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基础, 揭示不同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作用的影响有助于阐明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响应规律。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供试材料, 设充分灌溉(CK)、轻度水分胁迫(LD)、中度水分胁迫(MD)、重度水分胁迫(SD)4个水分处理, 研究了现蕾期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 紫花苜蓿的光饱和点降低, 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升高, 表明水分胁迫的加剧降低了紫花苜蓿对弱光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2)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μmol•m-2•s-1)、气孔导度(Gs, mmol•m-2•s-1)、和蒸腾速率(Tr, mmol•m-2•s-1)均呈下降趋势, LD的胞间CO2浓度(Ci, μmol•mol-1)下降, 气孔限制值(Ls)上升, 表明是由气孔因素所致, 而MD和SD则由非气孔因素所致。(3)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 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表明适度的水分胁迫会提高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2.
植物的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植物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的生化性质以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3.
小麦幼苗经不同浓度NaCl处理1 d再转入Hoagland培养液中培养2d后,浓度相对较低(100和200mm01.L-1)的NaCI处理的幼苗根部生长抑制可以恢复,而浓度相对较~i(500 mm01.L-1)的NaCI处理的则不能恢复;预先以高铁血红素(5 pm01.L-1)处理1 d就可以缓解随后200mmol·L-1 NaCI处理引起的小麦根部生长受抑.X射线电子探针检测元素分布的结果表明,高铁血红素还可缓解由NaCI胁迫导致的小麦苗根尖表皮、皮层和中柱细胞中的K 流失,并可提高根系中K /Na 比,从而维持根部的离子稳态.  相似文献   
104.
N-氨甲酰基-D-氨基酸酰胺水解酶的快速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疏水层析及阴离子交换层析等三步 ,有效地从一菌株NO .2 2 6 2中纯化了N 氨甲酰基 D 氨基酸酰胺水解酶。结果表明 ,酶活性回收约 2 0 %,纯化了 8 4倍。天然PAGE与SDS PAGE分析表明 ,该酶分子为同源四聚体 ,单体分子量约为 3 5kD。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 7 7~ 8 0 ,最适温度为 45℃。以N 氨甲酰 DL 丙氨酸为底物时 ,Km =1 3×1 0 - 3 mol L ,Vmax=0 .3 3mol min。二价金属离子Ni2 + 有激活作用 ,Zn2 +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Co2 + 对酶活无影响。该酶N 末端 8个氨基酸残基依次为TRQKILAF。  相似文献   
105.
一氧化氮在植物体内的信号分子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生物体的气体活性分子 ,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动物体研究结果揭示 ,NO在血管松驰、神经转导及先天性免疫反应等一系列生理代谢过程均可作为一种关键的信号和效应分子。有关NO作为信使物质参与植物抗病及其他生理代谢调节的报道也日益增多。1 .植物内源NO的产生途径植物体内氮代谢的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itratereductase,NR)也可以NADH/NADPH作为电子供体 ,催化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单电子还原反应来合成NO。如在含有NO-2 和NADH的缓冲液 (p…  相似文献   
106.
内蒙古汉族青少年体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内蒙古地区3088名(男1489,女1599)7-18岁汉族城乡青少年体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乡男生偏中胚层型的外胚层型体型最多,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和偏外胚层型的中胚层型 之;城乡女生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体型最多,三胚层中间型和偏内胚层型换上胚层型次之。8-13岁时,同性别同龄组城乡学生的体型差异明显,13岁以后体型接近,城乡男女学生体型的性别间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107.
通过扫描电镜对澜沧荛花Wikstroemiadelavayi花部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旨在为该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花部发育形态学资料。澜沧荛花花部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呈远轴面向近轴面的顺序 ,但这一式样由于近轴面的器官在早期发育之后生长加速发生了转变。因此 ,花开放时所表现的所谓辐射对称 ,显然是由同一轮器官的异率生长所导致的次生现象。花盘发生于花萼筒基部的远轴面上 ,与花萼、雄蕊的发生间隔时间较长。花盘原基在下轮雄蕊着生处凹陷或间断 ,与之相对应 ,花盘裂片与下轮雄蕊呈互生。由此 ,花盘显然不是花托的一部分 ,也不是象花萼、雄蕊和心皮一样的独立结构 ,将其解释为雄蕊群的一部分更合理。花盘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及其着生位置同其他花部器官的发生和发育式样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对进一步阐明瑞香属Daphne和荛花属Wikstroemia的系统发育关系具有一定意义。根据对雌蕊群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观察 ,该种的子房是由一个近轴面的可育心皮和一个远轴面的不育心皮融合而成的单室子房 ,为假单心皮雌蕊。尽管荛花属和瑞香属均属于单室子房 ,但澜沧荛花的子房维管束中的腹束排列于中轴位置 ,而目前资料显示瑞香属植物的腹束接近于侧膜位置 ,这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小麦叶片顺乌头酸酶对NO和H2 O2 的敏感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处理抑制小麦(Triticu aestivum L.)叶片顺乌头酸酶活性,抑制呈明显的浓度及时间效应;同时外源NO衍生代谢物过氧亚硝酸阴离子(peroxynitrite,ONOO^-)的供体3-morpholinosydnonimine hydrochlloride(SIN-1)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酶活性也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小麦叶片线粒体顺乌头酸酶对H2O2和SIN-1更敏感。分别以SNP与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专一性抑制剂氨基三唑(3-amino-1,2,4-triazole,3-AT)处理离体小麦叶片,发现在其内源H2O2含量上升的同时,顺乌头酸酶活性均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下降趋势。表明NO除直接抑制顺乌头酸酶活性外,还可能经H2O2介导间接对顺乌头酸酶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CHO细胞时 ,由于没有血清提供各种贴壁因子 ,细胞以悬浮的方式生长。在实际的大规模细胞培养中 ,CHO细胞往往以贴壁方式培养 ,要么贴壁于悬浮的微载体中 ,要么贴壁于固定的聚酯盘状介质或中空纤维中 ,而很少直接悬浮于培养基中。在无血清培养基中 ,Vitronectin单一组分可以促使CHO细胞的贴壁和扩增。通过双表达Igf_1和Bcl_2基因 ,已经构建了可以在无蛋白培养基IMEM中抗凋亡生长的细胞株CHO_IB3。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可以同时表达Igf-1、Vitronectin和Bcl-2三个蛋白的三顺反子表达载体pCI-NII-IVB。将该载体转染于CHO-dhfr- 细胞中 ,构建了一个细胞株CHO-IVB2。该细胞株可以在无蛋白培养基中抗凋亡生长 ,适于以贴壁的方式大规模培养 ,用于大量生产外源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110.
一氧化氮对小麦叶片老化过程的调节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用不同浓度(0.05、0.10、0.20、0.50mmol/L)的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正常生长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二叶一心期时全展第一叶)。结果显示低浓度SNP(0.05、0.10、0.20mmol/L)可以明显降低叶片H2O2和MDA的水平,其中0.10mmol/L SNP的作用最为明显;而较高浓度SNP(0.50mmol/L)则作用相反。进一步采用0.10mmol/L SNP处理不同叶位的小麦叶片(四叶一心期),结果表明低浓度NO对不同老化阶段中叶片的H2O2、O2^7和MDA累积都有缓解作用,并明显减缓叶绿素、可溶性叶蛋白尤其是Rubisco的降解,有效延缓了叶片的老化进程。在完整叶绿体体外老化实验中也发现,不同浓度SNP(0.05、0.10、0.20、0.50、1.00、5.00mmol/L)的作用同样表现双重性,其中0.20mmol/L SNP对膜结构及Rubisco保护作用最明显。上述结果证实,低浓度外源NO可延缓小麦叶片的老化过程,并可能与其降低叶片活性氧(ROS)水平及缓解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