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 HDV)是一种缺陷负链RNA病毒,其表面被乙肝病毒抗原(HBsAg)所包裹,内为丁型肝炎抗原(HDAg)及其基因组RNA。HDV基因组中有多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其中只有抗基因组RNA链上的一个ORF编码的蛋白与HDAg相关[1,2]。HDV的抗原、抗体的测定是HDV感染诊断的主要标志,为了改进和提高HDV ELISA诊断试剂的质量,制备高纯度和高效价的HDAg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构建了HDAg基因表达株,以pQE表达系统为载体,利用该载体本身具备的6个组氨酸序列结构(6×histag)来纯化蛋白,直接提取高度纯化的HDAg,并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小鼠GDP岩藻糖:β半乳糖苷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ucosyltansferase,α1,2-FT)基因的克隆,并进行功能鉴定。利用RT—PCR方法克隆小鼠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编码区MFUT-II,测序后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MFUT-II;采用磷酸钙法将其转染于COS-7细胞进行表达,通过对底物特异性比较研究酶的性质;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法研究基因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分析基因存在状态。结果证实MFUT-II为小鼠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新成员。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读码框。可编码347个氨基酸。其估计分子质量为39kDa,和小鼠日及Sec1基因具有序列同源性。分别与人类Se基因(79.O%)、大鼠Ratrrs(89%)基因、兔Rabbit FT-III基因(77%)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用MFUT-II基因转染的COS-7细胞具有α1,2-FT活性。MFUT-II可在多种组织中产生3.5kb大小的mRNA转录产物。基因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结果显示:基因MFUT-II仅为一个拷贝。这些结果证明MFUT-II为小鼠的Se基因。  相似文献   
3.
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区域基本医疗中心的作用,是体现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解决基层群众就医需要的关键措施。文章结合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区域失衡,通过对浙江省城市大型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通过托管等不同形式建立协作关系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对城市大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县区开展医疗服务的活动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且进一步阐述了从根本上改变区域医疗资源失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解析树木年轮碳同位素变化是揭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少有研究分析年轮碳同位素对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指示效应.基于生长季气象因子,分析了长白山红松年轮δ13C记录序列与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NPP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1970年以前,研究区红松年轮δ13C与红松种群NPP变化同步,且两者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年轮δ13C记录了气候变化对红松种群NPP的影响;1970年以后,红松年轮δ13C与红松种群NPP变化出现分异,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干旱等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使年轮δ13C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对NPP指示性降低.这一相关关系在红松年轮δ13C与当年和下一年红松种群NPP之间都存在,表明当年环境状况对来年红松生长的重要意义.说明长白山红松年轮δ13C对红松种群NPP有良好的指示性,树木年轮δ13C有重建森林历史NPP长期变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斜位透视置入远端锁钉在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昌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摄正位片透视法)和观察组(斜位透视置入远端锁钉),各42例。比较两组的透视次数、远端锁定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手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透视次数、远端锁定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斜位透视置入远端锁钉,股骨干骨折患者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具有方便快捷、简单有效的特点,手术创伤小,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通量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涡度相关法观测的通量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分析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温度与CO2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光合有效辐射水平下,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随温度Ta的变化趋势为,在Ta〈20℃范围内,NEE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Ta=20℃附近有极大值,随温度的继续增加NEE呈下降的趋势,同时NEE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7月〉6月〉8月〉9月〉5月〉4月〉10月.(2)应用Michaelis-Menten方程计算得出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生态系统呼吸Re,分析其与温度的关系发现,Pmax随温度的变化呈S型曲线,Re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指数上升的趋势,曲线为:Re=0.0607 exp(0.0666Tα),R^2=0.96.夜间生态系统呼吸的Q10为3.15.(3)通过对NEE与环境因子的偏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对NEE的偏相关系数在生长季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说明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升高温度比生长季中期对NEE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亚洲飞蝗食物选择机制及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对比称重法、取食频数测定和人工饲喂方式,对亚洲飞蝗不同龄期食量变化、对不同寄主植物喜食程度及主要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性飞蝗4龄至成虫阶段日取食量分别为0.39±0.02、0.50±0.02、0.75±0.07 g/d。雄性飞蝗4龄至成虫阶段的日取食量分别为0.30±0.06、0.41±0.03、0.71±0.11 g/d。同性别亚洲飞蝗不同发育阶段日取食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选取小麦、玉米、芦苇、早熟禾、苜蓿、冷蒿等植物,进行取食频数测定。亚洲飞蝗3龄蝗蝻喜食小麦和芦苇,少食苜蓿和早熟禾,偶食玉米,不食冷蒿。4龄蝗蝻嗜食玉米,喜食小麦,少食芦苇,偶食早熟禾,不食苜蓿和冷蒿;5龄蝗蝻喜食小麦,少食芦苇、玉米和早熟禾,偶食苜蓿,不食冷蒿。成虫喜食小麦和玉米,少食芦苇和早熟禾,不食苜蓿和冷蒿。分别以小麦、玉米、芦苇及三者同比例混合物饲养亚洲飞蝗3龄、4龄、5龄蝗蝻后,不同龄期蝗蝻发育历期、交配次数、产卵次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亚洲飞蝗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取食量逐渐增加,而亚洲飞蝗同一发育阶段雌性与雄性取食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亚洲飞蝗在每个年龄段对不同的寄主植物具有选择性,主要取食的寄主植物为小麦、玉米和芦苇。与单种饲料饲养相比,以混合饲料饲养的亚洲飞蝗发育历期最短,交配次数最少,产卵次数最多。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防风固沙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 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可为防风固沙林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甘家湖地区防风固沙林为研究对象, 使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选取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模型对防风固沙林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甘家湖防风固沙林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其健康指数范围在0.53—0.93之间, 均值为0.77, 样方中: 6.82%为“优质健康”状态, 47.73%为“健康”状态, 38.64%健康状态为“一般健康”, 6.82%健康状态为“差”。不同类型防风固沙林健康状况排序为: 梭梭林>胡杨林>混交林>柽柳林。今后应加强管护, 保证防风固沙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背景】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都是能引起宿主致病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常出现混合感染,临床诊断上易与猪瘟、猪丹毒等混淆。目的快速、有效鉴别猪链球菌病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2种病原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猪链球菌的gdh基因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lpE基因,设计2对特异引物及TaqMan探针,以细菌16S rRNA基因设计通用引物及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猪链球菌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该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猪链球菌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与细菌分离后的测序结果验证完全一致。此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4.53×102copies/μL和3.97×102copies/μL。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可靠,能够用于2种病原菌的同时检测,为猪链球菌病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金针菇的密码子偏好性,挖掘高表达基因的特征信息,以金针菇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分析金针菇的密码子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发育阶段高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顺式元件分析。分析表明,金针菇高表达基因表现出较强的密码子偏好性,且其偏好密码子多以胞嘧啶(C)结尾,此外在高表达基因中存在6种氨基酸的最优密码子较为保守。在进化过程中,金针菇高表达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受到自然选择压力的影响较大。功能注释分类表明,高表达基因多为核糖体通路相关的基因,与蛋白质翻译和生物合成相关。顺式元件分析表明,高表达基因启动子区域大多存在MeJA响应元件、ABA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及MYB转录因子结合元件。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金针菇异源表达效率和挖掘强启动子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