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1.
目的研究转染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1,CDK1)siRNA、以及转染后进行凋亡刺激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探讨CDK1在细胞凋亡中的确切作用,揭示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协调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脂质体转染CDK1siRNA,转染后48h加紫杉醇(Tax01)(20μg/m1)刺激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CDK1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AnnexinV/PI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含量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转染CDK1 siRNA后,CDK1蛋白的表达下降,细胞周期G2/M期比例增加,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升高。只加Taxol刺激12h后细胞凋亡率增加并伴有S期和G2/M期比例增加。转染CDKlsiRNA后再用Taxol刺激,其细胞凋亡率没有明显改变,G2/M期阻滞效应也没有叠加。BCL2蛋白只在加Taxol刺激组表达下降,与CDK1表达减少没有相关性。结论siRNA沉默导致的CDK1表达降低只导致细胞周期G2/M期阻滞,没有引起细胞凋亡;CDK1的表达降低对紫杉醇所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效应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12.
九味消肿拔毒散外治蝮蛇咬伤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九味消肿拔毒散外治蝮蛇咬伤的疗效。方法实验研究采用30只大白鼠局部注射蝮蛇毒造模后,外敷九味消肿拔毒散,并观察不同时段的疗效。另外,采用随机平衡对照设计,选择135例蝮蛇咬伤患者,分为九味消肿拔毒散治疗组90例.季德胜蛇药片对照组45例,外敷治疗后,观察比较消肿、止痛、消除瘀斑等方面的疗效。结果九味消肿拔毒散在动物实验与临床治疗上,其消肿、止痛、消除瘀斑的效果明显优于季德胜蛇药片对照组。结论九味消肿拔毒散是外治蝮蛇咬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13.
基因组装技术是合成生物学领域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它基于大规模基因组数据分析,发现新型的或隐藏的生物活性物质合成基因簇。利用基因组装技术,可提高或激活沉默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在微生物中的表达,从而合成潜在的、有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旨在阐明最新的体内和体外基因组装技术的设计原理、关键策略及其应用。基因组装技术是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生产及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4.
暴露在低氧环境下,可能会引起胃肠功能障碍和摄食量下降,打破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平衡,造成骨骼肌萎缩。为探讨低氧环境下骨骼肌的萎缩是低氧环境引起的还是低氧诱发的摄食量减少所致,本研究检测大鼠腓肠肌中低氧时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相关基因的蛋白质表达。将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常氧对照组、低氧组(氧浓度为12.4%,模拟海拔4 000 m高度)和配对组(大鼠的摄食量与低氧组前1 d的摄食量相同),每组7只,每天记录大鼠体重和摄食量。4周后,HE染色法观察腓肠肌肌纤维形态,Western印迹测试相关蛋白质水平。低氧组和配对组摄食量在低氧干预初期,较常氧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干预后期差异不明显;干预期间,低氧组大鼠体重平均增加量(102.10 g)、体重(341.20 ± 16.75 g)、肌肉总量(226.83 ± 8.33 g)和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12.67 ± 1.83 mm)较常氧对照组(128.00 g;377.50 ± 20.75 g;260.50 ± 9.35 g;15.78 ± 2.38 mm)和配对组(119.40 g;375.86 ± 11.30 g;262.29 ± 7.90 g;15.71 ± 2.82 mm)均显著下降,配对组较常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4周干预后,与常氧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腓肠肌中与低氧相关的HIF1α显著增加(1.42 ± 0.19, P<0.05),Akt和p-Akt/Akt显著降低 (1.44 ± 0.13; 0.47 ± 0.08, P<0.05),配对组上述3种指标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蛋白质合成方面,低氧组mTOR较常氧对照组显著下降(0.63 ± 0.18, P<0.05),配对组较常氧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低氧组腓肠肌中,4EBP1(1.14 ± 0.14)和p70S6K1(1.14 ± 0.11)较配对组显著下降(P<0.05)。在蛋白质分解方面,低氧组p-FoxO1和p-FoxO1/FoxO1比值较常氧对照组显著下降(0.71 ± 0.15; 0.78 ± 0.14, P<0.05);低氧组大鼠腓肠肌中,Atrogin1、MuRF1、Beclin1、LC3Ⅰ及LC3Ⅱ/Ⅰ比值均高于常氧对照组(1.35 ± 0.12; 1.30 ± 0.22; 1.17 ± 0.11; 1.03 ± 0.11; 1.35 ± 0.13, P<0.05);配对组与常氧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低氧环境下骨骼肌中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减少,蛋白质分解相关基因表达增加,造成骨骼肌萎缩,体重下降,此变化与摄食量减少无关。  相似文献   
215.
氨基酸的微型双向薄层色谱快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微晶纤维素—硅胶G(或H)混合固定相微型薄膜(5×5cm)双向色谱分离了标准氨基酸混合液、蛋白质水解物、去蛋白质血浆和新鲜尿液中的氨基酸,效果良好。双向色谱展开时间共只约1小时,绝大部分氨基酸分析灵敏度为10-10—19-11mol。  相似文献   
216.
应用自制的表皮角蛋白(EK)家兔抗体,对胚胎期及成年大白鼠的肝脏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大白鼠肝脏内,肝细胞EK阴性,胆管上皮细胞EK明确阳性;大白鼠胚胎肝脏也显示出这种EK染色差别。随着肝内胆管上皮的形成,EK阳性物质在其胞浆内出现。作者认为,EK阳性物质的出现是肝内胆管上皮结构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17.
2021年9月,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采集到一雌一雄2号白环蛇属(Lycodon)物种个体,两个体具有以下形态学特征:背鳞17-17-15行,光滑;上唇鳞8枚,下唇鳞10枚;颊鳞1枚,入眶;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8枚,2 + 3 + 3排列;腹鳞209 ~ 213枚(+ 1或2枚前腹鳞),雄性尾下鳞90对,雌性标本尾末端缺损,肛鳞完整。活体背面棕黑色,雄性体背部具29条浅色环,尾背部具12条浅色环,雌性体背部具30条浅色环,尾背部具10条浅色环。2号标本与锦白环蛇(L. pictus)原始描述中提供的形态学鉴定依据相符。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本次采集的标本与已知锦白环蛇样本的遗传距离在0.3% ~ 0.8%之间。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鉴定此次采集的白环蛇属标本为锦白环蛇,为贵州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18.
本实验初步观察了运动过程中大鼠体内锌的变化情况以及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转换功能的影响。结果提示:一次力竭运动可使大鼠体内锌代谢发生改变,变化的原因可能与摄入不足、运动机体需要增加等有关。一定强度的运动训练不足以使心肌线粒体功能发生明显改变,但一次力竭性运动可以导致心肌线粒体膜的流动性发生明显变化,H+转运ATP酶活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19.
运动对大鼠休内锌代谢及H^+—转运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初步观察了运动过程中大鼠体内锌的变化情况以及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转换功能的影响。结果提示:一次力褐运动可使大鼠体内锌代谢代发生改变,变化的原因可能与摄入不足、运动机体需要增加等有关。一定强度的运动训练不足以使心肌线粒体功能发生明显改变,但一次力竭性运动可以导致心肌线粒体膜的流动性发生明显变化,H^+转运ATP酶活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20.
寡齿新银鱼胚胎发育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平均水温分别为14.2、15.6、16.5、23.4和24.5℃时,寡齿新银鱼胚胎孵化时数依次为142、119、108、68和61h.胚胎发育时序可分为10期.温度与胚胎孵化时间呈幂函数关系,H=6861.1988×T-1.4717;积温与胚胎孵化时间亦呈幂函数关系,H=1.6081×10-8×A3.01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