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5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8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背景】传统制作奶豆腐和酸性奶油(乌日莫)是内蒙古农牧地区最喜爱的食品,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亟待开发利用。【目的】通过解析内蒙古农牧地区传统自制奶豆腐和乌日莫样品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分布特征,为优良菌株选育与利用提供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乳酸菌,测定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种属关系,阐明乳酸菌系统发育、遗传分化及菌群结构。【结果】传统自制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乳酸菌81株,主要归属于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食二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diolivorans)、奥塔基乳杆菌(Lactobacillus otakiens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乳酸乳球菌(Lactoc...  相似文献   
22.
泛素化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过程,参与调控包括蛋白质降解在内的多种生命活动。实现这一调控过程需要将一个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泛素蛋白共价连接到底物蛋白上。同时,泛素本身也存在多种翻译后修饰,包括泛素化、磷酸化、乙酰化等,进一步丰富了泛素的修饰类型,决定了底物蛋白不同的命运。近年来,伴随着第65位丝氨酸磷酸化泛素蛋白参与调控线粒体自噬这一突破性进展,泛素蛋白其余磷酸化位点的功能研究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根据目前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和报道,总结了泛素蛋白已知的磷酸化修饰位点,梳理了泛素蛋白第12位和66位苏氨酸、第57位和65位丝氨酸等位点的磷酸化修饰对其生物物理特性带来的改变,并对相应修饰位点所涉及的生物学功能调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3.
陈鹏  宋佳  郭璞  冀瑞卿 《菌物学报》2023,42(1):297-311
蜜环菌属Armillaria真菌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由于蜜环菌的生长发育过程较复杂,还未完全实现商业化栽培,野生资源的供应受到季节性和地域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采自东北地区蜜环菌属的3个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物的形态特征及分子标记确定菌株JG19016为奥氏蜜环菌A. ostoyae,菌株JG19017为高卢蜜环菌A. gallica,菌株JG19018为中国蜜环菌生物种C。奥氏蜜环菌JG19016最适生长温度为25 ℃,高卢蜜环菌JG19017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 ℃,中国蜜环菌生物种C JG19018则在22-25 ℃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3个菌株最适pH为5-6。奥氏蜜环菌JG19016对葡萄糖和蔗糖利用率较好,高卢蜜环菌JG19017对葡萄糖利用率较好,中国蜜环菌生物种C JG19018对葡萄糖和淀粉利用率较好;蛋白胨对3个菌株促进作用最强,为最适氮源。培养基中加入VB1,对3个菌株的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奥氏蜜环菌JG19016菌丝生长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蛋白胨3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镁1.5 g,VB1 10 mg,琼脂20 g,水1 L。在木屑基质中培养,其配方的最优碳氮比为38:1,最佳木屑粗细比为3:1以上。出菇条件探索结果显示,菌丝及菌索长满菌袋(17 mm×33 mm×5 mm丝聚乙烯袋)需要50-60 d,之后在18 ℃、60%湿度和12 h散射光的环境中,10 d左右可观察到原基产生。增加菇房湿度到90%-95%,2-3 d可观察到1-3 cm的幼子实体,7 d左右菌柄和菌盖完全分化,10 d左右观察到菌盖展开。  相似文献   
24.
Restoration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in sunflower was demonstrated to be controlled by polygenes by analysing 982 effective crosses among 109 self-crossed lines and 16 CMS lines. Two self-crossed lines and one CMS line with distinct genotypes were applied to creation of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for DNA bulks of the target gene Rfl. Bulked DNA was prepar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single gene Rfl and its gene marker among polygenic characters at the same genetic background. Using 80 10-mer operon primers, 620 RAPD reactions were carried out between fertile and sterile DNA bulks. In about 800 loci, primary results showed that 8 were related to the restoration genes. Furthermore. 2 were confirmed as RAPD markers for gene Rfl by examining 9 maintenance and 7 restoration lines. This method is the improvement for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1] with which markers of single gene of target can be identified rapidly among polygenic characters.  相似文献   
25.
详细记述了广西博白和湖南长沙中泥盆世的大瓣鱼科化石,依其特征建立一新属——广西瓣甲鱼Guangxipetalichthysgennov,该属头甲骨片排列型式与澳大利亚的Shearsbyaspis较为接近。同时讨论了鱼化石动物群及相关的地层问题。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介绍一种能准确而迅速改变光刺激器光学参数(波长、强度等)的远距控制装置。将具有不同光学参数的滤光片(或孔径)置于转盘的不同位置,并对其编码。通过对编码值与预置值的比较,驱动步进马达带动转盘到所需的位置。仪器操作简便,有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28.
40 pelvic preparations of rabbits (oryctolagus cuniculus) were bilaterally studied by dissection under the stereomicroscope and angiography. The arterial pattern of the pelvis, i.e. origin and branching of the umbilical, urogenital and internal pudendal arteries (visceral branches), is describ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bserved are as follows: (1) The umbilical artery is permeable in adults and gives origin to the cranial vesical artery and a caudal branch that irrigates the pelvic urogenital organs and, eventually, the rectum, with six patterns of branching in both sexes. (2) Usually, the urogenital artery i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visceral branch of the internal iliac artery. In 1 animal, unilaterally, it arises from the median sacral artery. In 12 animals (6 bilaterally and 6 unilaterally) the urogenital artery is absent. When present, it forms two branches, a cranial and a caudal one, that irrigate of the urogenital organs in both sexes. (3) The internal pudendal artery is the direct continuation of the internal iliac artery and gives to rise to some visceral branches that irrigate the penis, bulbourethral gland and rectum (with six patterns of branching) in males, and the vagina, clitoris and rectum (with three patterns of branching) in females.  相似文献   
29.
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是珍贵的食药用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在天然防腐剂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长裙竹荪的抑菌活性为指标,通过萃取、3次不同流动相的硅胶柱层析、1次反相柱层析和薄层层析法对竹荪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个抗菌活性强的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等数据分析,推断该化合物为间苯三酚。以巨大芽孢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用平板打孔法及原位抑菌法测定该化合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这两种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分别为83.06μg/mL和51.58μg/mL。本研究首次从长裙竹荪中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间苯三酚,为竹荪天然抗菌物质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外生菌根是木本植物根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结构,外生菌根真菌在红松等外生菌根树种的定植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持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菌根系统内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是揭示菌根共生机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生长季内红松纯林内根围土壤及菌根样品ITS2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红松根系微生态中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与其他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从6月份到10月份,5个月的菌根样品测序共得到741个真菌OTUs,利用FUNGuild数据库分析,其中85个OTUs归类为外生菌根真菌,优势属(相对丰度>5)为蜡壳菌属Sebacina、乳牛肝菌属SuillusMeliniomyces、红菇属Russula、棉革菌属Tomentella、须腹菌属Rhizopogon和缘腺革菌属Amphinema。6月份菌根中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月份。(2)红松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受到土壤pH、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和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它们与外生菌根真菌优势属相对丰度呈现正相关或负相关。(3)根围土壤内真菌是影响红松根系外生菌根真菌相对丰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其中,包括普可尼亚属Pochonia、产丝齿菌属Hyphodontia、镰刀菌属FusariumCollembolispora、枝穗霉属ClonostachysApodus、鹅膏属Amanita在内的土壤真菌与根内外生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呈线性关系。同时,超过85%的根内外生菌根真菌与同一取样地的土壤共有,可以认为侵染和扩散是红松根内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形成的主要方式,同时兼有植物根系的选择,因为根内并不包括所有土壤中存在的外生菌根真菌,其机制需要进一步人工模拟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