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3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17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蓖麻蚕在变态期间,脑及腹神经索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脑外部形态的显著变化是体积的增大,视叶的出现及脑与食管下神经节的愈合。由幼虫上簇开始至成虫羽化,共约19天。在此期间,脑的宽度由0.93毫米增至2.48毫米。视叶出现于幼虫上簇后第四天,即化蛹前一天;发育至化蛹后第七天,食管下神经节完全与脑愈合成环状。幼虫脑组织比较简单,视叶尚未显明分化,只是在脑的两侧前方有成团的神经细胞聚合而成的“原基”,成虫视叶组织即由这些原基分化而来。蕈体尚不完整,仅蕈体柄显明。化蛹后,视觉中枢的三个纤维区——神经节层,外髓和内髓——都已出现,中心体也清楚可见。化蛹后第九天,视叶的三个纤维区之间的交叉纤维显明地出现,其它各部分如中心体、脑桥体、腹体及嗅觉中枢都完全分化出来。脑构造的复杂化也明显表现在内部组织的分化上。 腹神经索的变化主要是缩短和神经节的合并。最显著的缩短阶段是在预蛹期,整条神经索由原来的43毫来缩短为29毫米。食管下神经节与脑愈合,腹部第一二神经节并入后胸神经节,第六、七、八神经节合并成一大型的复合神经节,这样便由原来的八个腹神经节减少了一半。胸部三个神经节则因菱形区的消失而互相靠拢。 从化蛹后第九天起至成虫羽化,除了脑的体积稍有增大以外,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在整个变态期间,脑ChE的活性渐进增高,酶的水解率(微克分子Ach毫克脑/30分钟)开始时为0.078微米,最后至第十八天竟增至0.485微米,总共约增长六倍左右。  相似文献   
992.
本文记述采自我国南方的淡脉隧蜂属 Lasioglossum 三新种。根据它们与印度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Lasioglossum) dynastes (Bingham) 的共同特征,将它们归为一个种团。本种团共包括四种:刺背脉隧蜂Lasioglossum (Lasioglssum) spinodorsum 新种、拟刺背淡脉隧蜂 Lasioglosssum (Lasioglossum) pseudospinodorsum 新种、云南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Lasioglossum) yunnanense 新种、印度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相似文献   
993.
束缚应激大鼠血清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查宏斌  徐红 《生理学报》1991,43(1):31-37
为研究应激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将 SD 大鼠四肢束缚于支架上,仰卧位,室温(20℃)下维持20h,对照组留置原饲养笼中,不予惊动。然后在乙醚轻麻下穿刺心脏取血,肝素化后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淋巴细胞,或待凝后分离血清。结果表明,应激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刀豆素(Con A)诱导的转化反应明显下降(p<0.01,n=8,ANOVA),而且应激大鼠血清可明显抑制正常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这提示应激大鼠血清中可能存在某种具有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活性物质。进一步的分析实验表明,这种血清经加热56℃(30min),30%甲醇或透析(透析袋孔径阻滞分子量为6000)处理,抑制活性均不受影响;但经加热100℃(3min),80%甲醇或胰蛋白酶(64/μg/ml)处理,抑制活性丧失。提示这种抑制活性物质很可能是一类蛋白质。  相似文献   
994.
从青杨天牛分离的几种致病真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青杨天牛虫尸上分离出枝顶孢霉、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轮状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5种病原真菌,其中枝顶孢霉为国内新记录。利用青杨天牛蛹对五种致病真菌进行了生物测定,5种病原菌的致病力顺序为: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枝顶孢霉>尖孢镰刀菌>轮状镰刀菌。青杨天牛不同虫期对金龟子绿僵菌的易感性顺序为:1龄幼虫>蛹>老熟幼虫。利用金龟子绿僵菌和枝顶孢霉菌液田间防治青杨天牛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5.56%及48.72%。  相似文献   
995.
麦长管蚜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麦蚜在我国分布广、为害重,又传播病毒病,是小麦的重要害虫。近年麦蚜的发生为害有增长的趋势,有些地方反映农药防效下降、用药次数增加。本文介绍1983—1987年5年中采用6个省市的8个地区麦蚜种群对6种农药进行了点滴法毒力测定。探明了张掖和高台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对氧化乐果产生10—15倍抗药性。用英国Rothamsted试验站的比色板试验法进行生化测定,结果同生物测定一致。作者认为该法是一种探测蚜虫抗药性简便可行的定性方法。用北京室内饲养的麦长管蚜以16种新老农药品种用点滴法进行了敏感水平测定,建立了麦长管蚜对16种供试农药的毒力基线。这对探测麦蚜抗药性、监测其抗药性动态变化打下一定基础。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和20多万亩的大面积示范推广,作者提出杀螟松是防治麦蚜较理想的候选农药品种,以替换当前使用的药效已下降的乐果和氧化乐果、替换当前使用的毒性很高的杀虫剂甲胺磷。  相似文献   
996.
高原鼢鼠、高原鼠兔以及甘肃鼠兔种间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探讨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和甘肃鼠兔栖息地的空间分化,并通过食物资源谱和资源利用谱研究了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初步分析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三种鼠类的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997.
本文记述隧蜂亚属12种,其中三个新种:拟黄带隧蜂 Halictus (Halictus) pseudotakuiricus;扎达隧蜂Halictus (Halictus) zadaensis;红足斑点隧蜂Halictus (Halictus) frostus;一个新纪录种:黄带隧蜂Halictus (Halictus) takuiricus Blüthgen。文中附有12种的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98.
文报道了1988年5月采自香港的假芝属 Amauroderma 的一个新种,命名为香港假芝 Amauroderma hongkongense Fan et Liu,模式标本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在中国发现的马鞍菌属 Heluella 的3个新种,即蛟河马鞍菌H.Jiaohensis,吉林马鞍菌 H.jilinensis 和新疆马鞍菌 H.xinjiangensis;3个新记录种即肋盖马鞍菌 H.costifera,长孢马鞍菌 H.oblongispora 和灰黑马鞍菌 H.rivularis。此外由于亚梭孢马鞍菌 H.subfusispora 的模式标本于1984年在火中被毁,因此作者在另一份标本(HMAS 30483)的基础上为其标定了新模式(Neotype)。  相似文献   
1000.
家兔用乌拉坦(700mg/kg)和氯醛糖(35mg/kg)静脉麻醉,用三碘季铵酚制动,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用电刺激下丘脑近中线区的方法诱发室性期前收缩(HVE)。中脑中央灰质(CG)内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A,4μg/2μl)对 HVE 有易化效应,使 HVE 次数增多。微量注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心得宁(2μg/2μl)使 HVE 次数明显减少,而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2μg/2μl)则对 HVE 次数无明显减少作用。事先在 CG 内微量注射心得宁也可阻断 CG 内注入 NA 对 HVE 的易化效应。在 CG 内注射 NA 后,再在 CG 内微量注射吗啡,后者对 HVE 的抑制效应仍然存在。但在 GG 内注射 NA 可减少或消除刺激腓深神经对 HVE 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在 CG 内β-受体的激活可增加 HVE 次数。刺激腓深神经对 HVE 的抑制作用可能部份是通过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抑制 CG 内 NA 的释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