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7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147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目的:检测老年住院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基因,并研究不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自老年住院患者的不同标本来源的170例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的耐药基因包括D类碳青霉烯酶:bla_(OXA-51),bla_(OXA-23),bla_(OXA-24),bla_(OXA-58),B类金属碳青霉烯酶:bla_(VIM),bla_(IMP),bla_(SIM),bla_(GIM),bla_(DIM),bla_(NDM-1),以及A类超广谱β-内酰胺酶:blaKPC,共计11种。根据检测结果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研究不同基因型与CRAB和CSAB这两种耐药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17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固有基因bla_(OXA-51)均为阳性,此外,主要检出基因为bla_(OXA-23),共124株。另外检测出blaKPC12株,bla OXA-58 6株,bla_(NDM-1)3株,bla_(SIM)2株,bla_(OXA-24)、bla_(VIM)和bla_(DIM)各1株,IMP和GIM未检出。根据检出耐药基因的不同组合,分为bla OXA-51+bla_(OXA-23)阳性为基础的A型(124株)及bla_(OXA-23)阴性为基础的B型(bla_(OXA-51),39株)、C型(bla_(OXA-51)+bla_(OXA-58),6株)、D型(bla_(OXA-51)+bla_(OXA-24),1株)共计四类基因型。从耐药表型来看,128株碳青霉烯耐药菌中有122株bla_(OXA-23)为阳性,在CRAB中占95.3%(122/128),42株碳青霉烯敏感株中,有40株bla_(OXA-23)为阴性,在CSAB中占95.2%(40/42)。结论:老年病房流行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以bla_(OXA-23)阳性为主。其与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表型、bla_(OXA-23)阴性与CSAB耐药表型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健脾安肠汤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肠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态(VI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9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53),对照组单纯采用匹维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脾安肠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肠症状改善情况、血清5-HT、CGRP、SP、VIP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焦虑(SAS)、抑郁(SD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心脏高于对照组(71.70%,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便次数及大便性质症状评分,血清5-HT、CGRP、SP、VIP、IL-8、IL-6水平、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安肠汤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采用匹维溴胺治疗,可有效调节机体胃肠激素分泌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癌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同时将发生残胃癌患者与未发生残胃癌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残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残胃癌,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残胃癌,发生率为11.11%,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手术年龄、性别、HP感染上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上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胃癌组组采用毕Ⅰ式2例,毕Ⅱ式7例,Roux-Y式1例;未发生残胃癌组采用毕Ⅰ式82例,毕Ⅱ式74例,Roux-Y式14例,残胃癌组首次手术溃疡位置以十二指肠球部为主,未发生残胃癌组以十二指肠球部、胃体部为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证实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属于残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残胃癌发生危险因素包括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样会增加术后残胃癌发生风险,应加强引流管干预、并发症干预,并将此作为基础制定综合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脐带脱垂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12年0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脐带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脐带脱垂发生的孕周分为足月组、早产组及流产组,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我院近六年脐带脱垂总的发病率为1.829/1000。44例患者中,足月组7人,占15.91%;早产组22人,占50%;流产组15人,占34.09%。三组患者的年龄、产次及孕次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组新生儿apgar评分最高,与其它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流产组(P0.05);足月组剖宫产率为100%,早产组为63.64%,流产组则为13.13%,三组患者剖宫产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足月组剖宫产率与早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75),足月组剖宫产率与流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早产组剖宫产率与流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3)。足月组异常胎方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早产组(P=0.038)。早产组胎儿数(单胎、双胎)与足月组及流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足月组与流产组胎儿数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组双胎妊娠占比例更高。三组患者发生脐带脱垂的地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56)。结论:不同孕周是否发生脐带脱垂与患者的年龄、产次、孕次及地点无关。脐带脱垂较多发生于早产者,且早产患者中双胎、异常胎方位发生率更高。一旦发生脐带脱垂,尤其是有机会存活的胎儿,应以最快的方式娩出胎儿,提高新生儿存活几率。  相似文献   
135.
报道由白念珠菌致男性尿路感染1例。患者糖尿病史6年。轻度尿道瘙痒,晨起尿道口有稀薄浆液状分泌物,病程2月余。对患者晨起中段尿进行培养,发现有真菌生长,鉴定为白念珠菌。应用氟康唑治疗,同时予以控制血糖后泌尿系症状消失,复查尿常规正常,尿沉渣涂片未找见孢子及菌丝,尿培养未见细菌及真菌生长。  相似文献   
136.
探讨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ART-PS)在体外溶出实验中,相比于青蒿素原药的溶出效果以及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组织分布规律。在体外溶出实验中,分别在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三种溶出介质中,与青蒿素原药的溶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实验中,通过对18只大鼠分别灌胃青蒿素原药与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后,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考察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差异。在组织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对98只大鼠分别灌胃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和青蒿素原药,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心、肝、脾、肺、肾、脑,共6个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的体外溶出率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分别是青蒿素原药的4.04、3.59和3.82倍。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青蒿素原药,生物利用度提高为青蒿素原药的2.90倍。在组织分布的结果中,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和青蒿素原药都主要分布在心脏和肝脏中,其中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在不同时间各个组织中的相应含量都比原药高。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相比于青蒿素原药,在体外的溶出效果更好,在体内的吸收释放效果更佳,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药物含量明显高于原药,为解决青蒿素因难溶于水而在实际应用中受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对踝关节损伤患者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透明质酸钠联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进行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BGP、PICP、BALP水平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治疗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透明质酸钠联治疗,其可有效改善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且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182例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后并发相关性肺炎患者,对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对培养阳性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82例患者共送检痰标本并进行细菌培养276次,其中阳性检出199次,阳性检出率为72.10%,检出病原菌215株,革兰阴性杆菌153株,占71.16%,其中鲍氏不动杆菌是主要病原菌,占24.1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0.93%;革兰阳性球菌62株,占28.8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病原菌,占11.16%,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占7.91%。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中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严重,且存在多药耐药性的现象。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存在多药耐药率高的现象,临床应合理选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9.
核不均一蛋白A1(hnRNPA1)是一个重要的RNA结合蛋白。本研究旨在获得家蚕hnRNPA1基因的cDNA,并对其在家蚕翅原基组织进行表达和定位分析。以家蚕幼虫期翅原基m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克隆家蚕BmhnRNPA1基因的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ET32a-BmhnRNPA1蛋白表达载体,表达且纯化得到BmhnRNPA1重组蛋白,并制备该蛋白多克隆抗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mhnRNPA1在家蚕幼虫和蛹翅原基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克隆得到了家蚕hnRNPA1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其开放阅读框(ORF)序列为951 bp,编码31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4.98 kDa,等电点为5.15。编码蛋白在第18~90个氨基酸和109~181个氨基酸处为保守的RRM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家蚕hnRNPA1与小菜蛾hnRNPA1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BmhnRNPA1在家蚕幼虫和蛹期的翅原基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蛹期第3天的表达量达到峰值。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结果。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存在于翅原基组织中,并定位于细胞核内。家蚕BmhRNPA1具有两个RNA结合结构域,属于hnRNPs家族,定位于细胞核内,表明其可能参与mRNA的选择性剪接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0.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carbonic source utilisation abilities of microbial species, we used six carbonic supplements to acclimate the microorganisms in two types of compost teas (named CT1 and CT2).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carbonic supplement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acclimated microbial broth wer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se supplements on the biocontrol effect of the broth against cucumber damping off caused by Pythium aphanidermatum was also assessed. Results showed that treatment with glucose, sucrose, or starch reduced the pH and weakened the biocontrol effect of the acclimated microbial broth. The glucose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population size of fungi and yeast. The chitin, cellulose, and wheat straw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the pH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0.05), increased the bacterial population size, and positively affected the biocontrol effect of the acclimated microbial broth. The glucose treatment had higher (75.3% and 79.4% for the CT1 and CT2,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wheat straw treatment had lower (34.6% and 25.6% for the CT1 and CT2, respectively) disease incidence relative to the blank control (85.6%), bacterial population size (r?=?0.64 and 0.69) and number of colony types (r?=?0.82 and 0.76)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biocontrol effect of CT1 and CT2 while the reducing sugar conten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iocontrol effect (r?=??0.57 and ?0.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