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9篇
  免费   972篇
  国内免费   383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648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668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554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对于功能部分已知的前列腺癌相关蛋白质,提出了一种基于Gent Ontology的功能特异的子网构建方法来细化其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以很高的精确率为前列腺癌相关蛋白质预测更为精细的功能。预测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对于指导实验研究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叶碟诱捕法从2007年进口的美国大豆携带的土壤和2006年从黑龙江感病大豆田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出2株疫霉菌菌株,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致病性、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形态观察为疫霉属真菌;接种大豆后出现典型的大豆疫病症状;采用大豆疫霉的特异性引物PCR检测,2个菌株均能扩增出分子量为330 bp的特异性条带。结合形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检测,2株病菌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Kauf-mann et Gerdemann)。  相似文献   
994.
利用电离辐照创造小麦-冰草异源多粒新种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冰草的多粒基因转入小麦,以具有多粒特性的小麦-冰草二体附加系4844.12为材料与小麦品种藁城8901杂交,对其杂种F1进行^60Co-1辐照处理。采用冰草P基因组特异SSR和SCAR标记对M2 236个单株进行鉴定,进而对部分含P染色质阳性植株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检测,初步分析发现有3株为小麦一冰草异源易位(渐渗)系;进一步的穗粒数分析表明,该3株材料具有多粒特性,可能成为小麦丰产育种的创新种质。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以TMV复制酶基因作为RNAi的靶向序列,应用RT-PCR法获得目的DNA序列。依据RNAi机制,以酶切后连接的方法将目的DNA序列正向、反向锚定连接到pUCCRNAi载体质粒,构建含目的序列反向重复结构的RNA干涉中间载体;反向重复结构酶切后插入含超强启动子的pC2300-35s-OCS表达载体,重组的表达载体质粒经冻融法转化到只含辅助质粒的根癌农杆菌中,完成双元载体系统的构建。每步的重组子经特异引物PCR验证和酶切验证有相应的特异条带存在,且测序鉴定序列正确。确认成功构建了TMV复制酶基因靶向的RNAi双元载体,为RNAi技术在植物病毒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特异性卵黄抗体(IgY)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特异性IgY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灭活的E.coli O111免疫产蛋母鸡,抗体经水稀释及盐析分离纯化.ELISA法检测大肠杆菌特异性IgY对大肠杆菌及LPS的结合活性.腹腔注射E.coli O111(1011cfu/mL)建立小鼠败血症模型,攻毒剂量为0.1mL/10g体重.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药保护:空白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非特异性IgY,20mg/mL)、阳性对照组(头孢哌酮20mg/mL)、高剂量组(特异性IgY,40mg/mL),低剂量组(特异性IgY,20mg/mL).给药剂量为:攻毒前,0.15mL/10g体重,每天一次,共两天;攻毒后,0.25mL/10g体重,每天一次,共七天.观察小鼠临床表现、体重变化、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数变化及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特异性IgY与E.coli O111和LPS均有体外结合活性.大肠杆菌攻毒后,小鼠体重下降,各组小鼠外周血中WBC和PLT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异性IgY保护组各项指标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他组恢复缓慢.各组小鼠七天内的死亡率分别为: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都为100%;阳性对照组60%;低剂量IgY组30%;高剂量IgY组10%.结论:特异性IgY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EBV膜蛋白gp350/220的表达对共刺激分子ICOS的影响以及与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繁殖饲养BLLF-1转基因昆明鼠以及正常昆明鼠,观察它们淋巴瘤发病率的差异。取发病的BLLF-1转基因昆明鼠脾脏淋巴细胞,用FITC标记的抗gp350/220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350/220是否在该转基因昆明鼠淋巴细胞内表达及其表达部位。对发病转基因昆明鼠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正常昆明鼠的进行对比分析。用RT-PCR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变化。结果:BLLF-1转基因昆明鼠淋巴组织病理性改变与正常昆明鼠有显著差异,免疫荧光检测到该转基因小鼠淋巴细胞表达gp350/220于胞浆和胞膜上,病理学观察发现,发病小鼠淋巴结组织有反应性增生,脾脏淋巴瘤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证明为T细胞淋巴瘤,转基因小鼠脾脏、肺脏及肿瘤中ICOS表达显著升高。结论:BLLF-1基因的表达,与该转基因小鼠发生T细胞淋巴瘤有关,并引起共刺激分子ICOS表达的变化,该转基因小鼠的建立,为我们进一步研究BLLF-1基因在T细胞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00.
AiiA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HL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在增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信号分子,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AiiA蛋白作为一种胞内解酯酶.能水解致病菌产生的AHb分子,使内酯环开环后不能再激活某些胞外酶的表达.从而极大地减弱了细菌的致病性。本研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LLB15中分离编码aiiA基因的质粒DNA。用PCR方法克隆面讲基因,并利用pET载体构建6-His融合表达质粒pET29a-aiiA,转化E.coli BL21(DE3)菌株,并筛选得到E.coli BL21(DE3)-pET29a-aiiA工程菌。在20℃的低温和0.8mmol/LIPTG条件下。经25h的诱导表达,获得了54.4ug/mL可溶性AiiA蛋白。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在国内外首次纯化了带6-His标记的AiiA蛋白。水解活性和抗病性检测表明,该蛋白能水解AHLs分子.对胡萝卜欧文氏软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抗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