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6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Relation to Petal Senescence in Ornamental Pla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ll death is a common event in all types of plant organisms. Understanding the phenomen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 for plant scientists because of its role in senescence and the post-harvest quality of ornamentals,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the present paper, PCD in relation to petal senescence in ornamental plants is reviewed. Morphological, anatomical, physiological,and biochemical changes that are related to PCD in petals, such as water content, sink-source relationships,hormones, gene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are discussed, Several approaches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st-harvest ornamentals are reviewed and some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given.  相似文献   
992.
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N)蛋白不同区域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SARS冠状病毒的核衣壳(N)蛋白全长及N末端或/和C末端缺失突变体进行了表达,共表达了39个重组蛋白,表达量在15%~30%之间。分别利用电洗脱或金属鳌合介质纯化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纯化蛋白对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的反应性,结果发现全长N蛋白活性最好,其余的末端缺失蛋白均无法达到同—:活性水平。由此说明N蛋白的完整性对于其优势表位的充分暴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3.
痢疾杆菌酸抗性系统相关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赖于谷氨酸脱羧酶的酸抗性系统对痢疾杆菌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hdeA、hdeB、yhiE和yhiF是其中几个重要的酸抗性基因。借助Red系统的重组功能,PCR扩增两翼与目的基因上下游同源的抗性基因片段,电击转化痢疾杆菌2457T,对筛选到的阳性转化子再导入编码FL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质粒pCP20以去除抗性基因。结果成功的敲除了hdeA、hdeB、yhiE和yhiF等4个酸抗性系统相关基因,为深入研究痢疾杆菌酸抗性基因的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白菜核雄性不育花药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可育与不育花药进行了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结果显示不育花药的造孢细胞核仁靠边分布;包裹小孢子母细胞的胼胝质厚薄不均匀,不完整等早期异常现象。减数分裂后.四分体细胞中常有多个细胞核。从四分体释放出的小孢子外壁的孢粉素物质不均匀沉积,呈不连续的单层异常结构。最后小孢子通过细胞质收缩方式败育。在可育花药中.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发育后期已显示出退化迹象,同时在细胞中开始积累脂类物质。但在同时期的不育花药中.绒毡层细胞没有显示出退化的迹象,也不合成脂类物质。从时间上看,败育花药中小孢子母细胞及小孢子的异常在先,绒毡层细胞的异常在后。本研究揭示了白菜核雄性不育花药的超微结构特征.对我们以前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予以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995.
一株蝗虫病原菌的鉴定及其毒力和病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蝗虫自然病死虫尸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HR_3,其纯培养物的致病性被科赫原理证明。为确定该菌在分类学上的地位,经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鉴定,此病原菌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通过口服感染测定了该菌对蝗虫的毒力,毒力回归方程为y=1.067+0.809x,致死中浓度LC50=1.164×108cfu/mL。为探讨HR_3对蝗虫致病的作用机理,对HR_3感染蝗虫后的组织病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初期蝗虫的中肠上皮细胞受到破坏,继而出现局部变性坏死。感染48h后,消化细胞层大部分区域被空泡状物充盈。  相似文献   
996.
从生姜田土中分离到一株对姜瘟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olanacarumSmith)有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SR 11,研究拮抗性表明,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以及多种病原真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细胞壁组分分析及16SrDNA序列分析。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气生菌丝多分枝;孢子丝波曲至螺旋形,孢子椭圆形,表面光滑。细胞壁化学组分Ⅰ型,糖型C。在培养成熟后,气丝变为灰色,可闻到浓烈的土味。以16S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13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其中,与12个模式链霉菌株的16S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6 5 %~98 3%。  相似文献   
997.
偶发分枝杆菌MF2和MF96生物转化差异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偶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fortuitum)亲株(MF2)和突变株(MF96)存在生物转化差异,通过静息细胞系统转化研究发现:在反应达到平衡后,亲株中产物大部分以雄甾烯二酮(△4_androstenedione,4AD)的形式存在,而突变株中产物大部分为睾酮(testosterone,TS)。为了研究二者的转化差异,采用无细胞系统转化的手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足量的NAD+和NADH后,亲株和突变株的转化产物比例基本相同。由此推测:在静息细胞中的转化产物比例不同可能是由于辅酶NAD+与NADH的比例不同引起的。最后通过测定亲株和突变株中辅酶NAD+和NADH的比例证实该推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98.
低能氩离子注入对甜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低能氩离子注入对甜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使用不同剂量的离子注入甜瓜种子,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离子注入后伽师瓜、皇后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在5×1016Ar /cm2、4×1016Ar /cm2剂量时酶活性最大,之后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的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相似,分别在6×1016Ar /cm2、4×1016Ar /cm2剂量时酶活性最大。抗坏血酸和类黄酮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说明离子注入能诱导甜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18例昙石山文化墓葬出土人骨进行骨胶原的提取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并通过污染鉴别,其中的17例为有效数据。有效骨样的δ~(13)C值在-20.9‰~-16.5‰范围,δ~(15)N值在8.5‰~14.4‰范围。就稳定同位素整体分析结果而言,昙石山先民主体所处营养级较高,以广泛的肉食来源和一定量的C_3类植物为生。推测肉食来源中主要有大量的海生类资源,也包含了陆生动物。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昙石山先民的食物营养级可能与社会贫富并无关联。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未成年人的食物结构和成人基本相似,但可能更偏向于食用高营养级的食物;两性的食性未表现显著性的差异。作为一个海洋性聚落,昙石山遗址的经济活动应以渔猎采集为主,水稻种植很可能仅为辅助性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000.
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是白天和夜间的平均变暖, 而是呈现一定的不对称性。大豆(Glycine max)是世界范围内种植较广泛的豆科作物, 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大豆的生长与水分利用对不对称性气候变暖的响应, 可为预测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大豆的适应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该实验在人工气候箱中采用盆栽方式进行, 设立对照(CON, 昼26 ℃夜16 ℃)、对称性升温(ETs, 昼夜均升高3 ℃)和不对称性升温(ETa, 昼升高2 ℃, 夜升高4 ℃)三个温度情景, 研究了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对昼夜不对称性与对称性升温的差异性响应。结果表明: 在昼/夜26 ℃/16 ℃的背景下, 1) ETs对大豆产量影响不显著, 主要是因为生物量的增加缓解了收获指数下降对大豆的不利影响; ETa使大豆产量减少38.9%, 是由于大豆的收获指数和产量构成要素(荚数、粒数、百粒重)均显著降低。2) ETs对大豆全生育期蒸散量(ET)的影响不显著, ETa使大豆整个生育期ET减少14.8%。3)两种升温模式对大豆耗水量中蒸发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耗水量的差异主要来自蒸腾量的差异, 其中ETs和ETa分别使大豆全生育期蒸腾量降低10.7%和26.1%。综上所述, 只针对ETs进行研究, 而没有对ETa进行研究的实验会低估真正的气候变暖情景(ETa)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不利影响, 高估其对大豆耗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