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云南野生稻生态类型丰富,且具有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耐旱、耐寒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经消失的遗传基因,是水稻品种改良的优良基因库。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加剧,这一宝贵的战略性生物资源正面临着快速消失的危险。为了加强云南野生稻资源的保护,近年来,我们对云南野生稻资源开展了原生境保护(物理隔离方式和主流化方式)及非原生境保护(种质库、种质圃、细胞库和DNA库)等保护技术研究,明确了各种保护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保护了云南野生稻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了丰富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52.
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Rousi)Lian]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广生态幅的小乔木,在拉萨河谷地区的海拔3500~4200 m范围内均有分布.前人工作多集中在江孜沙棘果实的开发利用方面,对其基础生态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江孜沙棘沿海拔梯度的群落组成和表型变异的规律.为此,在拉萨河谷上段沿海拔梯度由东向西设置了4个样带:3850 m、3950 m、4050 m和4200 m,每个样带设置2至3个10 m×10 m的样方进行研究.首先,详细记录了每个样方内林下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样方内的沙棘盖度、海拔、样方与河岸的实际距离,并用DCA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去势对应分析)] 排序方法对群落及其组成物种进行排序分析.随机抽取了每个样方内的20个江孜沙棘植株个体,测定其胸径、基径、株高和叶片长度,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这些变量和海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孜沙棘在拉萨河谷内的主要生境分为4种类型,即:河边砾石滩地、河阶草滩、河边草甸和河边林缘, 样方排序结果主要受海拔的影响;同时,江孜沙棘植株的基径、胸径和高度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而叶片长度与海拔之间无显著相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江孜沙棘而言,海拔所代表的综合环境因子对其分布和表型有显著的影响,而局部光照可能也是影响其表型特征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53.
电视胸腔镜肺大泡切除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德琼 《蛇志》2008,20(1):78-79
自发性气胸传统手术治疗是剖胸探查.自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scopic surgery,VATS)引入临床以来,开创了心胸外科微创手术新纪元.我院于2004年2月~2007年10月开展VATS切除肺大泡,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4.
利用简并PCR技术从野生花生种(Arachis ipaensis Krapov.et W.C.Greg.)的基因组中扩增分离Ty1-copia类(1类)和Ty3-gypsy类(2类)反转录转座子RT基因,并对其序列特征、多样性、系统进化关系及转录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1和2类RT基因,目的条带分别约为260和43...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在离体条件下,Klebsilla ASP-15对某些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为具有PGPR功能菌株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平板对峙培养进行比对实验, 初步研究ASP-15的抑病能力与抑病机理.结果:ASP-15菌对除尖孢镰刀菌外其他6株被测试 菌的抑制率达57.8%~84.8%以上,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17.7%;含菌体的发酵液抑菌效果 最好;在培养5~7时,稀释200倍的发酵液的抑菌率从45%降到了15%,稀释200倍的发酵上清 液的抑菌率从8%降到了1%;ASP-15的生长引起了病原菌丝生长发生改变,使菌丝变粗,菌丝 的分裂点减少,在分隔处有膨大突起现象,菌丝里的原生质体减少,孢子无大量生长.结论:ASP-15菌具有较广谱的抑制植物真菌病害的能力,但其生防作用主要 还是营养竞争,抢先占领生态位引起的.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树[鼠句]抓取和保定、采血、灌胃基本实验技术方法进行探讨,逐步规范树[鼠句]实验技术。方法选用成年树[鼠句]进行抓取和保定,分徒于法和器具法(自制捕捉保定袋),对130只树[鼠句]采用尾静脉、股动(静)脉两种采血方法;采取人用8号胃管可对树[鼠句]绎口灌胃给药。结果所采用徒手、器具的方法抓取和保定树[鼠句]均能有效地控制动物,不会发生动物死亡或很少逃逸;两种方法都顺利采集到所需血量,股动(静)脉单次最大采血量可达2mL而不损伤动物;12只树[鼠句]连续灌胃10d,成功率100%。结论自制的捕捉保定袋经济实用,摸索的几种树[鼠句]实验技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57.
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204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发芽期、芽期、幼苗期、孕穗期等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时期耐冷性在籼粳亚种间、各种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粳稻种质的耐冷性明显强于籼稻种质,但籼稻种质中也存在耐冷性较强的种质。高阳淀稻大红芒、肥东塘稻、木樨球、卫国、兴国、山酒谷、中花8号等粳稻种质和包选21号、红米三担白、寸谷糯、红谷等籼稻种质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均表现较强的耐冷性,在水稻耐冷性育种及耐冷基因发掘研究中应加以利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水稻结实率与低温下发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死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即低温下发芽期耐冷性和芽期耐冷性强的水稻种质一般表现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认为低温下发芽率和芽期低温处理后的死苗率可以作为孕穗期耐冷性早期鉴定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58.
对短柄乌头及其展毛短柄乌头、铁棒锤核型进行研究,为短柄乌头的细胞地理分布和选育提供理论基础.3个种其染色体基数为 X=8,短柄乌头6个居群出现5种核型公式,不同居群染色体形态变异较大.其中宁蒗和盐源2个居群核型公式相同.四川木里居群属于 Stebbins 的1A 型,丽江、宁蒗、四川盐源居群属于2B 型,会泽、东川居群属于3B 型;铁棒锤和展毛短柄乌头核型类型都是属于2B 型.短柄乌头各项染色体参数表现出较高的不对称性,核型比较不相近.核型公式变异、核型不对称系数、核型不对称指数没有显示出清晰的、对应的地理分布.6个短柄乌头居群中也没发现三倍体,短柄乌头的选育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碘125插置组织间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4月经我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95例,全部患者均经放射性粒子碘125插置组织间治疗,观察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免疫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并随访6-24月观察患者生存率。结果:95例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3.15%,其中CR 23例(24.21%),PR 56例(58.94%),PD 9例(9.47%),SD 7例(7.37%)。在碘125插置过程中出现7例气胸,术后出现2例咳血、1例排便困难和3例出现发热并伴穿刺处疼痛。全部患者治疗前后IgG、IgA和IgM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治疗后4周各病种晚期肿瘤患者相应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肺癌患者中,半数生存期为20个月,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9%和41.51%;而同期行姑息手术且未接受放射性粒子碘125插置组织间治疗的40例肺癌患者,半数生存期仅为12个月,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57.50%和2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粒子碘125插置组织间治疗晚期肿瘤具有适应症广、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还可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