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6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微生物酶法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业英  阚振荣  朱宝成 《生物学杂志》2003,20(6):11-13,F003
D-对羟基苯甘氨酸(D-p-HPG)是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重要前体。综述了微生物酶法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种类及其优缺点并对酶的来源即菌种的选育方法做了总结。此外,还简介了基因工程领域内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营养要素对原油降解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00nm处测量菌体OD值检测6种碳源、5种氮源、无机离子含量和氯化钠含量对原油降解菌K5生长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原油降解菌K5生长的最佳营养条件.结果:当蔗糖含量0.6%、硫酸铵含量0.2%、氯化钠含量0.6%、微量元素含量0.1%时,原油降解菌生长得最好.结论:确定了原油降解菌K5生长的最佳营养条件,并且发现了培养基中的氮源和碳源对菌体生长量的影响最大以及不同微量元素对菌体生长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3.
苯酚降解菌ZJ-1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筛选苯酚降解菌,用于降解苯酚提高氧化塘处理效率.方法:以苯酚为惟一碳源进行选择性培养.结果:从乌鲁木齐市某炼油厂污水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编号为ZJ-1,该菌株最高可耐受1000mg/L的苯酚.对该苯酚降解菌降解性能研究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32℃、pH 7左右、接种量1%时,摇床振荡速度120r/min的条件下,该菌株在48h内苯酚降解率可达81%以上.培养液中苯酚浓度在300mg/L、500mg/L时,该菌株的降解率比较明显.当苯酚浓度大于1000mg/L时,则元明显降解效果.结论:ZJ-1菌株对苯酚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细菌中cAMP受体蛋白(CRP)对依赖其的启动子的转录起始调控机制及其他调控作用已经得到详细深入的研究。CRP由cAMP激活,并与之结合形成CRP-cAMP复合体,后者与启动子上的特异位点结合,然后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增强其与启动子的结合能力,从而起始转录。CRP-cAMP复合体与启动子不同的结合方式决定了CRP-9RNA聚合酶之间存在多种不同的作用方式。除了在碳源代谢方面的重要调控作用,CRP对细菌其他代谢途径也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5.
杨亚科(Populoideae)植物自然分布于热带非洲和大约从北纬19°~70°度的北半球,由胡杨属(Balsamiflua)和杨属(Populus)2个属所组成。胡杨属间断分布于赤道非洲、古地中海地区和墨西哥,包含2个组(胡杨组、墨杨组)和约3个天然种。杨属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北缘)和北美洲的广大地区,包含大叶杨亚属(Subgen.Leucoides)(大叶杨组)、杨亚属(Subgen.Populus)(青杨组、黑杨组、杨组)2个亚属和约52个天然种。拟定了杨亚科属的检索表、胡杨属组和种的检索表、杨属亚属和组的检索表以及杨属中各组种的检索表。提供了一个杨树种类目录,包括它们的正名、异名、文献引注和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66.
董文霞  张峰  阚炜  张钟宁 《生态学报》2009,29(1):178-184
田间观察了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 Patch 、山楂圆疣蚜Ovatus crataegarius (Walker)等3种蚜虫对性信息素[(4aS,7S,7aR)-荆芥内酯和 (1R,4aS,7S,7aR)-荆芥醇]的反应,并且调查了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对桃蚜的田间引诱活性的相互作用.在有冬寄主或夏寄主植物的田中,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到桃蚜雄蚜与雌性母的数量显著多于对照诱捕器的诱捕数;但在非寄主植物的田中,却引诱不到桃蚜.苯甲醛(冬寄主植物桃树Prunus persica的主要挥发物组分之一)能够增强桃蚜雄蚜的引诱作用.绣线菊蚜雄蚜和雌性母对植物中提取的荆芥内酯有反应,而山楂圆疣蚜雄蚜和雌性母对植物中提取的和人工合成的荆芥内酯都没有反应,但对荆芥醇有反应.并且在荆芥醇中添加荆芥内酯之后对山楂圆疣蚜雄蚜引诱活性显著提高.还讨论了雌性蚜产生化合物被雄蚜作为性信息素、被雌性母作为聚集信息素以及性信息素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7.
For several years, researchers working on the plant pathogen Botrytis cinerea and a number of other related fungi have routinely used the pLOB1 vector system, based on hygromycin resistanc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Aspergillus nidulans oliC promoter and what was reported to be the β‐tubulin (tubA) terminator. Recently,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is vector contains a 446‐bp portion of the B. cinerea argininosuccinate synthase gene (bcass1) rather than the tubA terminator. As argininosuccinate synthase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l ‐arginine, inadvertent gene silencing of bcass1 may result in partial l ‐arginine auxotrophy and, indeed, may lead to altered phenotypes in planta.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our findings relating to possibl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is incorrect plasmid construction. As an absolute baseline, gene disruption of bcass1 was carried out and generated a strict auxotroph, unable to grow without exogenous arginine supplementation. The knockout displayed an alteration in host range in planta, showing a reduction in pathogenicity on strawberries, French bean leaves and tomatoes, but maintained wild‐type growth on grape,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ported arginine availability in such tissues. Deliberate gene silencing of bcass1 mirrored these effects, with strongly silenced lines showing reduced virulence. The degree of silencing as seen by partial auxotrophy was correlated with an observed reduction in virulence. We also showed that inadvertent silencing of bcass1 is possible when using the pLOB1 vecto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Partial arginine auxotrophy and concomitant reductions in virulence were triggered in approximately 6% of transformants obtained when expressing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luciferase, monomeric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or β‐glucuronidase using the pLOB1‐based expression system, which inadvertently contains 446 bp of the bcass1 coding sequence. We recommend the testing of transformants obtained using this vector system for arginine auxotrophy in order to provide assurance that any observed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r virulence are a result of the desired genetic alteration rather than accidental bcass1 silencing.  相似文献   
68.
α-乙酰乳酸脱羧酶产生菌的微波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高产突变株,以产α-ALDC的枯草芽孢杆菌3226—5为出发菌株进行了诱变处理。经过微波(小火)物理诱变得到3株高产正突变株W181、W184、W195,经过多次传代实验,表明W181、W195是稳定的突变株。突变株W195的α-ALDC相对酶活(OD522)由出发菌株的0.35提高到0.617,提高了76%,突变株W181提高了66.9%。  相似文献   
69.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催化两分子超氧自由基歧化为分子氧和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被Mn3+SOD氧化成分子氧的反应以扩散的方式进行。超氧自由基被Mn2+SOD还原为过氧化氢的反应以快循环和慢循环两条途径平行进行。在慢循环途径中,Mn2+SOD与超氧自由基形成产物抑制复合物,然后该复合物被质子化而缓慢释放出过氧化氢。在快循环途径中,超氧自由基直接被Mn2+SOD转化为产物过氧化氢,快速循环有利于酶的复活与周转。本文提出温度是调节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进入慢速或者快速循环催化途径的关键因素。随着在生理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升高,慢速循环成为整个催化反应的主流,因而生理范围内的温度升高反而抑制该酶的活性。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双相酶促动力学特性可以用该酶保守活性中心的温度依赖性配位模型进行合理化解释。当温度降低时,1个水分子(或者OH-)接近Mn、甚至与Mn形成配位键,从而干扰超氧自由基与Mn形成配位键而避免形成产物抑制。因此在低温下该酶促反应主要在快循环通路中进行。最后阐述了几种化学修饰模式对...  相似文献   
70.
木质残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化性质影响木质残体的分解.本研究以集中分布于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林木质残体为对象,将4个不同类型林分的木质残体划分为5个腐烂等级和4个径级,研究林分类型、腐烂等级、径级及其交互作用对木质残体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从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