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1.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家族成员是一类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胚胎发育、免疫调节、伤口修复、细胞增殖和抑制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GFβ1、TGFβ2和TGFβ3在进化上最晚出现,并以潜伏态分泌。有别于家族中的大多数成员,TGFβ1-3的信号具有时空区域性,并依赖于其所处的微环境。阐明依赖于微环境的TGFβ信号的多层次调控机制对于理解TGFβ信号在免疫、癌症等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功能,以及开发临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TGFβ前体复合物的结构入手,并从TGFβ的激活,配体-受体识别,跨膜信号传导及转录调控等方面,论述依赖于微环境的TGFβ信号的调控机制,同时讨论肿瘤微环境中多效的TGFβ信号,进而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研究法尼酯x受体(FXR)激动剂GW4064对裸鼠肝癌细胞移植瘤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肝癌细胞系Hep G2进行体外培养,将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裸鼠成瘤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腹腔注射DMSO和GW4064。一周后,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和CD31的表达,同时计数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CD31-MVD);Western blot法检测其FXR和白介素-8(IL-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XR激动剂GW4064处理组的肿瘤组织中FXR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微血管密度CD31-MVD值显著降低,同时Ki-67、IL-8及CD3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FXR激动剂GW4064能显著增加FXR的表达,抑制裸鼠肝癌细胞移植瘤的增殖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3.
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贡献区评价综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慧  申双和  温学发  孙晓敏  米娜 《生态学报》2012,32(23):7622-7633
综述了通量贡献区研究的基本理论、最新进展、研究热点与难点,旨在促进中国区域碳水通量数据空间代表性的定量评价.通量贡献区是通量观测点上风向的空间代表区域,能够反映代表区域对应下垫面的源区内每一点对观测点的通量贡献权重影响,主要受观测高度、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大气稳定度等因素的影响.通量贡献区通常随着观测高度的增加、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降低和大气稳定度的增加而变大,反之则变小.通量贡献区的评价模型包括解析模型、拉格朗日随机模型、大涡模拟和闭合模型四类.通量贡献区的评价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通量数据质量评价、实验设计的指导、与遥感技术结合的区域尺度的总初级生产力的估算、城市CO2通量变化的评估以及能量闭合的评价等研究.最新研究表明,对流边界层的通量贡献区存在负的通量贡献区域;有裸地存在的情况下解析模型通常会低估裸地对观测通量的贡献;与水平地面处的通量贡献区相比,山谷处通量贡献区变小而山脊处的通量贡献区变大.通量贡献区模型研究应进一步考虑大气中的平流效应、湍流的非高斯扩散以及建立冠层内部的通量贡献区模型.解决森林冠层内流场的不均匀性、冠层重叠问题、冠层湍流的不稳定性是建立适合冠层内部通量贡献区模型的前提条件.在理想条件的气体释放验证试验的基础上,需要开展复杂条件下的相关试验.  相似文献   
114.
利用RACE技术得到碱地肤KsNHX1的3’cDNA序列.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KsNHX1为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编码基因.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了该基因在盐碱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 200 mmol·L-1 NaCl胁迫2~24 h,KsNHX1在叶片中表达量持续增加;200 mmol·L-1 NaCl处理10 h,KsNHX1在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都上调;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叶片中KsNHX1表达上调,160 mmol·L-1时达到最高;低于400 mmol·L-1浓度下,根中该基因的表达也都上调.经不同浓度Na2CO3胁迫,根中KsNHX1的表达变化趋势与相应浓度NaCl胁迫下的变化相同;但叶片中除160 mmol·L-1 Na2CO3处理下KsNHX1表达略有上调外,其他浓度下KsNHX1的表达都低于对照.KsNHX1的表达模式暗示,在不同盐碱胁迫下,碱地肤能够维持体内相对稳定的K+/Na+,其耐盐特性可能与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5.
汉坦病毒(Hantavirus,HV)是肾综合症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主要病原体之一,HV的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针对西安市HFRS的持续高发病率,2010年7月-9月对西安市HFRS 疫区捕获的110只黑线姬鼠(阳性62只)进行年龄、性别鉴定.通过病毒RNA提取分析,发现黑线姬鼠雌雄个体携带病毒无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年龄段黑线姬鼠携带汉坦病毒却具有显著差异,年龄结构与病毒携带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6.
目的:从医院废水中快速分离多株不同的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建立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库做准备。方法:利用噬菌斑法从未经处理的医院污水中分离和鉴定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根据感染谱的不同确定它们为不同的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重点研究其中一株宿主谱较广的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负染法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和大小,提取该噬菌体的基因组并进行酶切电泳分析,测定噬菌体感染复数并观察其一步生长曲线。结果:通过噬菌斑法分离出90株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Pa27P1头部呈立体对称,有一长尾;酶切结果显示,噬菌体Pa27P1的基因组为双链DNA;生长曲线表明噬菌体Pa27P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为25 min,爆发时间为25 min,裂解量为514。结论:90株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中有5株具有较广的噬菌谱,其组合能裂解所有18株铜绿假单胞杆菌,为深入研究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7.
Many terrestrial orchids are historically rare and occur in small, spatially isolated populations. Theory predicts that such species will harbour low levels of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 and will exhibit a high degree of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gence, primarily as a result of genetic drift. If the origin of the present‐day populations is relatively recent from the same genetically depauperate source population, a complete lack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onspecific populations is expected. If a terrestrial orchid was historically common with moderate or high levels of genetic diversity, but has experienced more recent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as a result of over‐collection, it would still exhibit initial levels of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 and a low degree of genetic divergence between populations. To test these predictions, we examin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six populations (N = 131) of the historically and currently rare Cypripedium japonicum and in four populations (N = 94) of the historically common but now rare C. macranthos from South Korea. Fourteen putative allozyme loci resolved from eight enzyme systems revealed no variation either within or among populations of C. japonicum, which supports the first prediction. In contrast, populations of C. macranthos harboured high levels of genetic variation (mean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P = 46.7; mean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 = 0.185) and exhibited a low degree of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gence (GST = 0.059), supporting the second prediction. The lack of genetic variation both within and among conspecific populations of C. japonicum may suggest that populations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genetically depauperate ancestral population. The high levels of genetic diversity maintained in populations of C. macranthos suggest that the collection‐mediated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is still too recent for long‐term effects on genetic variation. Based on current demographic and genetic data, in situ and ex situ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provided to preserve genetic variation and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the two species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 2009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9, 160 , 119–129.  相似文献   
118.
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表达量与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近海常见的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通过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其PCNA基因的部分序列,首次克隆测序得到了714bp的中肋骨条藻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序列。根据得到的PCNA与Cyt b基因序列,分别建立了检测中肋骨条藻PCNA与Cyt b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并通过对已知浓度样品的检测证明了所建立标准曲线的准确性。以上述建立的方法为基础,研究了中肋骨条藻生长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平均单细胞中PCNA表达量在培养的不同阶段变化很大,且变化趋势与生长率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说明PCNA表达量与细胞分裂密切相关,体现了其作为细胞增殖指标的潜能;而Cyt b基因表达稳定,表达量变化很小,说明Cyt b基因是一个潜在的良好的内参基因。基于此,提出以PCNA为目的基因、Cyt b为内参基因,将PCN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REQ)作为中肋骨条藻生长率的一个指标,并建立了实验室条件下PCNA相对表达量与中肋骨条藻生长率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9.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重要的造血生长因子,它在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肿瘤放疗化疗的辅助治疗以及其它血液病的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制备高纯度、活性的重组人SCF,将人工合成的SCF的cDNA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43.1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获得了高效表达菌株。SCF通过诱导表达形成包涵体,包涵体经洗涤、变性和初步纯化后,进行直接稀释复性,复性液经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等分离除去共价二聚体和异构体,获得纯度大于95%的重组人SCF样品,生物学比活性在7.0×10^5U/mg以上。结果表明:建立了有效的rhSCF制备工艺,且产物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方法通过开腹手术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组织块种植于裸鼠盆腹腔,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种植病灶能保持原有内膜组织的形态结构,并可见血管生成明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建立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临床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