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486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2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7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正> Enamel ultrastructures in the molar teeth of the giant panda, including Ailuropoda microta of the Early Pleistocene, 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t of the Middle and Late Pleistocene and a living form, Ailuropoda rnelanoleuc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s of enamel were made in order co evaluate shape, size and arrangement of the prisms. The sections were etched then with 0.074 M H_3PO_4 for 30-60 sec. Our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certain features of the enamel which allow us to recognize differences among Ailuropoda on the basis of examination of large areas of the enamel.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below.  相似文献   
12.
戴氏狼鳍鱼(Lycoptera davidi)的重新观察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本文主要对戴氏狼鳍鱼 (Lycoptera davidi) 骨骼系统的特征进行了补充和订正.在此基础上,对狼鳍鱼属 (Lycoptera) 的特征及有关狼鳍鱼种的分类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记辽宁东部新鳞齿鱼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产自辽宁东部红庙子盆地下桦皮甸子组的新鳞齿鱼属—新种——Neolepidotes liaodongensis sp. nov..根据新材料,将 Neolepidotes 与 Lepidotes 等属作了补充比较,增订了新鳞齿鱼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Controlled oxygen-therapy was used in 30 out of 49 patients (61%) with th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or exacerbations of the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treated at ICU (Group Y), while artificial ventilation in the remaining 19 patients (39%; Group B). An improvement was achieved in 70% of patients of Group A and 42% in Group B. Overall improvement was achieved in 59% of the treated patients. There were 69% of treated patients with infections. Totally 41% of the treated patients died (30% of Group A and 58% of Group B). An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various subgroups of the treated patients, i.e. the acute and exacerbated respiratory failure as well as partial and complete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The result of high risk patients have also been analysed. This subgroup included sudden cardiac arrest, shock and non-compensated acidosis. Favourable effects of the intensive care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ns have been discuss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life hazard in case of septic complications. Emphasis is on the unfavorable effects of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Indications to the use of respirator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artificial ventila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抗阿特拉津转基因大豆植株后代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用阿特拉津溶液涂抹、荧光诱导动力学检测、分子杂交等方法对抗阿特拉津转基因大豆植株的后代进行了鉴定,在第二代及第三代中检测到了抗性基因的存在,表明从龙葵中得到的此抗阿特拉津 psbA 基因不仅能导人大豆叶绿体基因组中获得表达,而且可以遗传到后代。  相似文献   
16.
本文涉及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抗马拉硫磷纯合子(RR)、杂合子(RS)和敏感纯合子(SS)的自然内禀增长率及其对马拉硫磷抗性演化的影响。RR、RS和SS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118、0.1171和0.1339。RR和RS基因型在无杀虫剂时呈现出繁殖不利性,RR和RS的相对适合度分别是SS的0.65和0.68。 影响淡色库蚊对马拉硫磷进化的某些因子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模拟。模拟的因子包括R等位基因的起始频率(P_o)、所用马拉硫磷的剂量和迁入率(m)。模拟结果表明(I)不用药时R等位基因衰减是由于RR和RS基因型的繁殖不利性;(2)在起始种群N_o=200,P_o=0.1,使用杀死全部SS和RS的剂量(8ppm)处理,使R等位基因为有效隐性,并且m≥0.15时可阻止马拉硫磷抗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以前的工作指出,生长抑素可以预防链佐霉素对大鼠胰岛B细胞的损伤。本工作测定给药前后大鼠血清和组织中Zn、Cu含量,以进一步观察链佐霉素破坏大鼠胰岛B细胞后生长抑素预防效应的可能机制。结果为:链佐霉素(STZ)(35mg/kg,ip)注射后24h的大鼠,血清Zn浓度下降,Cu浓度升高,Zn/Cu比值倒置;用生长抑素作预防性注射后,血清Zn浓度与正常对照水平相同,Cu浓度虽稍有升高,但Zn/Cu比值正常。保护组的血清Zn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两组的Zn/Cu比值同样也具有显著差异。在给药后72h,血清Zn/Cu比值在各组之间仍呈上述关系,但差异减小。在大鼠胰腺,注射链佐霉素后胰腺组织Zn浓度未见改变,但生长抑素作预防性注射可使组织锌含量增加。上述结果提示,在生长抑素对胰岛B细胞的保护机制中可能有Zn和Cu的参与。预防性注射生长抑素所引起的高Zn状态可能有利于机体细胞含Zn酶类的活性,增强已损伤细胞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躯体和内脏传入冲动在大鼠束旁核内的会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麻痹的大鼠上,分别刺激迷走神经、内脏大神经、坐骨神经、腓肠神经、睾丸和副睾,在对侧丘脑束旁核记录到了45个细胞的单位放电。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时程和放电频谱分布的不同,可将他们分为五种类型,并且认为这些类型和刺激引起的感觉性质有关。在观察到的45单位中,29个的反应具有痛放电的特性,而且对躯体及内脏的传入冲动呈聚合性反应。其中2个单位只对内脏传入冲动产生反应。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束旁核不仅是接受内脏传入的丘脑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整合内脏与躯体传入信息的中枢。  相似文献   
19.
山西忻州中新世鼠兔科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记述了山西忻州发现的跑兔属—新种.该种以个体较小, P~2 较简单,无前沟, M~2 后叶无后突, P_3 小,无前内沟与前外沟等特征与属型种 B. forsythmajori 相区别,命名为杨胡跑兔 B. yanghuensis sp. nov..新种在进化水平上较属型种稍原始,但两者显示出较近的系统关系.根据 B. yanghuensis sp. nov. 的进化水平,推断其地质时代可能为中中新世早期,约相当于欧洲 Orleanian 期.  相似文献   
20.
Dinocrocuta gigantea头骨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记述了甘肃和政县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一个完整的巨鬣狗头骨;讨论了它的分类地位,修正了 Schlosser 1903年建种时的一些鉴定错误.巨鬣狗是鬣狗科中一个十分特化的成员,应代表一个独立的属.根据命名规则,我们采用 N. schmidt-Kittler 1976年所创的 Dinocrocuta. 因此,这个种应订正为 Dinocrocuta gigantea (schlosser, 19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