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江苏、江西、安徽等7个省疑似黄、白痢直肠棉拭及病死猪的十二指肠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鉴定出339株病原性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鉴定,除77株未能定型、41株自凝外,测定出221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64个血清型,以O107、O101、O20、O93、O11和O149为主,共99株,占定型菌株的44.80%。这些血清型与已报道的常见血清型间存在一定差异。运用黏附素单抗对以上菌株进行F4、F5、F6、F18、F41 5种黏附素检测,共97个分离株表达黏附素(28061%),而表达两种和3种黏附素的菌株分别有22株和8株,它们分别占表达黏附素菌株的22.68%和8.25%,其中单独表达F4、F6、F5+F41黏附素菌株分别有18、30、15株,分别占表达黏附素菌株的18.56%、30.93%和15.46%;同时运用多重PCR对其中145个分离株进行毒素基因(Sta、STb、LT、SLT2e)的检测,拥有Sta和STb毒素基因的菌株分别占检测菌株的51.72%和3724%。F6、F4、F5+F41和Sta、STb为该地区致初生仔猪腹泻大肠杆菌常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因子血清型以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本试验采用玻板凝集反应法进行O因子血清型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显示:O血清型定型的有16株菌,分别属于9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78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43.75%(7/16)。同时,29株菌皆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中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qnrB,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blaTEM、blaCTX-M,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IIa、ant(3″)-Ia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100%、96.55%、96.55%、100%、86.21%、100%、65.52%、100%、96.55%和58.62%。本试验结果对林麝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 要:[背景]近年来,我国规模猪场着重加强了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疫病的防控,却忽视了由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对猪群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性,了解和掌握猪源ExPEC流行特征意义显著。[目的]探究临床分离的54株猪源ExPEC血清型、系统进化群和基因型的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应用玻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鉴定O抗原血清型,采用PCR技术检测系统进化群鉴定相关基因、28个ExPEC相关毒力基因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相关基因。[结果]受试菌中有52株确定了O抗原血清型,其中40株为O38 (74.1%),为优势血清型;8株为O127 (14.8%),O93和O11均2株(各占3.7%)。受试菌中44株为B2群(81.5%),是主要系统进化群,D群和B1群均5 株(各占 9.3%);28 个 ExPEC 相关毒力基因中ompA、ibeA、fimH、traT、focD、papA、iroN、iutA、iucD、cvaC、tsh、kpsMT Ⅱ、iss和ompT出现的频率超过50%,其中ompA和ibeA检出率分别达100%和96.3%,为高度流行的毒力基因,未检到cnf1,而bmaE、malX和iha更倾向分布于D群菌株中。受试菌共呈现31种ST型,其中ST10和ST648均5株(各占9.3%),ST410和ST101均4株(各占7.4%)。[结论]猪源ExPEC优势血清型及系统进化群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上的流行分布均存在一定差异,呈现动态过程,O38作为优势血清型目前尚未见报道,具有高致病性的B2群和D群菌株有逐渐增多的趋势。ST型复杂多样,呈现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源和禽源ExPEC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及临床科室中的检出及耐药现状,为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2013年临床各科送检标本分离的44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44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呼吸内科(123株,占27.64%),重症医学科(82株,占18.43%)和急诊科(81株,占18.20%)。以口痰样本分离菌数最多(380株,占85.39%),其次为体液(33株,占7.42%),第三位为血液(16株,占3.6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有所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重视监测药敏结果,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从我国部分地区仔猪腹泻或水肿病病猪体内分离到的300个大肠杆菌分离株所属病原型(pathotype)、毒力基因及其与O血清型的关系.[方法]O血清型采用常规的凝集试验进行测定,毒力基因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通过对这300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及其毒素、紧密素和黏附素基因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除50株未定型、17株自凝外,测定出233个分离株的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45个血清型,其中以0149、0107、0139、093和091为主,共133株,占定型菌株的57.1%;拥有est Ⅰ、estⅡ、elt、stx2e和eae A基因的菌株分别为102(34.0%)、190(63.3%)、81(27.0%)、57(19.0%)和54(18.0%)株;分离株中有51株K8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100%),75株F1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50.7%),在K88菌株中,0149血清型与est Ⅰ或estⅡ elt密切相关,在F18菌株中,0107血清型与est Ⅰ或estⅡ、0139血清型与stx2e紧密相关.依其毒力特征可将这些分离株分为以下6种类型:ETEC、STEC、AEEC、ETEC/STEC、AEEC/ETEC和AEEC/ETEC/STEC,分别拥有190、24、36、32、17和1个菌株,占分离株的63.3%、8.0%、12.0%、10.7%、5.7%和0.3%.通过分析这些分离株的O血清型、毒素类型和黏附素型之间的相关性:猪源ETEC以0149、0107、093和098等血清型为主,0149:K88菌株主要与estⅡ或estⅡ elt肠毒素相关,0107:F18菌株主要与estⅡ相关,093和098血清型菌株主要与estⅡ肠毒素相关;STEC菌株以0139:F18血清型为主,拥有stx2e;AEEC菌株拥有紧密素,无明显优势血清型;ETEC/STEC菌株以0107:F18和0116:F18血清型为主,主要与est Ⅰ stx2e或estⅡ stx2e密切相关,ETEC/AEEC菌株以091和0107血清型为主,全部拥有肠毒素est Ⅰ和紧密素基因.[结论]我国至少存在6种病原型的猪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ETEC为我国部分地区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病原,同时其病原型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与其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临床送检的痰液、尿液、血液和伤口分泌物等样本。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菌株鉴定系统分离出非重复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60株;采用刚果红试验定性鉴定产膜菌株和非产膜菌株;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药敏试验系统进行药敏分析;采用96微孔板试验半定量鉴定菌株产膜能力。结果 通过VITEK-2全自动微生物菌株鉴定系统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2例(53.3%),甲氧西林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8例(46.7%)。生物膜阳性菌30株(50.0%),生物膜阴性菌30株(50.0%)。其中,MRSA菌株产膜率53.1%,MSSA菌株产膜率46.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微孔板试验筛选出强产膜菌株7株(23.3%),弱产膜菌株23株(76.7%)。强产膜菌株中,MRSA菌株6株,占85.7%,耐药5种以上占71.4%;弱产膜菌株中,MRSA菌株11株,占47.8%,耐药5种以上占26.1%;30株生物膜阴性菌,耐药5种以上占26.7%。结论 本研究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菌株产膜能力强于MSSA菌株,产膜菌株耐药种类高于非产膜菌株。  相似文献   

7.
了解2009年缅甸入境健康儿童和云南省口岸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带毒情况并对埃柯病毒7型(ECHO7)和埃柯病毒13型(ECHO13)的基因特征进行了描述。采集9个边境口岸小于15岁的健康儿童粪便标本271份,进行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定型。271份便标本中共检测到EV30株(带毒率为11.1%),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6株(阳性率2.8%),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检测到非脊灰病毒(NPV)24株(阳性率8.9%)。经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24株NPV全部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HEV-B,6个血清型),其中13株为埃柯病毒7型(echovirus 7,ECHO7,占54.17%),5株为ECHO13(占20.83%)。未分离到HEV-A组,HEV-C组和HEV-D组病毒。2009年缅甸入境健康儿童和云南省口岸地区健康儿童中肠道病毒携带率较高,且均为HEV-B组病毒,其中主要型别为ECHO7和ECHO13,这两种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即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提取6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T1-T6)的RNA,用一对通用引物经RT-PCR方法将6株FMDVVP1基因片段扩增出来。克隆测序,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T1-T6六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5%~99.8%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4.8%~100%之间。T1-T6六株病毒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经发表的O/HKN/14/82、O/TAW/81/97、O/PHI/7/96、O/HKN/1/99和O/HKN/16/96的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6.1%~95.8%之间;发现6株毒株的主要中和抗原表位140-160、200-213位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推测它们有相近的中和抗体表位和抗原性。故推断本试验中的6株FMDV株属于同一基因型,即FMDVO型中国拓朴型(Cathaytopotype)。  相似文献   

9.
提取6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T1-T6)的RNA,用一对通用引物经RT-PCR方法将6株FMDVVP1基因片段扩增出来.克隆测序,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T1-T6六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5%~99.8%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4.8%~100%之间.T1-T6六株病毒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经发表的O/HKN/14/82、O/TAW/81/97、O/PHI/7/96、O/HKN/1/99和O/HKN/16/96的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6.1%~95.8%之间;发现6株毒株的主要中和抗原表位140-160、200-213位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推测它们有相近的中和抗体表位和抗原性.故推断本试验中的6株FMDV株属于同一基因型,即FMDV O型中国拓朴型(Cathaytopotype).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痢疾杆菌菌群(型)分布与耐药类型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116株痢疾杆菌中,福氏菌占75%,宋内氏仅占24.14%。111株痢疾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证实,多重性耐药株发生率很高(98.2%),并以6、7、8、9重耐药类型为主。6重以上耐药株福氏菌(占82.9%)略高于宋内氏菌(74.01%),而福氏2~a亚型菌则显著高于福氏其它亚型菌(P<0.01)。似乎表明痢疾杆菌菌型分布与6重以上耐药株发生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株型芝麻种质湿害后产量性状研究及耐湿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盛花期对66份种质进行湿害处理,结果表明:湿害对单秆型和分枝型种质的产量性状影响差异明显,对单秆型芝麻产量性状的影响(湿害指数值)大小依次为单株种子干重(69.18%)蒴果数(67.48%)有效果节数(49.10%)有效果轴长度(45.69%)株高(16.40%),对分枝性芝麻的影响依次为分枝有效果节数(65.96%)分枝蒴果数(64.73%)总蒴果数(52.01%)单株种子干重(49.92%)主茎蒴果数(41.66%)主茎有效果轴长度(37.57%)有效分枝数(34.21%)主茎有效果节数(20.12%)株高(15.43%);湿害对三蒴型芝麻的侧位蒴果影响较大,对单秆三蒴型芝麻的影响为侧位蒴果数(92.25%)中位蒴果数(50.25%),对分枝三蒴型芝麻的影响为分枝侧位蒴果数(92.86%)主茎侧位蒴果数(69.14%)分枝中位蒴果数(44.17%)主茎中位蒴果数(32.97%)。根据相对湿害产量可以将供试种质聚为耐湿与不耐湿二大类,不耐湿类型种质61份,占92.42%;耐湿类型种质5份,占7.58%,为竹山白芝麻、西平二郎花、阜南芝麻、嘉兴紧口黑和麻城黑芝麻,可作为耐湿种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揭示从仔猪腹泻和/或水肿病猪体内分离到的fedA + 大肠杆菌所携带的毒力因子、F18菌毛在体外表达及其抗原变异情况。【方法】利用凝集试验测定O 血清型,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单克隆抗体分析F18菌毛抗原特性。【结果】在75个fedA + 分离株中,有62株测定出其O血清型,覆盖8种血清型,以O107和O139为主(74.2%) ;estI、estII、elt、stx-2e、astA、orfA、irp2、fyuA、ler和eaeA基因在这75个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4.0%、46.7%、28.0%、62.7%、26.7%、9.3%、9.3%、9.3%、1.3%和1.3%,其中仅拥有stx-2e基因的菌株有19株,同时拥有estI/estII/stx-2e基因的菌株有20株。单抗鉴定结果显示,在33株体外表达F18菌毛的菌株中,21株(63.6%)被鉴定为F18ac变体,2株(6.1%) 被鉴定为F18ab变体,其余10株(30.3%)仅跟F18“a”因子单抗反应,而不跟F18“b”、“c”因子单抗反应。间接ELISA显示,11株单抗至 少识别F18菌毛的6个表位,其中“a”因子至少有3个表位,“b”因子至少有2个表位,“c”因子至少有1个表位。【结论】在猪源菌株中,F18ab菌毛在体外表达率较低;F18ac菌毛在体外表达率较高,主要与肠毒素和O107血清型相关,同时我国存在F18菌毛的抗原变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2012年上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人源株和食源株的优势血清型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从上海市15个区(县)腹泻患者和食品监测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dh和trh基因。结果显示,854株副溶血性弧菌中,88.1%为血清可分型,89.8%为产毒株。O3∶K6、O4∶K8、O1∶K25、O4∶K68、O4∶K9、O1∶K36、O3∶K29为上海地区可分型人源株的优势血清型(93.8%),其中O3∶K6最多,达56.2%。副溶血性弧菌全部分离株的月份分布显示出聚集趋势,7~8月为高峰期。O4∶K9和O1∶K36血清型菌株的月份分布与其他优势血清型菌株不同,未表现出明显聚集趋势。食源株无明显优势血清型,且与人源株分布不同。人源株产毒株构成(95.6%)高于食源株(5.5%)。人源株优势血清型产毒株构成(99.9%)高于非优势血清型(71.1%)。血清可分型人源株的tdh携带率(97.5%)高于不可分型人源株(67.6%),血清可分型人源株的trh携带率(0.8%)低于不可分型人源株(42.6%)。结果提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与历史数据相比变化较大,血清型与毒力基因携带呈一定程度关联,且人源株与食源株在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携带上具有分离现象。因此,在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与检测中应充分考虑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NICU收治患者的各种标本,对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出病原菌53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39株(占68.72%),革兰氏阳性菌139株(占25.88%),真菌29株(占5.40%);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9.93%)、肺炎克雷伯菌(18.44%)、金黄色葡萄球菌(12.29%)、铜绿假单胞菌(7.82%)、大肠埃希氏菌(5.7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分别为37.37%、64.5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分别为63.08%、87.50%。结论:NICU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需持续进行细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5.
以盆栽野牛草克隆分株为材料,将克隆分株分别标记为O(姊株)和Y(妹株),设置连接组和断开组两种处理,其中,连接组中O分株和Y分株通过节间子相连,断开组则剪断分株节间子;两组处理的O分株光周期均设置为光照12h/黑暗12h,Y分株光周期均设置为黑暗12h/12h光照(恰好与O分株相反),经过7d的差异光周期处理后进行72h全光照稳定培养,并于全光照条件下在48h内连续测定各分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探讨野牛草叶片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差异光周期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差异光周期处理1周后,全光照条件下,断开状态的野牛草克隆分株O和Y间叶片中SOD、POD、CAT、APX活性以及MDA含量在24h内基本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而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O和Y间叶片中以上指标在24h内呈现趋于一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野牛草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在一天内呈现节律性表达模式,且差异光周期处理下的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的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活性的节律性变化趋于同步。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嗜盐微生物系统发育与种群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湖是我国境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水体中嗜盐微生物的生存现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OSM培养基(Oesterhelt-Stoeckenius medium),从湖域生境水样中富集和分离获得嗜盐微生物35株,以中度嗜盐菌为主,约占62.9%(22株);轻度嗜盐菌次之,约占22.9%(8株);耐盐菌与非嗜盐菌分别占11.4%(4株)和2.9%(1株)。根据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菌株最多,约占68.6%(24株);芽孢杆菌纲次之,约占17.1%(6株);放线菌纲、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1株)和散囊菌亚纲(Eurotiomycetidae,1株)的类群相对较少。这些嗜盐菌属于14个属,其中以海洋螺菌目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为优势种群,共计10株;其次为海单胞菌属(Marinomonas),共4株。中度嗜盐菌盐单胞菌属应为青海湖嗜盐菌的优势种群,可能因为相对偏低的盐度环境,为其长期进化和适应性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女性泌尿道感染常见细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住院及门诊女性尿路感染致病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门诊及住院女性尿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患者,分析其细菌培养结果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876株病原细菌,革兰阴性菌占76.7%(67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占49.2%(431株),肺炎克雷伯菌占7.9%(70株);革兰阳性菌占23.3%(204株),其中粪肠球菌占7.5%(66株),屎肠球菌占5.4%(47株)。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均高达50%~80%以上,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菌药包括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革兰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包括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结论女性泌尿道感染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临床治疗应参考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8.
临床常用抗生素对G-致病菌的效价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调查我院常用抗生素的种类及其对,临床常见的G~-致病菌的效价情况,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临床资料。方法:从2246个样本中分离到646株G~-致病茵,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 32进行菌种鉴定及20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646株G~-致病菌经鉴定属于14大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60株,占24.77%;大肠埃希氏菌135株,占20.90%;鲍曼不动杆菌90株,占13.93%;克雷伯菌属116株,占17.96%;其它9种G~-致病菌所占的比例均小于7%。头孢类抗生素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在检测的20种抗生素对检测的14种G~-致病菌的效价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亚胺培南(IMP)82.66%、美洛西林(MEZ)81.15%、环丙沙星(CIP)61.06%;效价最差的三位分别是:头孢呋辛(CFO)23.76%、头孢噻吩(CEP)26.74%、替卡西林(TIC)31.58%。结论:经典的抗生素对G~-致病菌的效价不容乐观,且非科学的联合用药可能会降低药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于VP1序列分析的分子定型方法的推广应用,许多新型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陆续被发现。本研究通过对1989~2010年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系统分离到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进行VP1完整编码区的序列扩增及分子定型,共发现1株EV74,3株EV80和1株EV87。同源性分析显示EV74、EV80和EV87山东分离株与原型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1.4%,76.4%~81.7%以及80.3%。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山东地方株与国内外其他分离株的亲缘关系均较远。这是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发现EV74和EV87,其中EV87山东分离株为全球第2个鉴定出的分离株。这3种新型HEV在AFP监测系统中的分离率较低,提示尚未在我国导致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从仔猪腹泻和/或水肿病猪体内分离到的fedA+大肠杆菌所携带的毒力因子、F18菌毛在体外表达及其抗原变异情况。【方法】利用凝集试验测定O血清型,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单克隆抗体分析F18菌毛抗原特性。【结果】在75个fedA+分离株中,有62株测定出其O血清型,覆盖8种血清型,以O107和O139为主(74.2%);estI、estII、elt、stx-2e、astA、orfA、irp2、fyuA、ler和eaeA基因在这75个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4.0%、46.7%、28.0%、62.7%、26.7%、9.3%、9.3%、9.3%、1.3%和1.3%,其中仅拥有stx-2e基因的菌株有19株,同时拥有estI/estII/stx-2e基因的菌株有20株。单抗鉴定结果显示,在33株体外表达F18菌毛的菌株中,21株(63.6%)被鉴定为F18ac变体,2株(6.1%)被鉴定为F18ab变体,其余10株(30.3%)仅跟F18"a"因子单抗反应,而不跟F18"b"、"c"因子单抗反应。间接ELISA显示,11株单抗至少识别F18菌毛的6个表位,其中"a"因子至少有3个表位,"b"因子至少有2个表位,"c"因子至少有1个表位。【结论】在猪源菌株中,F18ab菌毛在体外表达率较低;F18ac菌毛在体外表达率较高,主要与肠毒素和O107血清型相关,同时我国存在F18菌毛的抗原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