物总DNA质量符合试验要求,进而从二重PCR检测结果还得出常规PCR检测的阴性结果出错率为1.4%.此方法简单,实用,结果可靠,可适用于转基因植物及产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构建含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V-hIL-10,观察鞘内注射LV—hIL-10对坐骨神经松结扎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应用PCR从pCYIL-10质粒上扩增hIL-10基因,把hIL-10基因亚克隆至pWPXL质粒上得到重组质粒pWPXL-hIL-10,将pWPXL-hIL-10与psPAX2、pMD2.G共转293T,收集上清浓缩后制备LV-hIL-10。同时将空质粒pWPXL-GFP与psPAX2、pMD2.G共转293T,收集上清浓缩后作实验对照。纯种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35只,随机分为9组:CCI疼痛模型4组(C0、C1、C2、C3),假手术4组(S0、S1、S2、S3)和正常对照组(N组)。给药组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LV-hIL-10(C1组、S1组)、LV-GFP(C2组、S2组)、生理盐水(C3组、S3组),对照组C0组、S0组不做鞘内置管,不给药。各组在手术造模成功实施鞘内注射后观察LV-hIL-10组不同时间点痛阈的改变及脊髓、脑皮质、海马中的hIL-10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获得IL—10基因片段,成功重组pWPXL-hIL-10载体,经序列验证无误。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获得了高滴度(2×10^10)、高纯度的LV-hIL-10病毒颗粒。CCI大鼠鞘内注射LV-hIL-10后痛觉异常明显缓解,脊髓、脑皮质、海马中的IL-10表达上调,脊髓中IL-10表达上调最显著。结论:鞘内注射慢病毒感染导入型人IL-10表达质粒对CCI大鼠有明显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