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6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108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沈阳军区卫生部组织八个医院用东北蝮蛇毒制剂清栓酶治疗冠心病159例,按“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选择41岁以上,有心绞痛症状并有心电图 ST-T 改变为观察对象,按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会议修定标准判定疗效。159例中心绞痛显效率73.5%,总有效率96.2%,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辅酶 A、ATP、维生素丙治疗85例,显效率22.3%,总有效率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心电图 ST-T 缺血改变,治疗组显效25.2%,总有效率79.3%,对照组显效率8.2%,总有效率52.9%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为验证清栓酶对冠心病疗效。又用兔冠心病造型,将高胆固醇食连续喂养四个月,兔血管出现脂斑或脂纹沉积等,动脉硬化后,用酐角素致心肌缺血,心电图出现 ST-T 缺血性改变,Q 波、二、三、四、五联律、传导阻滞、房颤等十二余种异常图形。随机分两组,分别用清栓酶及生理盐水静脉给药3天,治疗组除1例房颤无效外,其余11种异常图型均消失,生理盐水治疗组恢复正常慢、少,证实清栓酶对冠心病疗效。又用家兔肠系膜血管造成人工血栓,分别给予清栓酶及生理盐水治疗十天将兔处死剖检,清栓酶组80%血栓消失,而生理盐水组只10%血栓消失,说明清栓酶对兔急性血栓有溶解之效。还进行了对动物“狗”抗凝效应,对大白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实验,又证实清栓酶有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还有降血脂作用,阐明了清栓酶治疗冠心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42.
通过柱层析、薄层层析等化学方法,从乌桕桕脂中分离得到甾醇及脂肪酸酯类化合物。经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出下列化合物:β-谷甾醇、菜油甾醇、Δ~7-豆甾烯醇、肉豆蔻酸甲酯、肉豆蔻酸乙酯、棕榈酸甲酯、硬酯酸甲酯和硬酯酸乙酯。  相似文献   
43.
整合了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dhfr基因的CHO-dhfr~-细胞,其染色体的畸变率和畸变类型都比亲代CHO-dhfr~-细胞高。但转化前后两系细胞的重要特性都未发生变异,即两者的染色体总数无差别,都是20条。两系细胞株接种裸鼠,均未发现有致瘤性。  相似文献   
44.
中国微生物学会全国干扰素会议首届肝炎临床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13日—15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12个省市专家63人,收到论文近50篇。全国干扰素肝炎临床讨论会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吴章琦付教授主持,全国干抚素会议负责人杜平教授致开幕词。由著名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尚荫教授作有关临床基础问题的讲话。中华传染病学会主任委员团庚善教授作“乙肝病毒治疗进展”的专题报告。杜平教授作“干扰素研究进展”专题报告。这两个系统而又深入的专题报告。对应前干扰素及其联合治疗乙肝临床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性。  相似文献   
45.
难辨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AAD)的病原菌。抗生素在我国应用非常普遍,但临床报道却不多,主要是尚未建立一种有效的对CD菌培养及毒素的测定方法,另外临床医师也尚未对AAD有足够的认识。最近我们建立了一种用SPA标记CD菌产生的毒素的抗体来检测标本中的毒素(SPA-COA法)及一种简便的厌  相似文献   
46.
甲烷氧化细菌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沼气发酵装置中,分离出一株H型专性甲烷氧化细菌81Z菌株。它具有甲烷氧化细菌的一般典型性状。根据其极生单鞭毛和过氧化氢酶阴性的特征,该菌株明显地区别于已知的任何一种甲烷氧化细菌,被认为是一个新种并命名为沼气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methanica)。本文还讨论了它在厌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47.
所筛的41株属于根霉属的菌株,均具有从葡萄糖产生延胡索酸的能力。其中,R25产延胡索酸能力最高,同时产生部分L-苹果酸。该菌株被鉴定为无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普通变形杆菌(Protcus vulgaris) Pl具有强的延胡索酸酶活性:可将延胡索酸转化为L一苹果酸。  相似文献   
48.
从能利用正十二烷产生1,12-十二碳二元酸的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D28出发,经两次紫外线照射诱变,选育到一株从正十三烷产生1,13-十三碳二元酸较高的突变株2—23号菌。该突变株较出发菌株提高产酸率20%,达40.4g/L。突变株2—23也能将一定链长的长链烷烃以较高的产率转变成相应的单一二元酸。此外,在产酸摇瓶条件试验中观察到烷烃的诱导作用,使突变株产酸能力得以提高。用烷烃预培养的种子发酵正十三烷,其产生1,13一十三碳二元酸的量较糖质碳源培养的种子发酵时要提高30%。  相似文献   
49.
从来自人群的76株非Ol群霍乱弧菌中,有37株可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霍乱专业实验室研制的B组弧菌O抗原系统(简称VBO系统)免疫的83种血清定型。可定型率为48.68%,分属12个血清型,其中以O2最多(14株)占37.8%;O32居第二位(6株),占16.2%;第三位是O10(5株),占13.5%,其他各型均检出不多。  相似文献   
50.
几种外源因子对大豆幼苗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