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19篇
  免费   8395篇
  国内免费   20253篇
  2023年   1321篇
  2022年   2302篇
  2021年   3176篇
  2020年   2657篇
  2019年   3154篇
  2018年   2576篇
  2017年   2251篇
  2016年   2652篇
  2015年   3893篇
  2014年   5000篇
  2013年   5050篇
  2012年   6421篇
  2011年   6280篇
  2010年   4794篇
  2009年   4554篇
  2008年   5216篇
  2007年   4971篇
  2006年   4644篇
  2005年   4008篇
  2004年   3462篇
  2003年   3068篇
  2002年   2922篇
  2001年   2644篇
  2000年   2442篇
  1999年   1875篇
  1998年   868篇
  1997年   773篇
  1996年   607篇
  1995年   588篇
  1994年   492篇
  1993年   469篇
  1992年   791篇
  1991年   739篇
  1990年   658篇
  1989年   584篇
  1988年   482篇
  1987年   486篇
  1986年   461篇
  1985年   534篇
  1984年   448篇
  1983年   385篇
  1982年   339篇
  1981年   285篇
  1979年   324篇
  1978年   280篇
  1977年   307篇
  1976年   282篇
  1975年   282篇
  1974年   286篇
  1973年   26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范小利  罗涛  张雪葳  吴良龙 《生态学报》2022,42(8):3155-3166
居住建筑能耗受建筑周边空间形态的直接影响,确定空间形态低碳效应及其最佳尺度将有助于实现县域城镇低碳转型。以浙江省长兴县、福建省连江县为例,共计选取49个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建筑样本,采用GIS分析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式,在居住建筑1800m半径范围内,以200m为间隔建立缓冲区,开展全年、最冷月份能耗期及最热月份能耗期建筑能耗与周边空间形态关联性的连续尺度研究。结果表明:(1)道路密度、开发密度、容积率均与建筑能耗呈正相关,但各指标对应的能耗时期、尺度范围有较大差异。(2)水面率、土地利用混合度是与建筑能耗相关的共性指标,但在不同地区的正负效应及尺度范围不同;(3)影响浙闽地区县域城镇最热月份能耗期能耗的关键形态因子为1000m-道路密度、800m-水面率、1600m-开放空间率;影响连江最冷月份能耗期能耗的关键形态因子为800m-水面率。(4)就控碳单元设置而言,长兴县可重点关注1000—1200m半径范围,连江县可重点关注800—1000m、1400m半径范围。(5)浙闽地区县域城镇特性指标为开放空间率,与最热月份能耗期建筑能呈负相关;长兴县特性指标为容积率、水岸密度,分别与全年、最冷...  相似文献   
112.
易扬  胡昕利  史明昌  康宏樟  王彬  张辰  刘春江 《生态学报》2021,41(19):7796-7807
基于1999-2015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重标极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NDVI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0.72增加到0.80)。从空间分布来看,NDVI低值区域(0.1-0.5)占1.40%,高值区域(>0.7)占87.15%;NDVI空间格局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低值区域表现为以三省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Hurst指数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区域(60.54%)的NDVI变化趋势具有不确定性,持续性改善区域(34.7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区,持续性退化区域(3.26%)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较发达城市区域。在年际尺度上,研究区NDVI与各气象因子关系均不显著;月际尺度上,NDVI与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降水和日照时数有明显的时滞性。区域内NDVI动态趋势以不确定性发展为主,城市群周边NDVI呈现持续退化的区域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3.
陕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俊华  张路路 《生态学报》2022,42(11):4617-4629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状态对于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陕西省2005—2019年数据为例,在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及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时空规律及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陕西省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基本不协调—基本协调—中度协调”的演变规律。(2)各市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空间差异明显,2005年、2013年、2019年陕西省10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存在较大差异性,相对发展状态整体上由新型城镇化滞后状态发展为生态环境滞后状态。(3)脉冲响应图反映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间存在明显互动关系,前期生态环境受新型城镇化冲击的负向抑制作用,后期影响逐渐减小,受自身冲击较大,而新型城镇化发展前后期均主要受自身影响。本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以生态为优先,在提高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加速提升陕西省各区域空间人口等不同维度城镇化发展水平,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4.
分泌型磷脂酶PLA2G5属于磷脂酶A2超家族的一员,在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中均有表达.研究表明,PLA2G5参与生物学事件的发生发展,在特定的病理条件下具有诱导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PLA2G5的来源、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和在疾病中的作用,以及现有或潜在的PLA2G5抑制剂,以期探索基于PLA2G5的治疗新靶标.  相似文献   
115.
Summary The xylanolytic and cellulolytic activity fromCellulomanas were reduced by high O2 concentrations in continous culture as well as by an air flow passed trough the samples, suggesting an inhibition or inactivation of enzymes in such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16.
Abstract

D-Xylo and Lyxofuranonucleosides have not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erefore in order to perform a systematic Structure-Antiviral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the nucleoside analogs we have first synthesized their α and β anomers, some of them being unknown or their structure doubtful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17.
118.
常海涛  刘任涛  陈蔚  张安宁 《生态学报》2020,40(12):4198-4206
在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中,灌丛作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其独特的形态和生理适应特性能够有效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土壤动物是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灌丛"肥岛"演变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有利于灌丛生态功能的发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荒漠灌丛微生境土壤动物的研究逐步深入,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首先综述荒漠灌丛微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和生态功能,总结灌丛与土壤动物分布间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针对荒漠灌丛土壤动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9.
120.
Abstract. Gas exchange, leaf-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water potential were measured in early and late spring in early successional herbaceous plants occurring after cutting and after fire, and in mature woody species from the Mediterranean climax community Quercetum ilicis in central Italy. Net photosynthesis peaked in early spring in all species studied when values for temperature and light were lower but leaf-nitrogen content was higher as compared to late spring, suggesting that nitrogen more than energy input controlled photosynt-hetic rates. Herbaceous pioneer species occurring after cutting showed higher field photo synthetic capacity than evergreen climax trees and shrubs. By contrast, net photosynthesis of herbaceous species occurring in a persistent stage after fire, was in the same range as that of climax trees. Thi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arbon-gaining appears to be partly related to the dynamic stage of succession and not solely to the growth 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