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滨海白首乌(耳叶牛皮消)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白首乌(耳叶牛皮消)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耳叶牛皮消的块根。耳叶牛皮消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衰老、调血脂、促进毛发生长、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分析了耳叶牛皮消药理活性,提出了今后耳叶牛皮消研究与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地榆皂苷Ⅰ和地榆皂苷Ⅱ,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这两种活性物质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样品前处理采用沉淀蛋白法,选用Ultimate XB-C8色谱柱(100 mm×2.1 mm,3μm,Welch,USA),采用Sciex 4000 Q-TRAP型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电喷雾(ESI)源,多级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血浆中地榆皂苷Ⅰ和地榆皂苷Ⅱ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均为1~2 000 ng/mL(相关系数R0.995),本方法灵敏、快速且稳定。大鼠口服给予地榆标准品后,吸收较快,绝对生物利用度(F_(abs))较小。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快速、灵敏地检测大鼠血浆中地榆皂苷Ⅰ和地榆皂苷Ⅱ的血药浓度,适用于临床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作为有效的耕地后备资源,其整治和利用尤为重要。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用于开发利用盐碱地的重要作物之一。从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光合作用参数以及盐碱胁迫相关基因报道等方面分析了油菜响应盐碱胁迫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全面阐述了油菜苗期、营养生长期和成熟期耐盐碱种质的鉴定方法和优异资源筛选,概述了耐盐碱油菜品种选育和推广利用的最新状况,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油菜耐盐碱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和育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病原菌,可引起肠道炎症。该病原菌主要通过其致病岛(SPIs)编码的III型分泌系统(T3SS)分泌效应因子,包括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其在入侵肠上皮细胞时会释放促炎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同时,为防止促炎因子过度破坏宿主细胞影响菌体的生存和繁殖,鼠伤寒沙门菌会产生一系列抗炎因子来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与宿主共同繁殖并最终全身扩散造成严重感染。旨在对鼠伤寒沙门菌利用T3SS效应因子入侵并调节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技术(CCRT)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缺陷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2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CCRT联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计算机成套认知测验系统(ACCT)评分、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分的变化;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C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的ACCT评分较治疗前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CB评分中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语义流畅性、持续操作测验、数字序列和空间广度、言语记忆、视觉记忆、迷宫测验、情绪管理测验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上述项目的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CCRT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增进患者社会活动水平,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源异型盒基因HOXD10和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HCC及癌旁肝组织、20例肝脏良性病变组织中HOXD10、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CC组织中HOXD10、P53蛋白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低分化HCC组织中HOXD10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中、高分化HCC、癌旁及良性病变肝组织(P0.05)。而低分化HCC组织中P53的表达显著高于中高分化HCC组织(P0.05)。HCC组织中HOXD10蛋白的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呈负相关(r=-0.299,P=0.026),而HCC组织中HIXD10、P53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多结节、周边肝硬化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OXD10的低表达和P53的高表达与低分化HCC密切相关,可能作为HCC治疗和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三峡大坝下游残存疏花水柏枝种群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峡大坝下游的湖北宜都关洲设立1个40 m×40 m的固定样地,利用高度分级,比较2008与2009年两年间的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种群数量动态,并运用点格局的Ripley's K函数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及种群更新特征。结果表明,疏花水柏枝幼苗数量较少,种群更新存在一些障碍。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及植株的大小密切相关。种群总体呈集群分布,各大小级多在9 m时出现最大的聚集强度,随着大小级的增加,聚集强度有减弱的趋势。幼苗与中株有较强的正关联。由于种群现有生境变化较大,应考虑迁地保护,并对原生种群加强长期动态监测;同时,开展疏花水柏枝适应机理研究,实施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18.
张世  张根葆  包丽丽  吴娟  王海华 《蛇志》2010,22(4):332-33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的变化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组(SH组)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左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右侧颈总动脉取血,离心后取血浆50μl,于-20℃冰冻保存,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活性;余血浆2 h内检测凝血功能各指标。结果 IR组大鼠蛋白C活性较NC组及SH组明显降低(P0.01),SH组PC活性较NC组也降低(P0.05);IR组较NC组及SH组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C活性明显改变,检测血浆PC活性的变化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对内毒素性离体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组分对大鼠内毒素(LPS)性心肌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组、PCA组和PCA LPS组,用Krebs-Henseleit(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行主动脉逆灌。在相应时点记录HR、LVSP、LVEDP、LVDP、 dp/dtmax、-dp/dtmax的变化,并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PCA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心功能改变并抑制心肌SOD活性降低和MDA的升高(P<0.01)。结论PCA对内毒素诱导的心肌损伤改善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稳定心肌酶活性和膜相结构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0.
根据11a的野外实验对内蒙古羊草草原群落42种植物的能量含量(含灰分)及其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进行了研究。不同植物种地上部分的能量含量在(13156±1141)J/g和(18141±527)J/g之间变动,所有物种的平均能量含量为(16899±840)J/g,种间变异系数4.9%。小叶锦鸡儿具有最高的能量含量。禾草的平均能量含量高于杂草。根据生活型和生长型,草本物种被进一步分组,能量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高禾草(17717±92)J/g〉豆科植物(17228±433)J/g〉矮禾草(17250±218)J/g〉其余杂草(16784±529)J/g〉半灌木(16719±69)J/g〉1、2年生植物(15911±1759)J/g。42种植物的能量含量和它们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它们在群落中的构成比例进行分组,以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为权重,各组能量含量依次为:优势种(17740J/g)〉伴生种(17244J/g。)〉偶见种(16653J/g)。高能量含量的植物更具竞争力,在群落中通常占据优势地位,而低能量含量的植物竞争力通常较弱,构成草原群落的伴生种或偶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