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食物资源维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作者于1993年在青海省刚察县年诺索玛地区发现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达乌尔鼠兔(0.daurica)在布哈河谷二阶同域且重叠分布之现象,并从这两种鼠兔的食物资源利用出发,研究了其生态位关系问题。在食物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PS),高原鼠兔为0.4744,达乌尔鼠兔为0.4964,即它们具有相近似的生态位宽度。这两种动物的生态位在食物资源谱维上的重叠值(FT)为0.809  相似文献   

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特有的小型优势哺乳动物,具有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多样性、改善土壤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目前,高原鼠兔的生态学研究已有大量报道,本文从高原鼠兔栖息地、种群生态、繁殖生态、行为生态、高原适应性以及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高原鼠兔的高原适应性及其生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原鼠兔     
正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作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种,生活在海拔3 000 m~5 000 m的高寒草甸,是一种植食性非冬眠小型啮齿类动物。据古生物资料记载,现存的鼠兔均是由距今3 700万年的古鼠兔亚科(Subfamily Sino-lagomyinae)演化而来。分类上高原鼠兔属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鼠兔属(Ochotona)。成年的高原鼠兔体长约10 cm~15 cm,平均体重约120g~200g。高原鼠兔嘴唇似兔,耳朵似鼠,尾巴短小,躯背毛色呈黄褐色,因其上下唇缘为黑色,又被人们称为黑唇鼠兔。  相似文献   

4.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心脏对低氧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Qi XZ  Wang XJ  Zhu SH  Rao XF  Wei L  Wei DB 《生理学报》2008,60(3):348-354
为了探讨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心脏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以Sprague-Dawley (SD)大鼠为对照,测量三者的心脏/体重比(HW/BW)、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重量比[RV/(LV S)];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心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通过显微体视学技术比较线粒体的面数密度(NA,单位面积中线粒体数目)、体密度(Vv,单位体积心肌纤维中线粒体的体积密度)、面密度(Sv,单位体积心肌纤维中线粒体外膜的面积密度)、比表面(δ,线粒体外膜面积与其自身体积的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中的肌红蛋白(myoglobin, Mb)含量、乳酸(lactic acid, LD)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LDH同工酶谱.结果显示: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HB/WB显著大于SD大鼠(P<0.05), RV/(LV S)显著小于SD大鼠(P<0.05).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和SD大鼠心肌MVD和线粒体NA依次递减(P<0.05);高原鼢鼠线粒体Vv显著低于高原鼠兔和SD大鼠(P<0.05),高原鼠兔与SD大鼠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高原鼢鼠线粒体Sv显著高于SD大鼠(P<0.05),与高原鼠兔相比无明显差异;高原鼠兔和SD大鼠的线粒体δ无显著差异,但均明显低于高原鼢鼠(P<0.05).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心肌Mb含量显著高于SD大鼠(P<0.05);高原鼢鼠心肌LD含量显著高于高原鼠兔和SD大鼠(P<0.05);两种高原动物心肌LDH活力显著低于SD大鼠(P<0.05).同工酶谱显示,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和SD大鼠的LDH中H亚基所占比例依次递减.以上结果提示,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通过增加心肌线粒体Sv、MVD以及Mb含量提高其在低氧环境获取氧的能力;同时,由于生境和习性上的不同,两者线粒体指标又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高原鼠兔是新开发的兔形目实验动物。本文在分析高原鼠兔胃肠道特征及天然喜食植物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根据饲喂实验,初步确定高原鼠兔饲料的营养成分标准为粗蛋白14.90%;粗脂肪3.24%;粗纤维25.79%。通过比较,高原鼠兔对低质饲料的利用率和对植物纤维的需求明显高于家兔。  相似文献   

6.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肺细叶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土著动物,对低氧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为了探讨在低氧环境中两者肺细叶结构的适应特征,应用体视学方法测量了肺细叶相关指标.结果发现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肺单位面积肺泡数显著高于SD大鼠,单个肺泡面积和弹性纤维/肺实质比显著低于SD大鼠;高原鼢鼠肺泡隔厚度最厚,高原鼠兔最薄,且三种动物具显著差异;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Ta)和调和平均厚度(Th) 均显著低于SD 大鼠;在三个级别的微血管中,高原鼠兔中膜肌层厚度显著低于高原鼢鼠,两种高原动物均显著低于SD大鼠;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SD大鼠.以上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肺细叶结构特征表现出一定趋同,这些特征有利于在低氧条件下提高肺气体扩散容量;但是,肺泡隔厚度和微血管中膜肌层厚度/血管外径比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可能是不同生境造成的[动物学报 54(3):531-539,2008].  相似文献   

7.
捕食风险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们在野外条件下利用赤狐的粪尿增加高原鼠兔的捕食风险 ,采用目标动物抽样法对高原鼠兔的 5种行为进行观察 ,分析天敌动物气味增加与天敌动物数量增加对高原鼠兔行为影响的差异 ,探讨高原鼠兔对捕食风险的权衡能力及面对不同风险的行为决策。 2 0 0 1年 ,在捕食风险处理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1 8只 ,雌性成体2 5只 ,雄性幼体 35只和雌性幼体 4 2只 ,在对照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1 4只 ,雌性成体 1 5只 ,雄性幼体 2 2只和雌性幼体 1 1只 ;2 0 0 2年 ,在捕食风险处理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7只 ,雌性成体 1 2只 ,在对照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8只 ,雌性成体 1 5只。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赤狐的气味后 ,高原鼠兔通过改变行为策略以适应捕食风险的增加。当气味源刚放入后 ,与对照样方比较 ,高原鼠兔明显增加了观察和鸣叫的频次 ,相应减少了取食的频次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高原鼠兔并未对气味产生适应性。当天敌动物的数量增加后 ,赤狐气味的增加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较小 ,在捕食风险超出高原鼠兔的耐受范围时 ,高原鼠兔扩散。同时 ,高原鼠兔的行为在雌雄之间、成体与幼体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 ,雌雄个体、成幼体均采用相同的行为策略减小捕食风险。以上结果表明 :捕食风险明显影响高原鼠兔的行为 ,高原鼠兔能够权衡捕食  相似文献   

8.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红细胞低氧适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原鼢鼠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洞道生境及高原鼠兔对高海拔低氧生境的适应机制,用Sysmex SF-3000血细胞分析仪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两种高原动物的血常规及血红蛋白类型进行分析,后者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的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及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的红细胞数显著高于SD大鼠,红细胞压积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显著低于SD大鼠(P<0.05);高原鼢鼠的血红蛋白浓度(HBC)与SD大鼠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高原鼠兔的HBC(P<0.05)。高原鼢鼠血红蛋白主要有2种类型,高原鼠兔血红蛋白主要有3种类型,而SD大鼠血红蛋白主要有5种类型。从血红蛋白电泳迁移来看,2种高原动物血红蛋白类型有明显的趋同特征并与SD大鼠具有明显的差异。上述结果提示,长期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高原动物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表现出趋同进化,同时因生境和习性的差异又表现出各自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c)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土著动物。本文旨在探讨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骨骼肌糖酵解和肝脏乳酸代谢的不同生理机制。我们克隆出两种动物肝脏中的丙酮酸羧化酶(pytuvate carboxy-lase,PC)基因的部分序列;应用real-timePCR法测定两种动物肝脏和骨骼肌中PC、LDH-A和LDH-BmRNA的表达水平;使用苹果酸偶联法测定肝脏中PC酶活力,并测定两种动物骨骼肌和肝脏中乳酸含量、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力;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肝脏和骨骼肌LDH同工酶谱。结果显示:(1)高原鼢鼠骨骼肌LDH-B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高原鼠兔(P<0.01),而LDH-AmRNA的表达量没有差异(P>0.05);(2)高原鼠兔肝脏中PC、LDH-A和LDH-BmRNA的表达量都极显著高于高原鼢鼠(P<0.01);(3)高原鼠兔肝脏和骨骼肌中LDH和乳酸含量以及肝脏中PC活力均极显著高于高原鼢鼠(P<0.01);(4)LDH同工酶谱显示,高原鼠兔骨骼肌以LDH-A4、LDH-A3B、LDH-A2B2为主,而高原鼢鼠骨骼肌以LDH-AB3、LDH-B4为主;在高原鼠兔肝脏中LDH以LDH-A3B,LDH-A2B2,LDH-AB3和LDH-B4为主,而高原鼢鼠肝脏只有LDH-A4。以上结果表明,高原鼠兔通过提高骨骼肌无氧糖酵解的水平为其快速奔跑提供能量,通过提高肝脏中糖异生水平快速将骨骼肌运动所产生的乳酸转化为葡萄糖和糖原,所以减少了在低氧环境中对氧的依赖,而高原鼢鼠尽管生活在低氧的地下洞道,它通过提高骨骼肌有氧糖酵解的水平,为其持续的挖掘活动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10.
高原鼠兔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润蓉  白琴华 《兽类学报》1995,15(4):298-301
本文应用免疫花环试验法测定了封闭群中高原鼠兔红细胞C3b受体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的花环率,并比较了不同年龄高原鼠兔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红细胞在自身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其红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减弱。与人、兔和大白鼠等动物相比,高原鼠兔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高,因此适宜作红细胞免疫实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王典群 《兽类学报》1993,13(3):193-197
本文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高原鼠兔松果体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怍了初步探讨:1. 高原鼠兔的松果体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本相似, 包括深、浅两部分, 两部分的细胞构筑及其形态基本一致,主要由松果体细胞、胶质细胞、神经细胞、微细血管和神经纤维组成。松果体细胞有明、暗两种,两种细胞胞质内均有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和滑面内质网,以及游离核糖体,还可见极少数微管和脂滴等。2. 松果体细胞内囊泡、微管和突触带的数量与细胞的分泌功能密切相关。3. 松果体分泌物主要通过二种方式释放:(1)通过扩散和胞吐作用,将分泌物释放到细胞外或血管周隙;(2)分泌物直接进入第三脑室。  相似文献   

12.
繁殖期高原鼠兔的攻击行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室内配对实验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繁殖期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动物的攻击水平相同,同性个体间的攻击性明显高于异性个体间。雌雄动物具有不同的攻击模式。雌性个体遇到陌生个体首先以攻击中的进攻和追逐为主,然后通过相互接触确定个体的性别,若为同性个体,以防御为主,若为异性个体,则有防御和亲昵两种选择;雄性动物遇到陌生个体同样首先以攻击为主,相互接触后,若为异性  相似文献   

13.
高原鼠兔白化现象及其毛色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白化高原鼠兔的毛色遗传及白化现象的生化成因。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的白化性状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稳定遗传性状,白化成因在于白化鼠兔体内不能产生足量的黑色素。文中还对白化鼠兔的有关特征和野生色鼠兔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鼠兔血清无机元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分析了高原鼠兔血清电解质、无机元素、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 并与人和其它实验动物的相应指标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高原鼠兔血清电解质浓度不受生活环境和食物条件的影响, 其机体能自身调节血清离子浓度, 以维持电解质在血液中的相对衡定; 2.高原鼠兔血清铁含量与其栖息地海拔相关, 随海拔升高血清铁含量增加; 3.高原鼠兔通过增加运铁蛋白与铁的结合力作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原鼠兔的繁殖空间及其护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王学高  戴克华 《兽类学报》1990,10(3):203-209
1985-1987年在青海湖黑马河湖滨地区,心耳标法研究了高原鼠兔(OchotOttacurzoniae) 的繁殖空间及护域行为,结果表明高原鼠兔营群体家族式生活,具有巢区和领域。繁殖期,雌雄配对建立新的家庭,巢区发生相对变化。并以亲呢、长鸣、嗅味标记和驱逐等行为维护其领地。  相似文献   

16.
高原鼠兔松果腺褪黑激素含量昼夜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子巍  杜继曾 《兽类学报》1994,14(3):234-238
自然光照条件下,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松果腺褪黑激素(Melatonin,MLT)含量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P<0.001,夜间组含量均值与白天组含量均值差异显著性比较)。在2月份的实验中,对18只鼠兔(体重122—164克)松果腺的采样时间分别为02.00,09.00,12.00,18.00,22.00和24.00时。白天MLT含量波动为56—64微微克/松果腺,夜间波动为113—170微微克/松果腺。夜间MLT含量高峰值出现在24.00时。在10月份的实验中,对60只鼠兔(体重102—153克)松果腺的采样时间分别为03.00,06.00,09.00,12.00,15.00,18.00,21.00和24.00时。白天MLT含量波动为77—119微微克/松果腺,夜间波动为139—505微微克/松果腺。夜间MLT含量高峰值出现在03.00时。将2月份和10月份高原鼠兔松果腺MLT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10月组显著高于2月组(P<0.05)。结果表明,该动物的松果腺本身对光周期具有敏感性,它能够感知环境光周期的变化,成功地完成神经内分泌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地表覆盖物对高原鼠兔栖息地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地表覆盖物对高原鼠兔栖息地利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地表覆盖物增加后, 高原鼠兔能依据其程度及毗邻生境状况, 或减少地面活动增加对洞道系统的利用; 或转移到较安全区域; 同时摄食行为也发生变化, 显著增加用于防御的时间, 且取食区域几乎集中于洞口附近。研究表明, 高原鼠兔视地表覆盖物为一种捕食风险源, 并对此具有一定的评估能力, 其行为反应实质上是通过对食物获取与风险大小的权衡而做出的一种行为决策。间接捕食风险是高原鼠兔在选择和利用栖息地时所必须考虑的权衡因子, 也是一个重要的摄食代价。  相似文献   

18.
光照和温度对高原鼠兔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测定了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在驯化2 周后( 分4 种处理: 23 ℃,16 L:8 D; 23 ℃, 8 L:16 D; 5℃,16 L:8 D 和5 ℃, 8 L:16 D) 褐色脂肪组织(BAT) 的蛋白含量、线粒体蛋白含量和细胞色素c 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低温或短光照可刺激这些指标的增加; 最高值出现在低温加短光照组。说明在季节性驯化过程中, 光照和温度协同作用, 以诱导动物的产热调节。这与高原鼠兔群居性差、不筑巢的行为习性、栖息于开阔的矮蒿草草甸以及高寒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多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