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5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5,Cdk-5)及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A,PKA)是调节Tau蛋白磷酸化的重要激酶,其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如何,目前尚不明确.为探讨胰岛素缺乏的DM大鼠海马Cdk-5及PKA对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DM大鼠模型,Fura-2负载及荧光测定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免疫沉淀法测定Cdk-5活性,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检测PKA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检测Tau蛋白磷酸化的水平.结果提示:在DM大鼠海马神经元,Ca2 浓度升高,Cdk-5及PKA活性升高,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和Ser396/Ser404位点的磷酸化增强.Cdk-5的特异性抑制剂roscovitine可降低DM大鼠Cdk-5活性,但不能降低PKA活性,使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位点磷酸化水平降低,但不降低Ser396/Ser404位点的磷酸化,roscovitine处理正常大鼠后,上述酶的活性及Tau蛋白的磷酸化无明显变化.首次从整体水平上证实DM大鼠海马Cdk-5及PKA活性升高,协同促进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位点和Ser396/Ser404位点的磷酸化,神经元内游离Ca2 浓度升高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是甘油歧化为1,3-丙二醇的一种关键酶。本研究从克雷伯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基因组中,用PCR方法克隆了其编码基因dhaT。TA克隆测序正确后,构建胞内表达载体pET-28a-dhaT和分泌表达载体pET-22b-dhaT,然后转化E.coli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表达部位确定、SDS-PAGE和酶活分析表明,该酶得到了高水平表达。其中使用pET-22b表达的目的蛋白大都是不溶的包涵体;而使用pET-28a表达的目的蛋白胞内可溶,占胞内可溶总蛋白的45%,占菌体总蛋白的25%。常规(30℃)诱导表达即呈现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活性,但低温(20℃)14 h诱导显示3.7倍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993.
融合细胞株Eahy926是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杂交而成的永生化细胞株,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已广泛用于内皮细胞相关研究.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融合细胞株Eahy926与亲本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蛋白质差异表达,探讨融合细胞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机制. 对Eahy926和亲本A549的细胞总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在PDQuest软件辅助下找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经肽质量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 PMF) 和串级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TMS) 分析,SWISS-PROT数据库检索,成功鉴定出28个差异蛋白,如CATB、CK8、CK18、annexin A2、GRP78、HSP90、HSP60、vimentin等一些与分子伴侣、氧化应激、能量代谢、信号转导等有关,并与肿瘤细胞分裂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免疫逃逸以及肿瘤血管生长密切关联的蛋白质. 研究发现,融合细胞株Eahy926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这将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探讨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融合细胞的特性,筛选肿瘤增殖和转移相关蛋白质及分子标志物,亦可为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4.
海拔变化对凤阳山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阳山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是保护区内的重要森林类型。为明确海拔变化对高山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初步影响机理,了解气候变暖后典型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黄山松在凤阳山的分布范围800—1800 m为准,选取900、1100、1300、1500、1700 m 5个海拔梯度,在每个海拔梯度的阳坡内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标准样地(20 m×20 m),于2016年8月用蛇形法于每块样地取样,用冰盒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图谱分析确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丰度,同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针阔混交林样地内植物种类组成有所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差异性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革兰氏阴性细菌丰度在高海拔处较大;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显示,随海拔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改变,可以分为三个类群,各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两个NMDS轴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p H、容重、含水量、及有效磷含量对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革兰氏阳性细菌、放线菌丰度与各土壤因子之间均有显著相关关系;革兰氏阴性细菌受土壤含水量及有效磷的含量影响较大;真菌丰度与土壤p H及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厌氧菌及16:1ω5c丰度与土壤因子间相关性较弱。海拔变化所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因素;6个微生物群落对海拔的适应程度是不同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对高海拔的低温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95.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红线划定是保护生态安全,协调城市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目前,有关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多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忽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探究,缺少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互协调,导致生态用地经常被占用,生态红线保护效果不好。在综合分析生态用地历史变化过程和生态适宜性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法,并以鄂州市为研究区验证了模型划定的效果。划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鄂州市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特性,既有利于稳定且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区域划入红线,又保证了生态红线空间的落地实施。与传统生态评价方法相比,贝叶斯网络模型划定方法的实效性更强,可以为城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法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6.
基于BCC_CSM 1.1全球气候模式RCP气候情景输出的2021—2050年和基准年(1961—1990)逐日气候资料,采用机制法预估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麦气候生产潜力,并利用Theil-Sen斜率估计、MK检验和Arc 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稻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明影响稻麦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对评价未来的作物潜在生产能力和制定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基准气候时段下(1961—199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麦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介于10000—12000 kg/hm~2和8000—10500 kg/hm~2之间,水稻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小麦呈现下降趋势。水稻气候生产潜力在空间上表现为自研究区域中部向南北逐渐增加,冬小麦则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未来两种气候情景下(RCP 8.5和RCP 4.5),稻麦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均呈现显著线性增加趋势,表现为RCP 8.5情景大于RCP 4.5。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增加速率较冬小麦大两倍左右,且年际波动较小,稳定性强。RCP 4.5气候情景下,研究区域内稻麦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与基准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500—5000 kg/hm~2和5000—6500 kg/hm~2。东部沿海地区、两湖平原地区和江西为稻麦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域。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与基准时段相反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趋势,南昌和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80 kg hm-2a-1),水稻则表现为自中西部向东南部沿海逐渐增加。在RCP 8.5情景下,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较基准年增加了4000—6000 kg/hm~2;从地域分布特征看,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南阳盆地和两湖平原为高值区,庐山周边区域(近鄱湖阳湖)变化率高达80 kg hm-2a-1(P0.05)。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与基准年相似,仅较基准年增加1000 kg/hm~2左右,两湖平原和庐山周边地区和江苏中部大于11000 kg/hm~2,较基准年高值区面积有所扩大。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麦气候生产潜力受气候变化和地理位置的双重影响。作物生育期内≥10℃积温为主导因子,其次为太阳总辐射,而降水量的影响较小。平原地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较同一纬度地区大。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在保证足够数量的同时相互协调更是获得高气候生产潜力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pH调控对发酵法生产环β-1,2-葡聚糖的影响,并对pH调控条件下所产环葡聚糖的结构进行解析。方法:以根瘤菌ATCC 1333为研究对象,进行pH调控与不调控的发酵过程分析,并结合乙醇分级沉淀对pH调控后的发酵液中多糖进行分离提纯,经Superose 12层析纯化,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MS)、单糖组成分析、电喷雾串联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oscopy,FTI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手段对葡聚糖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提出两阶段pH调控发酵策略,生长期pH控制为7.0,产糖期pH控制为5.5,与自然发酵模式相比,环葡聚糖产量增加了52%,细胞浓度增加了102%,并且发酵颜色不再发生褐化现象,更有利于后续环葡聚糖的分离纯化。并确定pH调控对根瘤菌ATCC 1333发酵生产的葡聚糖的结构并无影响,合成的环葡聚糖是以葡萄糖为单体,通过β-1,2糖苷键连接的环葡聚糖,聚合度从17~22,以19为主的环状葡聚糖,无支链结构。结论:pH调控对于发酵生产环β-1,2-葡聚糖的结构无影响,为环β-1,2-葡聚糖的发酵工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研究β-1,2-葡聚糖提供可靠的糖源。  相似文献   
998.
本文记述铗蠓属蠛蠓亚属吸血蠓一种新种,浑江铗蠓Forcipomyia(Lasioheleahunjiangensissp.nov.,描述了成蠓的形态,并与近似种作鉴别比较。  相似文献   
999.
A cell-free preparation obtained from extracts of activated Xenopus laevis eggs induced chromatin decondensation and nuclear formation from demembranated Xenopus sperm nuclei.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the reassembled nucleus had a double-layered nuclear memblane,nuclear pore complexes,and decondensed chromatin etc.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e presence of lamina in newly assembled nuclei.Western-blot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lamin LII was present in egg extracts and in lamina of the reassembled nuclei which were previously reported to contain only egg derived lamin LIII.  相似文献   
1000.
蛭弧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是一类专性捕食革兰氏阴性菌的寄生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蛭弧菌研究集中在蛭弧菌分类和基因组分析上,并以此指导蛭弧菌噬菌机制的研究,同时在生态学研究方面也有进展。蛭弧菌的噬菌性质可能作为一种行使杀菌功能的"活抗生素"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但在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